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关于大明星老婆是多重人格这件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实在是不如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六章 实在是不如

“那鱼儿,你这剧有没有打算开第二部的。”显然梁竞对于这第一部的剧情已经如此期待了,是询问陈安隅。

这点陈安隅听了却是笑着摇头:“暂时是没有的。”

但少年包青天是有第二部的呀。只是陈安隅还是那句话,就是这个剧应该是没多大必要让他拍第二部的。

毕竟如今多年过去,重温经典,蓦然发现,少包2的口碑之所以差这么多,第一部男主早就给给了我们答案。

他曾经提到过拒演少包2的理由:跟制片人签了合约,本来要拍3部的,前提条件是‘我对剧本要认可’,第二部剧本拿出来的时候,觉得跟他预期的相差太多了!

幕后的真相是不是如他所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荧幕上看到了他说的这个“事实”。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实”让少包2的口碑差这么多呢?

第一点、“廉王与我娘的二三事”的前传后续太长

以前看剧的时候没有弹幕,如今重温老剧,陈安隅往往喜欢把弹幕也打开。

重温的时候,有两个弹幕,让人印象深刻:“七集了,一点正事没干”;“三廉王与我娘二三事”。

“二三事”这词,还得追溯到第一部中,包拯到京赶考时,他们逛街看到的那些话本故事。

少包2的两个沉重事实:剧情拖沓、非必要故事铺垫太多。

少包2中的第一个案子,是花了10集才真正解开谜题的,而这中间,穿插了太多“外围”的东西。

不必要的人,不必要的情节以及不必要的镜头,都占据了太多的故事时长。

“横陇决堤、宫中疫病、展昭跟东洋人的对战、书院学生盗窃案、官府积压案子处理、包拯钱包丢失、三廉王几次被刺杀、小蜻蜓身世之谜、公孙策投靠襄阳王、边境战事起、太监禁军对决……”

看着乱糟糟的案情,硬生生地用包拯一个人去串联,显得故事剧情分散,让人抓不着重点,有摸不着边的感觉。

而就在包拯跟小蜻蜓围绕着她的身世之谜,她偷钱包的故事在转的时候,已经有失明危机的公孙策,已经找了襄阳王共事,并全心全意地追查真相去了。

一言以蔽之:小蜻蜓戏太多了!

作为一部悬疑推理剧,少包1是6集一个主题故事的体量,完全情景剧的模式,用包拯的成长和楚楚家族隐居的幕后真相作为暗线,配合着案子的进展和故事的推理进程。

而少包2,则居于情景剧跟普通连续剧的中间模式,剧集之间的关联性看着是强了不少,但故事与故事之间的前后关系,人物跟人物之间的关联,反而刻意不少。

举个例子,关于小蜻蜓的身世之谜。

前面花费了不少功夫做铺垫,从行素被害,到三廉王在皇家猎场被暗杀,到自己去小树林被刺杀,到自己去小树林被二次刺杀,到三廉王设局误导包拯刺杀真凶,到包拯和小蜻蜓设局试探三廉王……到三廉王说出自己19年前的“虐恋故事”,再到最后和女儿相认相处,去李如的墓前忏悔。

这个过程按照剪辑的时长加起来,不低于2集。

这前传,这后续,都集中在一个本就复杂的案子中,一下子跟倒垃圾似的全倒出来,就已经完全遮盖了第一个案子的所有光芒。

给大家“注水”的错觉。

有人开玩笑说:包拯忙着泡妞,公孙策忙着查案!

这句话,其实就是开头十集里,无法否认的事实,故事以“英雄本色”作序,其实就是以贪污舞弊案为背景和重点。

可瞅瞅上述内容里,只有“横陇决堤、宫中疫病、公孙策投靠襄阳王、边境战事起、太监禁军对决”这几个跟“贪污舞弊”案有关。

很显然,不论是前面包拯的心态变化历程,还是小蜻蜓跟包拯之间的钱包真相,身世之谜,甚至是后来的陆湘湘的屡次试探,都显得多余而无趣。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导演有心给包拯和公孙策各自组CP,所以将着眼点落在小蜻蜓和陆湘湘身上。

这也是“老规矩”了,第一部中,楚楚就是对应的包拯,庞飞燕对应的公孙策,可差别在哪儿呢?

