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锦衣辅国>第316章 暗流4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316章 暗流4

徐承宗心里有没有鬼,张璟不知道,但大概率是有的。

否则他一个国公,何必如此低声下气?你的先祖可是中山王徐武宁,大明的首功之臣,没见你爷爷徐辉祖那么尽心费力的辅佐建文帝,即便兵败下狱,也不肯推戴太宗称帝,太宗还能怎么办,关起来而已,徐辉祖去世后,太宗也还是得来一句“魏国公不可无后”。

真要追究,别说南京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就连京师的那些勋戚,有一个算一个,那个不是恶行累累,罄竹难书?

京师可是首善之地,天子脚下。

也由此可见大明吏治之腐败了。

宗室、勋戚、官僚、商人,那个都动不了,最后只能跟老百姓较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你大明不亡,谁亡?

国家穷的揭不开锅了,郡之贤士大夫们都干嘛去了?都最后的关键时刻了,还只顾着党争,大明的官僚可真是给读书人长脸。

有这样一群挖墙脚挖的飞起的人,大明能撑二百多年,也算是奇迹了。

几人不着边际的聊了几句之后,徐、李二人告辞,张璟亲自相送,礼节方面是半分错处都挑不出来的。

“这位魏国公来的无头无脑的,还有丰城侯,”张璟回到书房后,徐欣开始吐嘈,“其中必定有诈。”

王平和王方兄弟二人也跟着点头,“魏国公、周公公,还有那位陈公公为内外守备,而上一代丰城侯也曾任外守备。”说到此处,王平摇摇头,其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里面要是没事,傻子都不信。

张璟点头,对于大明官员的操守,不论文武,张璟都是信不过的,南京内外守备沆瀣一气能干嘛?能干的事情太多了!

即使南京兵部有参赞之责,这二人要是联起手来,想蒙混过去,也是易如反掌。

卫所最大的问题是吃空饷与占役,但对于南直隶这等富庶之地而言,吃空饷、占役反而却是最缺乏技术含量的。

随便干点什么不比吃空饷有赚头?

“怕是没那么简单。”徐欣摇摇头。

张璟也跟着点点头,他还真不怕这些人吃空饷,吃点空饷什么的真不是什么大事儿,尽管佥补士卒会遇到许多麻烦,大不了募兵而已。

但若是牵扯到其他事情里面,比如私盐,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一个小小的灵州,私盐都屡禁不止,何况两淮盐业?

可惜,盐务不归张璟管,就算明知有问题,他也做不了什么。

“且看看吧,”张璟叹气,看向齐亮和李锋二人,“锦衣卫消息来源更多,老齐你跟三哥两个不妨多留意一些。”

齐亮和李锋领命。

初到贵地,张璟并没急着去做什么大动作,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除了小小的敲打了本部那些不务正业的官员之外。

多听多看,争取对整个南直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做起事情来,才会有的放矢。

上来就急着搞大动作,一旦陷入僵局,就是个死胡同。

转眼间到了三月初三,古时代上巳节是“祓禊”的日子,有在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礼习俗。“上巳”一词最早收录在汉代的文学作品里。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逐渐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但到了宋代,三月三上巳节在北方突然销声匿迹,仅有南方某些地方还有此流传。

南京有没有这个传统,张璟不清楚,但既然周礼特意说明,那就代表有呗。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之兰亭,修禊事也。”书圣王右军不仅为中华文化留下了传世之瑰宝《兰亭集序》,更为文人雅集留下了足以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

兰园就在秦淮河畔,据说曾是前晋的皇家园林遗址,不过,连前朝的宫室都在战火中损毁,又何况园林?所以更多的不过是附会罢了。

尽管可能是附会,但风景是真的好,亭台楼阁,水榭歌台,布局精巧华丽,却无庸俗之态。

张璟带着几个亲兵溜溜达达的来到后,周礼派人等在门口,见张璟来了,连忙把张璟一行迎了进去。

周礼这几天也没闲着,他已经搞清楚了张璟来南京的主要任务。整顿军务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湖广一旦有变,最起码能够保证南直隶的稳定。

