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大明匹夫>第24章 希望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24章 希望

崇祯十二年深秋、九月十一、京师、紫禁城、平台。

天气转凉,崇祯皇帝端坐御椅,一众大臣分立左右,面色各异。此次参加平台召对的,除了皇帝的宠臣杨嗣昌,阁臣薛国观,还有吏部尚书谢陞、户部尚书李待问、以及新任的兵部尚书傅宗龙等人。

秋风萧瑟,对于此刻立于平台之上的杨嗣昌而言,其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以至于有些惶惶不可终日之感。

五月初九,接受招抚的流寇张献忠在湖广谷城起兵反叛,房县的罗汝才竖旗呼应,张献忠和罗汝才在罗睺山大败湖广总兵左良玉,原先接受招抚的各部流寇纷起响应,中原平静的祥和被打破,形势急转直下。

事实上,自从清兵北撤以来,朝中言官弹劾杨嗣昌的奏章便如雪片一般,不断送进宫中,使杨嗣昌坐立不安,不得不屡次上疏引罪。好在皇恩浩荡,杨嗣昌简在帝心,崇祯帝令他落职冠带视事,不久又以叙功的名义恢复他的原官,对他始终看顾不衰。

即便如此,朝野流言蜚语,其势汹汹,让杨嗣昌心生退意,欲乘机脱身。他向皇帝推荐四川巡抚傅宗龙出任兵部尚书,傅宗龙进京履任,杨嗣昌还没有松口气,张献忠反于谷城,罗汝才叛于房县,使得杨嗣昌寝食难安。

张献忠、罗汝才反叛,招抚其的五省总理熊文灿又是他力荐,皇帝盛怒之下,熊文灿被捕入狱,他杨嗣昌情何以堪?

杨嗣昌自告奋勇担当讨贼大任,崇祯自然是顺水推舟。他力排众议任命杨嗣昌为阁臣,已经是满朝非议,放杨嗣昌出去,督师湖广,正好可以立功以正视听。

上月,皇帝降下圣旨,阁臣杨嗣昌代熊文灿督师,赐尚方剑,督师各省兵马,自督、抚、镇以下俱听节制,副、参以下俱以赐剑军法从事。

此次平台召对,皇帝也是特为杨嗣昌而为,当面叮嘱众大臣,不得掣肘杨嗣昌督师剿匪。圣恩之浓,可见一斑。

“李尚书,湖广军中以及豫皖二抚上告缺饷,户部可曾下发?现督师将要出征,有何法可以足饷?”

崇祯眼光看向户部尚书李待问,缓缓开了口。

“陛下,户部府库空虚,湖广缺饷银,天下皆不足。辅臣督师湖广,臣可从户部提留款项中设法筹银20万两,以供督师专用。”

李待问眉头紧皱。这一次拿出20万两银子,户部的府库,怕是要空一大截了。

“20万两,差的太多!”

崇祯摇了摇头,看向了脸上阴晴不定的杨嗣昌。

“回陛下,河南都司指挥使王泰清屯有功,所得30万两白银押解上京,如今贡银已到京师,当可用于剿饷之用。”

李待问心中一惊。这王泰派人押解贡银上京,他这个户部尚书却不知情。王泰是杨嗣昌力荐,杨嗣昌自然知情,看来皇帝是要力陈杨嗣昌的功劳,堵住众人悠悠之口了。

“杨卿,王泰心系朝廷,一片爱国忠君之心,朕心甚慰。”

崇祯微微点了点头,脸色缓和了几分。

为国分忧,为君解忧,王泰可谓是深得他心。

“杨卿,既然王泰的贡银已经到了京师,那么贡银就不必归于内帑,也不必交于户部,50万两白银,你派人一并领走,作为剿饷专用。”

崇祯眼光看向忐忑不安的户部尚书李待问。

“李尚书,朕如此决断,你不会有异议吧?”

