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隋唐风云录>第100章 胡荣奇袭荆门山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100章 胡荣奇袭荆门山

胡荣率领一千貔貅军藏身于许绍的补给船中驶往峡州,在峡州下船,走山路向荆门山潜行,第二天夜晚来到荆门山下。

荆门山山顶的城堡三面有城墙,一面是悬崖。深夜,胡荣带领六十名善于攀援的高手,来到悬崖下面,胡荣背负绳索第一个向上攀爬,赛似壁虎,在部属惊讶的目光中,悄然地攀到崖顶,甩下绳索。下一个战士攀绳而上,每个攀上崖顶的战士会再甩下一根绳索,1,2,4,8,16,…,不到一炷香功夫,六十人就全部攀上崖顶。

胡荣率领他们向城门急进,路遇七人巡逻队,一冲而过,敌军只来的及惊呼几声,就全部被杀。胡荣冲在最前面,守门将士仓皇应战,都是一触即亡,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群天降恶煞,吓得其他人缩头潜逃。胡荣打开城门,高德看见信号,率领大队从埋伏地点冲出,直奔城门。

城中守将王保听报城门被夺,一面下令调动全军,一面亲率卫队疾奔城门。胡荣率领三十人堵住城门通道,另三十人占据各处制高点。胡荣一手短枪、一手腰刀,身披双层重甲,一头扎进蜂拥而至的敌军人群。胡荣状如猛虎、又快过灵猫,在敌群往复穿梭,所过之处刀刀见血、枪枪见肉,一片倒伏。在胡荣带领下,这三十人像是巨蛟翻腾,搅得城门一带人仰马翻。王保看见手下兵马一排排丧命,心中骇然!

高德率领人马冲入城中,化成十多支纵队冲入敌群,犹如狼群冲入羊群,守军将士四散逃窜。

胡荣斩杀了敌将王保,迅速控制了全城,四下告喻:“唐军大队人马已经占领全城,投降不杀,所有守城将士放下武器,速来将军府门前报到。”

萧铣的西路主将文士弘在夔州、峡州水道安排有密探,胡荣人马悄然出发没被发现,但随后的李靖的数十艘战船出发,立刻被密探飞鸽传书告知文士弘。文士弘判断唐军要强攻荆门山,立刻出动一万水军,逆流而上增援荆门山。

文士弘的援军赶来时,李靖率领五千兵马已经登陆,正在进攻荆门山下梁军营寨的守军,胡荣率领人马从山上下来夹击敌军。营寨守军在危急时刻遥见增援部队开来,奋力抵抗。文士弘的援军源源不断上岸,向李靖部队进攻。李靖面临腹背受敌,当机立断,鸣金撤出战斗。

胡荣一直站在高处观察全局,见李靖兵马撤出战斗,也立刻命令本部人员撤回山顶。胡荣看到李靖兵马在撤退时还保持着数个方阵,在敌军尾追攻击下,阶梯撤退、相互掩护,毫无溃败迹象,心中赞叹。

李靖兵马退至登陆地点后,下令死守滩头阵地,以战船为依托构筑了立体防御阵型,与敌对抗。因为李靖知道必须守住滩头阵地,一旦退回到船上,重新抢滩登陆就难上加难了,一旦自己退出荆门山,山顶的胡荣所部将成为敌军的瓮中之鳖,由此可能引发整个灭梁战争失败,自己难逃死罪。

尾追而至的梁军,因地形狭窄,无法展开兵力,攻不破李靖的阵地,鸣金稍退。梁朝援军主将是文士弘的弟弟文士铎,深通兵法,知道山顶敌军是直指后心的一把匕首,必须拔出,随即下令收兵回营。一部分兵马紧守营寨,监视李靖兵马,自己亲率五千兵马进攻山上的城堡。

面对敌军攻城,无需胡荣操心,高德指挥将领分头把守,严阵以待。敌军只有云梯等简易攻城器械,仗着人多,从三面同时向城堡进攻。孙璇月站在城头,居高临下,弯弓搭箭,一箭把爬上云梯的敌人射翻,紧接着又搭上箭矢,一箭紧似一箭四处施射,眼看着攻城的敌人一个个倒下、开始溃退,心情亢奋,射得更加起劲。

