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天意风流>第 128 章 第 128 章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 128 章 第 128 章

谢珩与谢照虽为父子,但双方执政理念却截然不同,谢照认为,雍州叛乱后,第一要紧的事是安抚人心,他重新执掌三省后,废除了谢珩严于御下的主张,以尚书省的名义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清凉台一扫谢珩执政时的紧张气氛,又加之赵衡的军队忽然主动撤离淮阳道,更多的人开始相信:

赵衡不过是虚张声势,梁朝江山仍是固若金汤。

想想也知道,三百多年的国祚,如此稳固的统治,怎会轻易地被一个来历不明的皇子推翻?赵衡不过是占据先机才略得了些便宜罢了,一旦东南守卫力量集结,叛军必将不攻自破,这种言论在京畿地区流传很广,伴随着王公贵族懒懒散散的议论声,一切似乎又回到多年前那个令人歌咏的太平盛世。

一场梦做得太久了,人往往会沉溺其中,即便已经隐约听见外面传来天崩地裂的声响,却仍是从内心深处不愿意去相信,与其忧虑不可知的前程,倒不如白日纵酒放歌,在这靡靡狂欢中忘却一切,是以当氐人入侵、边关告急的消息传来时,盛京城的贵族们却全都在围绕着另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打转:酒。

临近年关,清凉台各家都在筹备酬神事宜,不时有披着羽衣黄裳的道士从雪地中翩跹走过,与千里之外的西北相比,盛京的街道上尽是一派神圣清静的气氛,唯一的特殊之处是不久前朝廷刚刚颁布了为期三年的禁酒令,酿酒需要耗费大量粮食,十三州各地正逢荒年,为了节约粮食,宫中颁布禁酒令,但特许士族豪门使用米酒用以祭祀。

禁酒令的本意是减少铺张浪费,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却完全起了反作用,今年还能使用米酒祭祀的多是世家豪门以及五服之内的皇亲国戚,这反倒使得酒一跃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西北正在打仗,物价飞涨,多地粮食贵如黄金,这时能大量酿酒的家族更彰显出其豪横财力,一时京畿地区刮起了屯粮酿酒的风潮。

近日京中百姓讨论最多的无疑是梁淮河倾酒一事,皇帝舅父江阳王与盛京豪门子弟杨升斗富,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双方统共倾倒了几十万斤酒祭祀河神,使得梁淮河一度散发出醉人的熏香,喝不到酒的乞丐成群结队来到河边掬一捧河水,即刻就醉泡在这场大梦中,据说还有不少人喝多了冻死在雪地里的。

酒池肉林已是古人想象中的豪奢极限,但对比今人这浪漫辉宏的手笔仍是如此不值一提,当江阳王与杨升站在望江楼上一挥手倾酒成江时,他们真的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时代,神仙们坐在云端之上享受着他们贡献的牲品,而眼前的盛世江山将会如题刻在高楼中的诗句一样万代隽永:“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高楼。”

就在同一日,氐人铁骑刚过雍阳关。

清凉台。

尚书省的朱楼中,紫金铜炉将夜晚照得温暖舒适,柔软如雪的银狐地毯铺在地上,三省官员齐聚一堂共同商量西北的战事,在座的约有二十余人,谢珩、谢照、韩国公卞蔺、杨氏三公等人皆在场,这实则是个很难得的画面,每个人背后都代表着一股势力,京梁士族的权力百川归海,整个梁王朝的命运将在这一场围炉夜话中确定下来。

谢照咳嗽了声,他的身体已经肉眼可见的衰败了,面颊精瘦干枯,双眼微微凹陷,连头发都没仔细整理过,两条碎发沿着鬓角垂落在肩上,像是松脆的枯枝一样微微颤动着,昨夜风雪不停,他收到青州的战讯,在谢灵玉的房间中静坐了一夜,出来时咳血不止,到了傍晚,他不顾众人的劝阻,仍是坚持前来清凉台主持议事,这会儿面色有几分难掩的苍白,他看向一旁坐着的谢珩,父子俩都没说话。