李待问那敢质疑,赶紧肃拜道:

“陛下圣明,臣不敢造次。”

王泰在河南痛下杀手,做下惊天杀戮,掀起轩然大波,言官弹劾王泰的奏折满天飞,皇帝不但不惩罚,反而准了王泰的奏折,一连提拔了王泰的数名属下,担任了河南各卫的指挥使正职,其圣恩之浓,可谓是天高地厚。

不过,谁也都知道,杨嗣昌在其中的使力,不可谓不小。

崇祯暗自沉吟,50万两银子,应该足以供应大军,剿灭湖广流寇了。

“陛下,河南的奏折。”

一个小宦官匆匆忙忙上来,递上奏折。

“王泰的奏折?”

崇祯不由得一愣,这个时候又来奏折,王泰难道又创下了天大的祸事?

眼光扫过一旁面色平静的杨嗣昌,崇祯心里有了几分把握。

看来,不会是坏事,不然杨嗣昌也不会如此镇定。

听说王泰在河南垦荒屯田,搞的有声有色,看来和屯田有关。

崇祯打开奏折,看了片刻,哈哈笑了起来。

“王承恩,你把这奏折给各位卿家看看!”

杨嗣昌胸有成竹,接过奏折一看,也是手指微微发抖。

“纹银……50万两!这王泰,怎么会有这样大的手笔!”

“50万两!”

傅宗龙和李待问、谢陞几人都是大吃一惊。短短半年不到,王泰一个小小的河南都指挥使,竟然上贡银两80万两,这样的敛财之能,大明朝又有几人?

“番薯、银元、铜元、银行?”

众人又是一惊,亩产两千斤的番薯,作为银子代替品的银元、铜元、以及辅助的银行,看来这王泰,还有一肚子的“歪水”。

“杨卿,既然王泰要解银进京,那30万两银子,就交于户部吧。等你到了河南,所需钱粮,就由王泰那里供给,也省去了转运之苦。”

崇祯的话语,让李待问大喜过望。国事艰难,开销巨大,如此一来,户部不仅不需要掏银子,反而有进项,户部库房,又可以有些存货了。

“傅卿,张献忠、罗汝才反于湖广,其舍河南、湖广而入陕西,这三路现有兵力多少,能否剿灭流寇?”

崇祯看向新任的兵部尚书傅宗龙,转移了话题。

这位老臣,中正刚直,倒是位干臣,可以倚重。

“陛下,臣已经核实过,河南、湖广、四川三路,官军人数近十万,应该可以御贼。”

“谢卿家,你们吏部,可否拟好督师的头衔?”

皇帝追问,吏部尚书谢陞赶紧上前一步,肃拜道:“陛下,杨阁部剿寇,可以督师之名。”

“好!”

崇祯轻轻拍了一下御案,目光转向杨嗣昌,眼中都是暖意。

“杨卿家,联以“寇”乱,要烦卿远行,督师湖广,联实不忍卿离去,这朝廷也需要卿家坐镇啊!”

谢陞、傅宗龙等人都是暗暗羡慕。皇帝对杨嗣昌,可谓是宠爱有加。

“谢陛下圣恩。微臣实不称职,致方内多儆,仰廑宵旰,咎皆在臣。蒙陛下宽宥而用之,臣敢不竭驽骀之力,继之以死。”

杨嗣昌心中一热,上前肃拜,红了眼眶。

“不要动不动死不死的,朕要你平平安安,将来回归朝廷,还有大用。”

杨嗣昌慷慨激昂,崇祯也是感动,他微微沉吟,转移了话题。

“卿家督师湖广,行军以何者为先?”