近处已无目标,孙璇月射中一名五十步开外、站在城下的敌军,因有衣甲保护,伤的不重,该人回身逃走。孙璇月抽箭再找目标,被人从侧拉住了胳膊。

孙璇月回头一看,见是公孙砀,忙问这是何意,公孙砀轻松地说道:“你太兴奋了,照此方式射箭,明天你就抬不起胳膊,打不了仗了。”

“你别看敌军已攻到城下,气势汹汹,以为现在是危急时刻,其实离攻破城池差得远了。你现在要忙里偷闲,学会放松,等到敌军真的攻上城头的关键时刻,你才能还有力气与敌对战。”

孙璇月听得大受裨益。王喜就在孙璇月旁边,也是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听了公孙砀之言,连连点头,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

李靖见敌军撤回了营寨,然后遥见山上喊杀震天,可见敌军正在全力攻打城堡,焦急万分,宁可自己承受敌军全力进攻,也不愿意看到现在的情况。李靖知道自己的兵马刚刚经过激战,锐气已失,若是勉强增援胡荣,一旦受损,连防守滩头的资本都没有了。面对胡荣独自承担敌军重压,李靖血气上涌,只能寄希望援军快些赶到,自己重整进攻。

文士铎督军强攻,前仆后继,损失惨重,却一点破城的迹象都没发现,才知一脚踢在钢板上了,后知后觉地为巨大损失感到心痛,下令收兵(应该早些停止进攻,另想办法)。

文士铎让士兵砍伐树木制作二十辆攻城车,待完工后再行攻城。天色渐黑,战场一片寂静,战士们或是重新包扎伤口,或是躺下休息。

城中粮食不缺,房屋不缺,胡荣让部队吃好住好。提前通知了三百人,后半夜带上火种,分成三队出击,袭扰敌营。

凌晨,梁军大营突然喊杀震天,数处火光冲天,一片混乱。李靖遥遥见此,知道是胡荣所为,心中暗忖,看来胡荣还有余力反攻倒算、疲敌扰敌,真是指挥有方、部下给力,心中稍安。

第二天,李孝恭大军抵达峡州,立刻派遣五千兵马的船队增援李靖。援军到来,军心复振,李靖趁机出兵,再次向梁军营寨进攻。

荆门山地形逼仄,投入三四千人作战已是极限,再多人也无用。梁军营寨坚固,梁军固守不出,李靖也是无可奈何。

通往荆门山顶只有一条道路,梁军营寨横亘其中,唐朝数万大军只能干瞪眼,看着胡荣的一千战士与敌浴血奋战。

二十辆简易攻城车制作完毕后,文士铎动用了七千兵马,亲自督战总攻。攻城车就是可以移动的塔楼,每辆攻城车都有上百人冒着箭雨,连拉带拽,将攻城车行进至城墙二十步的距离,然后二三十名将士登上攻城车,向城墙上的敌军放箭。

在梁军赶制攻城车这二日,胡荣也没闲着,将城中的妇幼和老人集中起来,将俘虏中的所有军官挑出单独关押,将在此地没有家小的士兵挑选出来,每人分发了五日口粮。胡荣对他们训话道:“大战在即,我不想耗费人员看押你们,也不想毁我不杀俘虏的承诺,今晚释放你们出城,你们若是回到军营,必备派到攻城最前面,那就是送死!,所以分发你们五日口粮,先躲到山上,只需数日,我方即可获得全胜,待那时你们再回来,我保证放你们回家。”

胡荣将有家小的青壮年留下,分成十人一组,作为劳工使用,由他们将大量滚木礌石搬上城墙,让关押的妇女用含有松脂的树皮捆绑在箭矢和标枪上,制作火箭和火标枪。胆敢怠工反抗者,全家一起杀。