自从听闻赵衡起兵后,谢珩就放开了手中的权力,或许是他心中觉得对不住家族,又或许是他不想与赵衡刀剑相向,不管外人是如何猜测的,他主动退出了政治中心,可没想到今日却又再次出现在朱楼中,古话都说知子莫若父,然而谢照此刻看着谢珩的脸,却无法看穿他的想法。

众人刚提到一句“青州战事”,深夜的门外忽然有脚步声响起来,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人低调地穿过长廊,内侍董桢提灯跟在他的身旁侍候,步履有几分急切,珠帘卷上去,侍卫进入通报,高官们回头见到来人时均面露意外,原本坐在上位的谢照起身相迎,“陛下。”

赵徽忙抬手摘了斗笠,上前两步握住谢照的手,“老丞相辛苦了,快快免礼!”

董桢上前帮着赵徽将人扶起来,视线却略带紧张地落在赵徽身上,当日赵徽听闻赵衡起兵后大发雷霆,像是一头发狂的猛兽,整夜整夜地坐在龙椅上咆哮,表示绝无可能,那不是赵崇光的儿子,是有人假借赵崇光的名义要反自己,是有人密谋恶毒的计划要杀自己,宫侍上前收拾被他砸烂的净水瓶,却差点被他失手掐死。

董桢很早就发现,赵徽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了,无论是情绪还是身体,他宛如一只惊弓之鸟,时刻都处于惊惧之中,这次收到高官密会的消息,赵徽当即决定出宫前往,他深知自己的荣辱性命全系在士族身上,迫切地想确认谢照他们是否有万全的退敌之策。

在离宫之前,他往嘴中塞了十几颗丹药,才勉强使得自己颤抖的手足恢复平静,这会儿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又是尊贵仁慈的大梁皇帝,只有董桢注意到皇帝袖中不断抽搐的手指,他低下头不着痕迹地帮着遮掩。

谢照道:“陛下深夜来访,可是有何要事?”

赵徽道:“雍州叛乱尚未平定,我听闻氐人又入侵青州,内忧外患交加,我亦是为国事担忧不已,诸公深夜来到尚书台商议,我特意赶过来看一眼,老丞相着实是为我大梁朝鞠躬尽瘁。”他握着那只瘦骨嶙峋的手,深叹一口气,神情像是动容,又像是惭愧,“老丞相快坐!”

谢照被皇帝亲自搀扶着坐下,视线却望向一旁的谢珩,今夜之事是国之机密,皇帝久居深宫之中,如何能够得知?谢珩只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未否认,谢照重新收回视线,这边赵徽转过身对着众高官道:“梁朝能够有诸位卿家是国之幸事,也是朕的大幸,这江山国事,便都仰赖诸卿了!”说完又道:“不好耽误国事,诸卿仍照旧议论,我只坐此帘后旁听即可。”

赵徽手指的是内堂靠窗的一席珠帘,梁朝一向有君主帘听的传统,臣子们在套内商议大事,君主便坐在帘中询听,这朱楼中的碧玺珠帘便是供上位者垂帘旁听而设,董桢服侍着赵徽来到帘后坐下,他伸手轻轻放下帘子,里外便被这虚虚地一抹珠光隔了起来,确定没人看见后,赵徽这才恢复凝重神色,董桢看他手抖不止,想要给他上一盏热茶,他却猛的一挥手,颇有几分不耐烦的意思在其中,董桢立刻退至一旁。

帘外,韩国公卞蔺询问似的看向谢照。

谢照心想,皇帝愿意听便听吧,也不是什么忌讳,抬手让众人都回身坐下。

谢照仍是接着刚刚的话道:“西北战事诸位想必都已有所听闻,赵衡叛乱尚未平定,氐人此刻进犯青州,西北局势诚然危矣,诸位要尽快拿个主意。”

“氐人与朝廷签订阴山之盟不过三年,而今却趁着梁朝内乱之际大举入侵,毁约背誓如家常便饭,确是蛮夷种类,此事绝不可姑息,否则蛮夷以为梁朝可欺,往后流毒无穷!只可惜我朝中国士虽多良将却少,如杨齐、陶钧之流,年轻气莽,终究差了气候,唯有一个司马崇可用,又因为雍州叛乱而分身乏术!”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氐人恐怕觊觎皇钺已久,前有以出使之名打探梁朝虚实,如今携百万之众汹汹而来,这绝非战讯上所说的一时兴起,那帮蠢货不敢将实情往上报,但瞧他们对青州避之不及的态度便能略窥一二,蛮人此番有备而来,以西北如今的局面,青州未必保得住,还是要提早做坏的打算。”