“大军难以遥控,容臣驰至裹阳,再条陈方略。不过,兵事烦琐,倚监军以办“寇”,湖广之地,其人多不可用。”

杨嗣昌的话里意思,崇祯听的明白。杨嗣昌是要朝廷委派一督监,以表其忠心。

谢陞、傅宗龙等人暗自赞叹。杨嗣昌果然是深思熟虑,每一条奏沉都是让皇帝放心,怪不得可以简在帝心。

果然,崇祯脸色和蔼,点头道:“军中将领,卿可自择贤者,不必上报。”

“谢陛下,贤者如张克俭、宋一鹤皆可入选。”

杨嗣昌肃拜道:“大军南下,粮草先行,可用江南一户部司官催运粮草辎重即可。湖广总兵左良玉虽败,其人有大将之才,兵也可用,当进为平“贼”将军。请陛下恩准。”

崇祯朝兵事连连,总兵泛滥,但总兵带上将军头衔的,不过寥寥几人,一个平贼将军,已然昭示朝廷对左良玉的信任。

或许,这也是朝廷对这些骄兵悍将们不得以的妥协。

“都依卿家。不过,王泰屯田有功,粮草饷银上,可以依助于他。”

崇祯对于自己的爱臣,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有加。

崇祯示意了一下,王承恩立刻走了出来。

“杨嗣昌留下,其他各位臣子退下!”

其他朝臣退下,平台上只剩下了杨嗣昌和崇祯臣子几人。

“微臣谢陛下圣恩,臣受君命,必当呕心沥血,早日剿灭流寇,以报君恩。”

杨嗣昌跪了下来,重重叩头,情真意切。

“起来吧!国事艰难,卿既如此,联复何忧啊!”

崇祯摆摆手,温声细语,王承恩上前,把杨嗣昌扶了起来。

“卿督师湖广,所有流寇都可以赦免,只有张献忠曾惊扰祖陵,决不可赖,其余剩抚互用。”

崇祯沉吟了一下,缓缓开口,一旁的王承恩立刻上前,杨嗣昌赶紧跪下,王承恩拿出圣旨,读了起来。

“……杨嗣昌督师湖广,圣上赐杨嗣昌黄金百锭、丝衣四套、斗牛衣一袭;赏功银四万两、银牌一千五百副、上好丝绢各五百匹,佩以督师辅臣大印,拨剿饷五十万两……”

王承恩读完,杨嗣昌三呼万岁,颤颤巍巍站了起来。

崇祯亲自拿起酒壶,倒满酒杯。

“杨卿,朕敬你一杯!”

杨嗣昌赶紧接过,君臣一饮而尽。崇祯示意了一下,王承恩手捧黄封立于桌旁。

“辅臣督师,事不常有,朕今写数字赐卿,以壮卿行!”

崇祯接过黄封,递给杨嗣昌,杨嗣昌跪下接过,大声朗诵了起来:

“盐梅今暂作干城,

上将威严细柳营。

一扫寇氛从此靖,

还期教养遂民生。”

杨嗣昌念罢,不由得心潮起伏,难以抑止,边哭边拜。

“微臣谢陛下天高地厚之恩!”

盐梅,比喻国家栋梁之材,细柳营乃汉王之虎贲,皇帝借用典故,对他倚重之情溢于言表,怎不令他感激涕零。

“陛下,王泰所奏番薯、银元之事,陛下要作何处理置?”

尽管要南下督师湖广,杨嗣昌心里,还是心忧国事。

“王泰有才,希望不是小才。”

崇祯微微一笑,憔悴的脸上,难得地泛起一丝年轻人该有的阳光。

“陛下,相比之下,河南巡抚李仙风,庸碌无为,倒像是浪得虚名……”

杨嗣昌轻声说道,崇祯微微一笑。

“杨卿,你去河南,见了王泰以后,宣读朕的口旨,让他准备好辎重粮草事宜之后,和高名衡一起进京面圣。朕倒要看一下,他在河南搞这么多事情,是不是真的是为国为民。”

许多人,他曾寄予厚望,但无一例外,都是名不副实,大失所望,希望这一次,这个王泰能是个例外。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世家失恋后我成了诸界万人迷精灵:我能给技能加点八零年代作精真千金[穿书]米龙传说之从崩坏三开始无敌哥哥们的小奶团成了满级大佬辣妻当家:拐个野人生崽崽都市合租医仙吻住,别慌[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