孙璇月面对敌军更猛烈的进攻,也不再拼命还击了,尽量节省体力。在敌军使用攻城车的第二天,孙璇月还是累的拉不开弓了,只好改用弩箭,旁边的王喜也是如此,再看公孙砀,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哪有危险就冲到那里,最喜欢和冲上来的敌军肉搏,剁翻敌人。(这就是老兵油子和初上战场之人的差别)

在这几天的战斗中,虽然每天伤亡渐多,胡荣依然保持着始终有三百人轮休的状态,胡荣知道敌军的最后一搏尚未开始。胡荣巡视城墙,来到孙璇月、公孙砀他们面前,拍着公孙砀的肩头说道:“他们都是第一次参战,你要多说话,把随时想到的经验告诉他们。”

胡荣又说道:“你们不但要面对眼前的敌人,还要学着预判敌军动向,让敌无机可乘。”

“谁能说说敌军下一步将如何攻城?”

公孙砀答道:“敌军会再添生力军,将攻城车靠近城墙,搭上跳板,攻上城墙。”

“该如何应对?”胡荣问。

“我们还有预备队没有使用,怕他何来,上来多少,杀他多少。同时用火箭和火标枪还击,攻城车一旦着火,敌军只能败退。”

“说得好,就按你的建议备战。”

面对胡荣的鼓励,公孙砀倍感荣光。

文士铎果然再添生力军,开始强攻。胡荣针对每辆攻城车都安排一员主将应对,公孙砀被火线提拔为主将之一。胡荣将三百预备队分成五队、六十人一队,哪里危机就往哪里派。

敌军攻城车强行靠近了城墙,胡荣和高德站在高处,战况激烈空前,预备队被一一派出,高德按耐不住,也带着一支预备队冲了过去。城墙上早已经准备好大量的火箭和火标枪,一直没让使用,胡荣看到最后决战的时刻来临,下令动用火器!

一支支点燃的箭矢和标枪射向敌人攻城车,火星四溅、浓烟滚滚,敌军的猛攻的势头受到遏制。

当看到三辆攻城车燃起熊熊烈火时,胡荣知道敌军的这次强攻又失败了。敌人的二十辆攻城车有十七辆推到了城墙前,全部被烧毁。

文士铎强攻城堡不下,攻城车被毁,伤亡惨重,战士疲惫,士气低迷。文士铎急得团团乱转,是否不计伤亡继续强攻,一时拿不定主意。

在山下,梁军营寨前的唐军砍树平沟,四处开辟道路,展开进攻,营寨防线日益告急。文士铎听到部下接连告急,知道身处险地,犹豫下去有全军覆没之危,命令全体人员放弃营寨,上船撤退。上船前,文士铎一把火烧了营寨,阻止唐军追击。

荆门山一带水路狭窄,水势湍急,根本不能进行水战,文士铎的船队得以脱身逃走。

李靖第一时间赶到了山顶,他要向胡荣表达由衷敬意(是貔貅军的英勇行为拯救了战局),他还要考察城堡攻防过程,胡荣是如何抵挡住敌人的猛攻的。

李靖见到城墙边焚毁的攻城车,到处是烧焦的尸体,李靖围绕城墙细观,点数着倒毁的云梯、滚木礌石和箭羽,想象得出战况是如何惨烈,不由默默地向英勇献身唐军将士们致敬!

李靖进到城内,见到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一片平和、井然有序。李靖敏锐地感觉到此军素质极高,将帅治军有方。

胡荣请李靖来到帅府,让高德介绍战况。李靖得知战况全貌,更认识到此军非凡,比起二千精兵有过之而无不及!对胡荣指挥作战的本领赞叹不已,获益良多。

李靖心细,听说是靠胡荣率领六十名勇士从后山山崖攀爬上的山顶,然后突袭城门得手,特意到了山崖下观瞧,不禁有些傻眼,这等陡峭,如何攀爬得上去?

唐军攻克荆门山,首战开门红,李孝恭非常满意,记胡荣和李靖头功。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重生东京引渡人魔王大人觉醒了吗[基建]城主今天盖房子了吗我的得意人生穿书后,我狂蹭反派大佬的光环虫族之雄主是个撒娇怪穿到十八年后成顶流夜色沈云加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