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战国风云人物>燕昭王篇(7)
阅读设置

设置X

燕昭王篇(7)

护送秦昭襄王归国

燕王哙禅让、子之之乱、齐国之祸、诸侯伐齐,这场在燕国的权力角逐,最终落下了帷幕。

公元前312年,燕国又选出了一个燕王,这就是燕昭王。

燕王哙子之齐宣王燕昭王,这场长达六年的权力角逐,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姬姓手中。

这也许,是上天给燕国开的玩笑。

幸运的是上天没有抛弃燕国,再一次给它证明的机会。

燕昭王历劫重生,他就要承担起家国天下,延续姬姓宗庙社稷。

此时,燕昭王二十四岁,但,不要小看这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历经国破家亡,驱逐外敌,光复社稷。他的心智比一般人还要成熟。

正所谓,吃过苦的孩子,能够快速长大,也能够早点当家。

此时的燕昭王,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浑浑噩噩,虚度光阴,这不是这个年轻人该做的事情。

尤其是燕昭王这种拥有壮志雄心的人。

他不仅要中兴燕国,还要找齐国报仇雪耻。

齐国之祸,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有人说,就是因为燕昭王这种小心眼,没有大局观,找齐国报仇,才让秦国做大,兼并天下。

对于,这种从后来看历史的人,我不加评论。

毕竟,历史未来的发展,谁也不能预料。

明天是怎样的,暂且不可预知,更何况未来乎

好男儿,定然是活在当下。

有仇的,报仇。

有耻的,就要雪耻。

别人欺负了,让你家破人亡。你不报仇,不雪耻,这算什么男儿。

在我看来,燕昭王伐齐,这是相当励志的故事。

燕昭王不仅复国中兴,还用了三十年的光景,以积贫积弱的燕国,打赢了强盛的齐国。

就好像一个弱者,战胜了不可能打赢的强者,这是无法想象的。

齐国亡了燕国社稷,迁移了燕国的宗庙社稷。若不报仇雪耻,怎能算是七尺男儿呢

当然呢

这个时候的燕昭王已经二十四岁,已经成年,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如果整天哭泣,吵着嚷着要找齐国报仇,却不干正事。

这样的人,注定是成不了大事的。

有志向的人,总会不言不语,悄悄拔尖。

面对百废待兴、民生萧条,要什么没什么,一穷二白的燕国。

燕昭王要做的第一件事:安顿民心,恢复国力。

越王勾践历经亡国,没有自暴自弃,选择卧薪尝胆,二十年后灭吴雪耻,北上争霸诸侯,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名霸主。

这也成为奋发向上的男儿,励志的一段佳话。

后人还留下了一句荡气回荡的话: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王勾践的传奇人生,也成为了燕昭王学习的榜样。

他要卧薪尝胆,找齐国报仇。

燕昭王制定了很多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来拯救残破的燕国。

根据,燕国目前的现状和实际情况。

燕昭王开始了不插手中原战局,关起门来搞建设。

诸侯混战之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也为燕昭王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际大环境,对燕国也是有利的。

赵武灵王心爱的女人死了,不插手中原战事。

齐宣王历经濮水惨败、燕国得而复失,伤了元气,需要休养生息。

中山衅王失去了名将司马稠,又在以儒治国,大力搞文化建设。

韩国、魏国在混战中,伐楚攻齐,占到了便宜,需要稳定的环境,来消化、巩固战果。

楚国和秦国打得两败俱伤,也需要好好休养。

总之呢

历经大战之后,诸侯都在休息,燕国更需要休息。

可,战国时代,风云突变。

你想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很困难的。

随着,秦惠文王甍、韩宣惠王甍,维持天下平衡的局势被打破。

秦惠文王活着的时候,经常和诸侯干架。他死了,诸侯也打上了秦国的主意。

诸侯不约而同,携起手来,找秦国的麻烦。

秦惠文王甍,19岁的秦武王继位。

此时的秦国,内政不稳,外患不平。

齐、韩、魏、楚、越,五国诸侯跑去秦国咸阳,图谋秦国。

那么,燕昭王会如何选择呢

答案:不去。

他的理由:燕国一团糟,哪有空管秦国。

诸侯相邀,你不去,就是不给面子,容易挨打。

好在,不只是燕昭王不去,赵武灵王也不去。

燕、赵两国都不去,诸侯总不能表现出很强横吧

因此,在秦武王继位的时候,齐、楚、越、韩、魏,五国诸侯派出使者,去了咸阳。

战国七雄,去了四个:齐、楚、韩、魏。

唯独燕、赵两个,拒绝参加。

燕昭王是为了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赵武灵王因为失去了心爱的女人,正在渡情关。

眼见,新的一场诸侯混战,即将上演。

谁也没想到,却被秦武王这个十九岁的小娃娃轻易化解了。

秦惠文王十九岁继位,腰斩商鞅,稳定朝局。

秦武王十九岁继位,破五国之谋。

这对父子,一个比一个刚烈,都是不好惹的主。

索性,秦国是燕国的盟友,还是朋友。

燕昭王,本以为天下太平的日子,将会持久一些。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秦国哪位英明神武的少年君王,连续干了几件大事,却在洛邑举周鼎而死。

