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龙潭奇书>第七百零四回兵进吐藩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七百零四回兵进吐藩

第七百零四回兵进吐藩

这雷猿天王被齐天大帝救回昆仑山之后,内心觉得很愧疚对不起齐天大帝的栽培,便对齐天大帝诚恳的说道:“卑职无能未能完成大帝交给我的死守西海的作战任务,请大帝治罪于我,不管如何责罚,我都愿意接受。”

听完了这雷猿天王的一番话语之后,齐天大帝便对雷猿天王说道:“你何罪之有啊那大唐取经人乃是我们的魔界克星,非你一人所能对付的了得,如果你能除掉他,恐怕这取经人早就死了几十个来回了,不必自责我自有办法除掉他。如今他的气数还没有尽,所以还得留着他。我把你救回来是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作战任务要教给你。这些日子我的功夫进展神速,多亏了七星魔石给我的法力。不过为了他日夺得三界霸业,我需要训练出来一支百万之中的天魔军团。所以此番救你回来,就是把你留守在身边训练这支即将称霸三界的天魔军团,等到这支天魔军团训练出来之后,才是我们与取经人、玉皇大帝决战的时刻,你就在我身边好生练兵就是了。这取经妖僧,夺回了西海,下一步就是要收复吐藩了,我在吐番还有水兽天王和他手中的数十万兽妖精锐之师,再加上吐藩乃是高原作战,骑兵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只要官军骑兵杀进吐藩高原之地,值此天灾就能把他们彻底消灭,我并不惧怕那大唐官军,所担心的只是那一直在吐藩与我们做对的慧眼僧猴,这个神猴法力高强,天生慧眼使得水兽天王接连失守,这个时候,要不在消灭掉慧眼僧猴的话,一旦取经人开赴吐藩,与这慧眼僧猴连起手来,那水兽天王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听到这慧眼僧猴的事情后,雷猿天王便向齐天大帝提起了自己的大师兄古猿大圣,法力高强,一直在雪山之巅进行修炼,如果把他请出山,定能相助齐天大帝成就一番三界霸业。听到这雷猿天王又提出一员战神级的天王大将,齐天大帝甚是欢喜,便让雷猿天王去雪山之巅进行寻找,一定要把古猿大圣找到,并晋升他为古猿天王,让他协助水兽天王共同歼灭大唐取经人,为魔界最终一统三界建功立业。就这样雷猿天王得到了齐天大帝的批准后,便直接飞向古峰山,寻找自己的大师兄古猿大圣而去。

而这怀志大师相助张议潮大元帅收复波斯城之后,整个西海得以光复。波斯国君萨珊独龙感恩戴德,最终面对全体波斯百姓郑重宣布将自己的国王之位献出,归顺大唐王朝,全体波斯百姓成为大唐的一员,永远尽忠效力与大唐王朝。众百姓历经数十年阿拉伯入侵和龙兽妖的残暴,吃尽苦头。这一回大唐官军和取经人终于相助他们重新站立起来,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美好生活,百姓们都愿意归顺大唐王朝,就这样民心所向,使得西北边疆军民连心,变得更加稳固。

这西海终于光复的伟大胜利消息传回京城长安城之后,玄宗皇帝十分高兴,便传旨犒赏全军,便让冷血战神杨鸿和岳震霖大元帅二人镇守波斯都督府和昆虚都督府,神枪冉龙镇守火寻都督府、大将穆龙镇守大宛都督府,以雄兵四十万官军之众,镇守西海。布置好了这一切之后,让张议潮、杨志烈二位大元帅亲帅二十万官军相助怀志大师回京复命,准备为下一步收复吐藩作战打基础。

眼看着大唐官军就要继续进攻收复吐藩了,这郭子仪的侄子郭昕一下子可着急了,便让伯父郭子仪为自己说话,向玄宗皇帝圣上请命,要带领本部十万人马向吐藩进军,三番五次找伯父郭子仪帮忙。