差别在于,少包2的人物塑造上,太着急了!

第二点,人物设定扁平化,演员演技不够

有句话不假:演技不够,颜值来凑!

从某些角度看,陆毅的颜值确实不低,小蜻蜓也挺好,但这条规律,也不全对,至少,在少包2里,不见得实用。

少包2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太着急了,角色设定过于扁平化,如果这是剧本的锅,那么演员呢?

没能从演技上力挽狂澜,也是演员的问题。

仔细对比过前两部的人,其实都知道,少包系列的剧,以包拯为主,公孙策和展昭为辅,再加上他们身边的几个人关键人物,便是一个侦查小团队了。

少包1中是5人组合,分别是包拯,公孙策,展昭,凌楚楚,庞飞燕几个,他们的出场,其实是很讲究的。

率先出场的是诗书风流的大才子公孙策,而后才是包拯,包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对案子感兴趣,公孙策自命清高,对包拯瑜亮情结挺强。

其他的人物,都是随着剧情推进慢慢出现,并不会有喧宾夺主的错觉。

凌楚楚在第一个案子中,戏份不算多,展昭在书院的部分出场,奶萌奶萌的,很吸睛,庞飞燕在隐逸村中出现,咋咋呼呼的,也很有记忆点。

对于人物的性格,处事动机,行为模式,都塑造的丰富,有理有据。

就以庞飞燕为例,她本是太师千金,从小出入于宫廷,娇纵任性,对宋仁宗都敢直言不讳,可她的骨子里却又是柔软的,温暖的。

作为一个庶女,失去生母的时候年纪还小,不记事,但她也是一路顺遂着长大的,在父亲,姐姐的呵护下,她一样懂人情世故,人心不古的道理。

可以说,庞飞燕这个角色,被塑造的很好,生动,鲜活。

只是,人物塑造塑造从来都是一门技术活,不是每个演员都有这种本事,更不是每个编剧都有这能耐。

少包2中,明明是“少年”,但世故了两年的包拯,却在陆毅的演绎下,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陈安隅感触最深的,便是公孙策查出真相被包拯斥责后,跌跌撞撞离开,陆湘湘跳出来怒骂包拯的时候,包拯的表现,简直让人十分无语。

作为一路陪他上刀山下火海的挚友,公孙策身患奇疾,失明在即,就这么受了刺激离开,陆毅饰演的包拯竟是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这是冷静,还是冷漠?

对比于会为了公孙策延误考试,会为了崔明冲的死痛心疾首,会为了蒙放的自杀而痛苦不堪,会为了沈良的死,苦涩不已的周杰版包拯,陆毅版的,太冷血了。

即便受了刺激,有所成长,可包拯不该是这样的,少包里的包拯,一心只问真相,可他会有人的许多情绪外放,他的情感很细腻,骨子里是温柔,温暖的。

可少包2的包拯,在该严肃的故事中,他忙着跟小蜻蜓嘻嘻哈哈,在该嘻嘻哈哈,又或者该表现其他情绪时的故事里,他却是严肃的。

更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的是,少包2里的人物故事太累赘了。

先是用了几集表达包拯的心境转变,再花了几集的功夫,大部分的镜头塑造小蜻蜓,然后又花了不少力气去塑造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几个。

这些人物的性格,行事,就像倒豆子一样,一口气倒下来,完全不管观众是不是能接受,是不是能理解。

少包1的人物性格处事如何,都是需要观众透过一些事去慢慢体会,慢慢了解的。

就像现实中的人与人相处,谁都不会刚认识就把自己的所有东西暴露给对方,而是在相处中,彼此慢慢发现。

小蜻蜓作为主要角色,她有太多的发挥余地,根本不需要一下子暴露所有,这就显得剧情刻意,也显得人物单薄了。

第三点、故事设定太简单,失了故事本身的气质

这么多年了,少包1的案件故事,没少被网友们诟病,最大的争议,全是来自“抄袭”二字,至于结论如何,其实网友们并不是太关心,看的过瘾就行。

少包1在种种抄袭疑云的争议下,为何还能被观众惦记这么多年?