“若是平常年份,朝廷命各州郡派兵前往边境协助桓氏御敌即可,可今年西北叛乱愈演愈烈,为首的赵衡包藏祸心,意欲篡国,一旦朝廷发兵西北,恐届时氐人之乱尚未平息,叛军将借势凭凌中朝反而酿成大祸,以乱止乱绝不可取,否则不成了病急乱投医吗?真要发兵西北,也须先定一个万全之策!”

“韩国公此言有理,绝不可贸然出兵。我听闻赵衡已带兵前往青州,打着保家卫国的名号,趁机收揽了一大片人心,我看他退敌是假,抢占青州是真,借国难来沽名钓誉,还不忘在民间散布谣言,污蔑梁朝见死不救,朝廷一旦发兵,这正是中了他的下怀,见到京畿武备空虚,他恐怕要立即调头攻入京师。”

韩国公卞蔺冷冷道:“他是哪门子的赵衡,不过是个欺世盗名的匪寇,也敢冒称皇家名讳?青州落入他的手中,与落在氐人手中并无区别!”

三省公卿对于赵衡近日在民间暴涨的声望十分忌讳,相较于北方的蛮夷威胁,他们内心其实对赵衡的崛起更为忌惮,前者是道义上的世仇,但后者却是无时无刻不刺痛的心腹大患,说句直白的,有朝一日氐人真的南下,士族仍然是士族,可赵衡一旦攻入京师,士族怕是连投诚的机会都没有,这次氐人大举入侵,一旦让叛军抓住机会发展壮大,赵衡再多一层退敌有功的声望,那真要祸患无穷了。

果然很快有人道:“我听闻赵衡已带兵入驻青州,如今的青州虽然名义上仍属于梁朝,但与沦陷并无两样,氐人之祸自然要处理,但解决赵衡之乱更是迫在眉睫,病要一样样地医治,依我看若是此番赵衡真的出兵驰援青州,雍州、豫州等基本盘必然空虚,不如先行下令夺回失地,再另外谋划退敌之事。”

一句话有如图穷匕见,陡然露出冰冷的锋芒,不咸不淡地讨论了大半个晚上,终于有人率先撕开这道血腥的口子,点到了重头戏上。帘子后的赵徽眼神一动,猛的攥紧袖中的手,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向前倾身继续听他们说下去。

屋中静了约有片刻,重新响起个声音道:“这倒是正经话,内患不除,何以一致对外?老祖宗说的话总是有道理的,欲攘外者,必先安内,比起氐人,当下第一要紧的还是诛灭赵衡,这是个机会。”

另一人接道:“话虽不假,只是西北在赵衡手中几经腾换,如今局势复杂万分,朝中一时也找不出能主持大局的将领,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此时贸然派兵前往,恐陷入另一重泥潭中。”

坐在上座的谢照喝完了卞蔺递过来的茶,终于缓缓开口道:“赵衡叛乱与氐人之犯都要解决,不可顾此失彼,朝廷仍要尽快召集州郡兵马赶赴西北,不过倒不用即刻投入战场,让赵衡先行退敌,朝廷也能借此机会观察河内局势,待到双方两败俱伤之际,再教司马崇从豫州北上平定叛乱,赵衡大势已去,只能伏诛,如此一来更加稳妥些。”

一番话有如水落石出,豁然开朗,众人闻声看过去,一时之间都没说话,在心中细细品味,韩国公卞蔺笑道:“此计甚好,雍州一向不服朝廷约束,皆因其民风野蛮豪横,若是能够借此机会削弱西北实力,诛灭赵衡自然不在话下,朝廷对赵衡一直无处落手,这回是天赐良机,让氐人来替梁朝平叛,赵衡既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罪太子之后,他势必要北上平叛招揽民心,若是他不肯出兵,民心尽散,自然也不成威胁了。”