这郭大帅身为大唐官军全军统帅,全国数百万将士都听他的,所以只要他一开口,玄宗皇帝岂能不答应。为了给自己的爱侄创造机会,便在上朝的时候,带领着自己的侄子一起面圣,对大唐天子圣上说道:“禀告圣上,臣有本要奏。”一听这话,储君李亨便结果话茬数到:“爱卿劳苦功高,有话快讲。”就这样郭子仪大元帅继续说道:“如今西海已经评定再乱,打退了阿拉伯军团,我大唐的最大隐患只剩下了一直敢与我们叫板的吐藩朝臣了,现在我朝全军将士一心要收复吐藩,请圣上下旨派出一支骑兵精锐收复吐藩,臣推举一人,就是我的侄儿郭昕将军,他对大唐忠心耿耿,一直等待着为圣上分忧,建功立业的报国时机,愿意亲帅本部十万精兵收复吐藩,还请圣上恩准。”

这郭大帅说完这些话后,白衣宰相李密又一次站了出来,面对玄宗皇帝和储君李亨二圣说道:“这吐藩之地地处高原,属于高原作战。我朝官军将士多擅长于骑兵作战,高原骑兵风险极高,会因为剧烈运动而造成缺氧,致使我官军将士全军覆没,所以用骑兵骑兵收复吐藩疆土是万万不能做的事。臣倒有一策,可保我大唐官军顺利收复吐藩。”

玄宗皇帝听到这白衣宰相李密这么一说后,很着急便让李密详细道来,就这样李密推举出来了尚文通、赤烈送、赤烈通、达扎烈这四员吐藩大将,并让杨志烈、张议潮、郭昕这三员官军战将随同吐藩二十万将士组建起来一支雄兵四十万之众的步兵军团向吐藩开赴,收复整个大西南,永保我大唐盛世江山万朝永固。

玄宗皇帝听完了白衣宰相的一番话语之后,才意识到这一回收复吐藩要采取的是官军和吐藩军联合作战方式,如此一来避免了人地生疏的困难,可以招揽人心,为吐藩的归顺打基础。同时这吐藩赞普国王赤松德赞算得上是金城公主所生,与玄宗皇帝有血亲关系,所以玄宗皇帝考虑再三最后下旨:“此番我大唐官军收复吐藩绝不是为了攻城夺地,而是为了彻底扫除吐藩的奸恶之臣仲巴结,让少主人赤松德赞早日亲政,同时剿灭水兽妖的残余势力,把齐天大帝在吐藩的势力彻底清除,为下一步与齐天大帝在昆仑山决战做好一切战前准备。今日特传旨意,晋升张议潮、杨志烈、郭昕三位主帅为正西大将军,亲帅我朝二十万精兵,协同尚文龙、赤烈松、赤烈通、达扎烈四位吐藩上将军共计带领四十万官军主力在取经人众师徒相助之下收复吐藩失地,为国主赤松德赞赞普国王早日亲政,让吐藩百姓早日过上永无战乱,幸福美好的幸福生活而继续征战奋斗,直至全军胜利之时,在回京复命。”

怀志大师带领众高徒接到玄宗皇帝的圣旨后,便随同郭昕、杨志烈、张议潮和四位吐藩上将军一起,休整三日后,全军将士从青海吐谷浑部落出发。开赴吐藩而去。

这水兽天王乃是吐藩的一代霸主,带领数十万狼兽妖在吐藩残害百姓,叱诧风云多年。再加上吐藩大臣仲巴结与昆仑山齐天大帝进行勾结,才使得他的实力如日冲天,残骸的百姓不计其数。而这一回报应终于轮到他了,怀志大师随同大唐官军主力和吐藩军团的联合大军从青海王吐谷浑首领慕容德龙大首领的领地出发直接开赴吐藩而来,使得他的好日子越来越少了。

这水兽天王得知战报后,便向昆仑山请求援军,结果这齐天大帝对他的变现是大加痛斥,让他想尽一切办法必须在取经人开赴吐藩之前,消灭慧眼僧猴这个烦,不然的话一旦让他们连起手来,吐藩就危险了。得到齐天大帝的痛斥之后,水兽天王只好分兵两路,一路亲帅主力继续追杀慧眼僧猴,另一方面则继续加大对大唐官军的反击力度,就这样在古熊山一带布置下了十万熊兽妖进行阻击官军。