至于湖广的事儿,周礼自然也清楚,荆襄流民那么多人,可瞒不住人,该知道的都知道,也就高居庙堂之上的皇帝陛下被蒙在鼓里罢了。

如今朱祁镇既然知道了,那便不能装作不存在了,该处置还是要处置的。

怎么处置?朝廷还有的争论,但不妨碍一些准备工作开始着手。

张璟便是先手之一。

派张璟来南京,整顿南京军务,为将来平乱做准备。

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周礼突然觉得,自己跟张璟短期内似乎不会有什么冲突。朝廷的办事效率周礼是清楚的,荆襄流民这等涉及百余万人的大事,没个一年半载的,绝对是做不出最终的决定的。

既如此,他们与张璟之间的矛盾至少不会过早的被摆到台面上,自己这边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

当然,重要的是那些兵头是否会老实听话。

以那些兵头的贪婪程度,就怕他们舍不得放弃到手的银子。

周礼自己也不舍得放弃每年那么多银子的进项,但他更加懂得取舍,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可惜的是,太多人被白花花的银子迷花了眼,眼里只剩下银子,再也容不下其他。

对此,周礼也没办法,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大司马受命而来,我等自当和衷共济,大司马以为然否?”周礼请张璟在一处戏台下坐好,手一挥,不大工夫,戏台上就开始唱起了《琵琶记》。

这出《琵琶记》乃是“传奇”的名曲,就连太祖都十分喜欢,经常于宫中上演。

所谓“传奇”,是明朝对“昆剧”的称呼。昆剧由南戏发展而成,元末明初,南戏传到昆山地区后,与当地的民间曲调互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声腔,在音乐家顾坚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

《琵琶记》便是此时昆剧发展的产物。是高明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赵贞女蔡二郎》原本的情节是揭发蔡伯喈一旦飞黄腾达后就背亲弃妇,停妻再娶。后来赵贞女上京寻夫,伯喈竟丧尽天良,马踩赵氏,结果他自己遭到惩罚,被暴雷震死。

但高明把《赵贞女》改编为《琵琶记》时,把蔡伯喈写成了正面人物,颂扬他是全忠全孝的典型,并且把悲剧的结局改成了大团圆。

也难怪太祖会喜欢,宣扬忠孝嘛。

蔡邕,字伯喈。

张璟虽然对这些慢悠悠的戏剧没什么兴趣,但当作消遣,倒也不错,张璟看的十分入神,看到精彩处,也不由得拊掌而叹。

他本来先入为主的以为台上的全是男演员,哪知细看下来,竟然反了,全是女演员,就连扮演戏中赵五娘公公的演员,都是女的。

其实这倒是他孤陋寡闻了,此时戏班对于男女并无什么限制,各演各的,倒是台上这种全是坤伶的戏班子较少,一般都是富贵人家家养的戏班子。

周礼一边看戏,一边偷眼观察张璟,见张璟看的入迷,不由暗暗一笑,年轻人嘛,不怕你有爱好,就怕你没爱好啊!

周礼轻轻转头,一旁伺候的内使立即凑了过来,周礼轻声吩咐道:“待会戏演完了,把这个戏班子送到大司马府上。”

小内使露出了肉疼的表情,这个戏班子可是宝,里面几个主角个个都是色艺双绝的主儿,秦淮河上的花魁跟她们比,都算不得什么。

关键是太难培养了,从小开始,琴棋书画、经史子集,样样都不落下,这本来是周礼自己留着享乐的,谁说太监就不能喜欢女人?周礼不但喜欢女人,尤好戏曲,这个戏班子尤其是周礼的心头好。

如今二话不说,就送人了,小内使跟着周礼好几年了,自然不是什么傻子,再联系张璟的来路,小内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知道了,这位是惹不起的大人物!哪怕自家干爷爷在京城、在整个南直隶都是一手遮天的大人物了,连自家干爷爷都惹不起的人,那定然是身负重责了。