秦武王的死,各种小道消息,接踵而至。

但,燕昭王不相信,这个少年君王的死,不是自己作死。

他是为了更高的目标:取周而立。

秦武王死了,秦国又发生了内乱。

秦惠后、秦武后vs芈八子,这场动乱,持续了三年。

按理说,秦国与燕国相隔千里,又不接壤。

秦国内乱,跟燕国没有半毛线联系。

然,一个人的出现,又让燕国和秦国产生了联系。

这个人就是赵武灵王。

这几年,赵武灵王不顾世俗,成为叛逆之君,推行胡服骑射。

打中山,收复河西,攻林胡。

现在,赵武灵王又把注意力放在了秦国的身上。

赵武灵王见秦国内乱即将结束,为了让赵国获得更多的利益。打算扶持一位秦国公子,加剧秦国新的一轮局势动荡。

几年前,赵武灵王扶持燕昭王。

几年前,他又扶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秦昭襄王。

然,此时的秦昭襄王正在燕国为质。

对于秦昭襄王何时去燕国为质,史料记载,并不完善。

野史和小道消息说:秦惠文王甍之前,为了保住秦昭襄王,所以把他送去了燕国。

也就是说,秦昭襄王去燕国,是在秦武王继位之前。

对于这个消息,我只能说是中伤秦武王。

毕竟,秦武王继位,没干杀害兄弟的事情。

秦武王的兄弟被杀害,不是别人,而是芈八子。

秦武王死后,引发了秦国长达三年的动乱,也叫季君之乱。

这场动乱,嬴姓子孙,遭逢劫难。

秦惠后被诛,秦武后被驱逐,芈八子成为大赢家。

按理说,秦武王死后,秦惠后才是合理的发言人。支持秦惠后的人,大多是嬴姓宗室。

秦惠后被诛,嬴姓子孙的下场,也会更惨。

也可以说,祸乱嬴姓子孙的人是芈八子。

话题,扯远了。

那么,秦昭襄王是什么时候去燕国的呢

根据,秦惠文王一生轨迹,可以得出一些线索。

秦昭襄王出生的时间是公元前325年。

这一年,也是秦国行王道的一年。

公元前323年,中原诸侯,发生了五国相王的运动。

随后,魏惠王甍、齐威王甍,秦国借道韩、魏,远征齐国。

结果:秦国输了。

公元前318年,魏国号召诸侯,五国伐齐。

公元前317年,休鱼之战,秦对三晋。

后来的伐韩、伐赵、伐楚。

秦昭襄王被送去燕国,应该是在秦惠文王远征齐国失败之后。

也就是说在318年之前。

如果是公元前318年之后,秦国对战诸侯,是没有时间。

再说了,秦惠文王送儿子去燕国为质,不是为了去玩,而是为了结盟。

既然是为了结盟,总是要对付一个强敌吧

那么,秦国的强敌,只有一个那就是齐国。

也就是说,秦惠文王送儿子去燕国,是为了结盟,对付齐国。

魏惠王、齐威王甍,秦惠文王远征齐国失败,送儿子去燕国结盟,牵制齐国,这也是必要的。

综上:

秦昭襄王去燕国为质,应该是在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18年,这个时间段。

从侧面来说,秦昭襄王被送去燕国,年龄小,还不得秦惠文王喜爱。

子之之乱、齐国之祸,也让秦昭襄王,饱受战争的痛苦啊

也可以说秦昭襄王是不幸的孩子,同时,也是幸运的孩子。

因为远在燕国,秦昭襄王没有经历秦国的季君之乱,从而被赵武灵王选中,成为了秦国新的王。

赵武灵王派了使者,去了燕国,做燕昭王的思想工作。

此时,燕昭王是掌握主动权的。

赵武灵王要人,放,还是不放。

决定权,在燕昭王手上。

于公:赵武灵王的口号是为了结束秦国内乱。

于私:赵武灵王匡扶燕国,对燕昭王有恩情。

无论是公,还是私,燕昭王应该放,也没有理由拒绝放。

但,对于君王来说,国家利益,是放在首位的。

个人感情,是次要的。

燕昭王不放有什么坏处呢

1、留下忘恩负义的名声。

2、得罪赵国。

燕昭王放有什么好处

1、还赵武灵王人情。

2、交好赵国,牵制齐国。

3、巩固秦、赵、燕三国之盟。

当然呢燕昭王还有自己的原因:秦昭襄王按辈分,还是燕昭王的舅舅。

支持一个熟悉的人,才能巩固同盟。

放秦昭襄王归国,对燕国的利益,才是最大化。

秦昭襄王这位苦命的质子,因为赵武灵王和燕昭王的帮助下,踏上了归国之路,也成为了秦国的王,被推到了历史的面前。

那么,护送秦昭襄王归国后,燕昭王接下来,又会做什么事,中兴燕国呢

燕昭王的人生之路,又将走向何方呢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蒲苇戏珠九曲通幽撩婚偶像妻在科举文里做考官末世异能战神黑锅从倚天开始横行无忌我是范蠡轮回:无限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