此番镇守古熊山的乃是古熊兽王、虎熊兽王、魁熊兽王三妖兽。他们法力高强,对这水兽天王是衷心耿耿。然而这一回遭报应的时候来到了。

他们得知官军战报之后,便在古熊山脚下调集十万熊兽妖拉开阵势,扬言道:“只要这东土大唐的取经人一杀到,我们就把它们全吃光,倒要看看他们长了多达能耐本事,敢在高原作战,阵乃是自寻死路。”这句话是一点也没有说错。因为大唐官军不习惯高原作战,来到此地后很多人便有了高原反应,纷纷病倒,官军减员十分厉害。好在有高徒天山雪猴相助官军。见到官军将士的高原反应十分厉害,便针对高原野生药材配置出来了灵丹妙药美其名曰:“招魂丹”。

在天山雪猴的精心准备下,让每一个官军将士自带一个牛皮囊,将这招魂丹放入皮囊之中,皮囊外有一个吸口,这招魂丹乃是用草药配制而成,可以释放出清新的氧气,将士们只要呼吸一口气,便会觉得精气十足,十分健壮有力。如此一来官军将士若同时每个人随身携带了一个比较轻便的氧气瓶,大大提升了官军将士的战斗力,提高了进军速度。这才使得四十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杀到了古熊山。

身为一山统帅的古熊兽王带领虎熊兽王、魁熊兽王二位贤弟在这山脚下刚等了一天半,官军便杀到了这里。这让古熊兽王深感意外,便走到官军阵前,对官军将士说道:“我们在这吐藩地盘上连杀个人都要保持住体力,你们竟然进军神速,是怎么做到的,难道真的有神仙相助你们不成吗”听到这句话后,郭昕年轻气盛,手持大刀来到古熊兽王对他们说道:“你们的胆子可真大,多少妖兽王得知官军到来,无不望风而逃,如果识相的话赶快缴械投降,要不然等我们一出手,你们就难看了。我大唐官军乃是威武之师、天助之师,是深受天子保佑的军团,所向睥睨战无不胜,如果你们胆敢反抗,今天就让你们血流成河,死无葬身之地。”

听完这些话后,魁熊兽王忍无可忍,手持妖刀直接杀向郭昕大元帅,就这样他们二人在全军阵前展开了上百回合拼杀血战。杨志烈见到这郭昕还是不够沉稳,年轻气盛,便随同张议潮大元帅一起调集大军展开进攻,就这样进军吐藩在这古熊山一带拉开了征战序幕。

怀志大师深知这第一仗对提升全军将士的士气及其重要,便带领众高徒向熊兽妖展开了进攻剿杀。他们一个个法力高强,几番轮回便杀得熊兽妖溃不成军。虎熊兽王性暴掠,见到这些高徒如此厉害斩妖无数,愤怒的施展妖术,准备加害怀志大师。结果还是天山雪猴利用千身万化神功将他死死缠住,苦战数百回合后,被怀志大师收去。

这虎熊兽王被取经人降服之后,剩下的魁熊兽王悲痛欲绝,对兄长古熊兽王说道:“这些猴妖着实可恶,只一个慧眼僧猴便忙的我们焦头烂额,这下可好又来了十七个,看来我们是捅了猴子窝了,今天不是他死就是我亡,兄弟们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给我杀。”听到这魁熊兽王这么一说之后,古熊兽王便飞到魁熊兽王身边,二人在一起拼杀血战,最终苦战数百回合后,还是被怀志大师收去。就这样将这十万熊兽妖一举全歼,打出元神放归山林。官军将士取得了进入吐藩征战的第一场胜利,从此以后便全力进军,一路斩妖除魔收复失地,为大唐再度复兴建功立业、开辟新路、勇往直前。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终极神医叶灵清霍廷霄末世之天幕将军盗得一手好斗天剑主宰(我的丹田有神剑)不剑仙醉卧红妆无声告别风之玫瑰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