兵部尚书道:“豫州毗邻西北三州,不如命司马崇先占住豫州要塞,待赵衡的军马全部过江后,我们便切断津平古道,赵衡没了后路,势必与氐人一战到底,待他精疲力尽之后,我们即率军一拥而上,身后就是雍阳关,他无处可逃!”座上众人一时热议起来,谈到具体的战术时,大约因为并非强项,只囫囵说个大概,但大体的意思不变,逼迫赵衡与氐人在边境角斗,其余细节可交由兵部慢慢商议,这思路顿时开阔起来了。

珠帘后的赵徽听到此处终于暗自松了口气,原本紧张的表情也缓和下来,在心中仔细琢磨了会儿,显然也是觉得此计妙绝。董桢察言观色一流,伸手给他递上兑了丹药的茶,他接过来喝了一口,低声吩咐道:“你备好马车,我待会儿便回宫,不必有太大的动静。”

董桢道:“车马已经备好了。”

赵徽一下子看过去,即便是他也对这老太监洞察人心的能力感到意外,他撇了茶杯站起身。

董桢问道:“陛下不再同老丞相说两句话吗?”

赵徽道:“不必了。”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答案,退敌之策是其次,只要确认士族的心仍在自己这一边,他的担忧便少了八九分,今日谢照这一番话便是给了他一剂定心丸,京梁士族尚有能力控制住西北局势,且对那所谓的赵衡绝无妥协可言,这意味着只要士族还掌权一日,他的皇位将不可撼动,这已经够了。

珠帘发出一阵不易察觉的哗啦轻响,赵徽不再打扰堂中众人,经由右侧御道低调离开。

珠帘回落时,反耀的火红烛光也跟着砰然坠地,划过一个人的脸庞,谢珩坐在山水屏风的右侧角落中,看着皇帝悄无声息地离开,今夜他没有说一句话,令人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此刻他听着堂中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如何消灭赵衡,视线缓缓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谢照的脸上。

他不可能听不出来,所谓的祸水东引之计,便是将西北三镇当做棋盘,以闯入的氐人作为棋子,以三百万边境百姓的性命作为要挟,逼赵衡走入这个死局,只要赵衡一死,在座所有人都将高枕无忧,梁朝的江山仍旧延续千秋万代。

谢珩起身离开,众人都沉浸在对西北前程的讨论中,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的离去,谢照倒是回头看了一眼,但没有出声叫住他,只犹豫了短短一瞬,谢珩的身影就再也看不见了。

正是最寒冷的深夜,北风吹得空庭雪花乱飞,谢珩一个人穿过漆黑的长廊,裴鹤上前两步想给他披上狐裘披风,他却没有停下脚步,裴鹤不由得愣了下,但还是很快收了披风跟上去。

谢珩沿着长街一路往外走,风吹动他的头发,眼前的画面渐渐变得晶莹朦胧起来,在他的周围拱簇着清凉台最煊赫的门庭,这是汉室名臣们留在世上最荡气回肠的丰碑,而今吹没在这场永不止歇的风雪中,檐下琉璃灯盏轻轻招摇,恍惚间有种佛家所说的金光灿照、梦幻泡影之感,远处梁淮河上,乞丐跪在船尾用双手斟了一捧酒,倒入口中,旋即醉倒在这场盛世大梦中。

谢珩穿行在无边无际的风雪中,看着眼前这一幕幕景象,脑海中却浮现出另一道身影,对方站在冷月无声的旷野上,回首望向自己,渐渐的,一切嘈杂都消失了,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那个光点,与他遥遥相望。

这是谢珩自十二岁入京以来,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生平所作所为皆为虚妄,二十年来,他已竭尽所能,但京梁士族不会有救了。

对于这座历经风霜的千年皇都而言,二十年的岁月不过短短一瞬,甚至来不及做完一场梦,然而人这一生,又能有几个二十年呢?

谢府中,谢玦正焦虑地等着兵部的命令,却得到了梁朝廷不会发兵青州的消息,他的神情在那一刻变得很古怪,像是有些愣住了,又像是不可思议,侍卫喊他,他忽然大步往前走,不顾身后的追问直接离开了谢府。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我爹他和王爷拜过把子婚然心动:前妻再爱我一次穿越后大师姐带崽修仙月凉如水倾城绝宠:公主太低调阴山大掌门主角的正确打开方式万道剑尊剑无双狩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