不为别的,只因为少包1的故事,有足够的深度,也有足够的悬疑度,既能让观众共情,又能诱发他们跟着镜头,跟着种种细节,去做推论的好奇心。

少包1的几个故事中,每个故事真相大白之前,我们根本想不到,凶手会是在包拯身边的,他有“朋友滤镜”的那群人。

沈良、常雨、蒙放、卓云、崔明冲、三师兄戒贤……

他们都一直跟在包拯身边,和包拯有着“挚友”深情,他们每一个看着都纯良,正直,可他们恰恰是眼睁睁看着包拯往下查,眼睁睁看着他找到真相指证自己。

而他们之所以会成为这些案子的加害者,则是因为他们首先就是个受害者,又或者准受害者。

这样的反转,渗透在每一个情节故事中,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地揪紧了观众的心。

可少包2的故事设定,故事框架挺好的,但也仅仅是故事框架,具体到故事,那就差的太多了。

老实说,少包2的好几个故事,其实小兮都挺喜欢,可有了对比,却又觉得,少包2的案情推理少了些味道。

让观众有种顺着剧情故事一步步深入,好不容易有了“好”的迹象,正要说点什么的时候,却发现“没”了的感觉。

最明显的案例,要数开局的“英雄本色”里的贪污舞弊中,几个大臣就差明明白白在脸上写着“我是幕后人”五个大字了。

夜深人静之际,卞太尉几个人在密室中以字论事,谋划着如何安然度过横拢决堤的贪污舞弊案,在皇帝执着地找来包拯,这个案子有进展以后,又着急想着弃车保帅。

每一步,都走到观众的眼皮子底下,加上陆毅饰演的包拯生怕观众看不懂剧情,一举一动都跟对戏的演员说的清清楚楚,一点儿留白,让网友发挥自己推理的脑洞空间都没有,这就让整个案件故事显的苍白无力,甚至还有些“小儿科”式的简单了。

:

这样的例子,还不止一个,即便剧情稍有遮掩,但大多指向“真凶”,这就让整部剧的趣味性下降了不少。

打个比喻:数学老师给出了一道数学题,问题,要求都有了,分了两个小组去讨论解答。

小组A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一步步计算,推理,论证,最后得出答案是某个数字,可这个数字,是不是对的呢?

只有老师知道,在等待公布结果的时候,A组员们是忐忑的,是兴奋的,是好奇的,更是带着对未知的期待的。

小组B拿到了老师给的答案数字,然后组员根据答案,一步步计算,反推,论证,写出了解答的过程,提交。

对于B组员来说,他们对这道题的期待和动作,都到此为止了,毕竟,答案已经有了,至于解题过程中的感受,那不好意思,已经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期待值和兴奋值早就下降了。

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其实看得人感受也就是这么个感受。

少包的案子,都是在不经意的话里,让包拯有了更多的思索空间和侦查方向,观众容易跟着他的思路走,身临其境地去推理。

可少包2明显少了这种感觉,因为真凶是谁,我们都知道了。

这样的故事设定也不是不行,但作为一部悬疑推理剧,剧情分散倾向于对包拯公孙策情感上的建构,已经减分了。

可故事的案件部分,过于简单的推理设计,也失了这个故事框架本身的光泽,案子太简单了,推理、反转、再推理、论证……这个过程太简单,也就没什么“可读性”了。

当然,陈安隅这么分析,其实并不全面,少包1和少包2之间的对比和差异,其实体现在方方面面。

剧本不行,演员演技不够,对角色人物理解不透,故事的BUG太多,剧情逻辑很多不合理……可若是放到今天看,放到跟少包3的对比上看,第二部,也不那么一言难尽。

闪光点还是有的,只不过,挂着“少年包青天”这个名头,卖着“中年包青天”,显然观众不会买单就是了。

所以这就是陈安隅觉得并不如的原因。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控卫凶猛从今天开始每日签到天悦风云录和神兽同居的日子九曲通幽穿越遇灾年,我带灵泉空间去逃荒全球农王十大反派从时崎狂三开始我无敌了,聊天群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