小内侍知道,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参赞机务,周礼是绝对不会如此谨小慎微的。他不敢多想,连忙下去安排去了。只是想到这些人马上就不归他管了,心里免不了有些不舍。

唉,都怪自家干爷爷,好端端的戏班,送什么人啊。

平时管理戏班的是秦淮河上的一名花魁,因精擅戏曲,被周礼赎了身,啥,你说幕后的老板不乐意咋办?啥时候轮得到这些人不乐意了?

在南直隶,周礼就是天,说一不二的主儿,哪怕是十四郡四州的长官,见了周礼也得老老实实的拜见。至于留都的那些衙门,周礼理都懒得理,空架子而已。

此时便不得不说一下另一位内守备陈公了,此人在周礼的打压下,跟个透明人没啥区别。

真不要小看镇守中官,除非有文官能够对他形成制约,否则,绝对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

“三娘,干爷爷把咱们春台引戏班送给了大司马,您待会收拾收拾,咱家给您送到大司马府上。”周同虽然心里不舍,但仍是一脸喜庆的把“好消息”跟韦三娘说了。

韦三娘闻言一愣,“哟,哪里来的大司马这么大面子,老师傅连身边的宝贝疙瘩都舍得送出去。”

“嘘,”周同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压低声音,“三年,可别管咱家没提醒您,这位大司马乃是边帅出身,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可不像咱们周爷爷那么心善,你可得注意了。”

“是,是,多谢小公公提醒,奴可都记者小公公的好呢。”韦三娘身为花魁出身,这迎来送往的技能自然是点满了,周同虽然跟着周礼历练不少,但岂是韦三娘的对手,几句话间就把自家知道的消息交待了个底掉。

“这位大司马威势极重,没见我爷爷都得逢迎着嘛,”周同笑嘻嘻的说道,“要不他老人家怎么舍得把咱们春台引送人。”

从周同口中,韦三娘大致了解了一番张璟的过往,其实韦三娘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别看她们这一个班子连杂役在内二十多号人都被周礼拘在兰园里,可别忘了韦三娘是干嘛的,花魁啊,尽管是过气的花魁。

论消息的灵通,还有比客栈、青楼这种地方更灵通的吗?餐饮业在大明并不兴旺,大户人家都是在自己家宴客,这等人家宴个客难道还要到外面去吗,不够丢份的。

所以导致了大明的餐饮业并不发达,大户人家不会去酒楼饭店之类的场所,苦哈哈的老百姓自然就更加不会浪费那个钱财了。

所以,客栈、青楼、车马行之类的地方,是消息最灵通的,这些行业整天接触那些三教九流,什么样的消息听不到啊。

所以,对于张璟,韦三娘并不陌生。当年于少保被下狱,差点被石、徐之流害死一事可是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的。

于少保的官声不是那种吹出来的清官,而是实实在在的,亿兆百姓深感其德,特别于少保又是浙江钱塘人,在江南的声望更隆!

连带着,张璟这个因于少保而痛骂石、徐等国贼的人,也被江南百姓所熟知。

“大司马可在下面?”韦三娘偷偷的掀开边条幕的一角,偷眼往戏台下望去。

“哎哟,我的姑奶奶,”周同连忙小心翼翼的把韦三娘拉开,“您不要命了,被我祖宗看到,可仔细你的皮。”

“哎哟,奴这不是好奇嘛,”韦三娘小心的为周同顺气,一边温声软语的讨饶,“小公公莫怪,莫怪。”

周同也不是真生气,他与春台引这个戏班、特别是韦三娘这个女掌柜关系还是不错的,自然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儿翻脸。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隐天传奇之青箩记公主薄情青云兽神剑仙花开最漫时帝女风华:摄政长公主厉医生家的饭我在人界装好人的日子王者归来时代重生:我竟然成了武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