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隋唐风云录>第237章 李世民强攻安市城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237章 李世民强攻安市城

李世民兵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只分出少量兵马监视周围城池和道路,防范增援敌军突至。唐军此次前来,攻城车、云梯等器械准备充分,但辽东城的城墙既高又厚,唐军攻打三十多天,双方伤亡惨重,高句丽人依然顽强抵抗。

李世民眼见僵持不下,才知高句丽军心凝固,虽然渊盖苏文篡权国家,但面对外敌入侵,依然同仇敌忾。李世民内心焦躁,让众将群策群力,思考破敌的办法。

徐世绩苦思破敌之法,夜晚仍无睡意,踱步出了大帐,阵风吹来,徐世绩感到一丝凉意,这是秋风,清冷干爽,可比前段时间的闷湿潮气舒服多了,徐世绩心头一动、计上心来。

第二天,徐世绩找来心腹大将东何商议:“以前只知隋炀帝杨广二次强攻辽东城未果,今日亲身经历,方知其难。我看若是只靠攻城车和云梯,难以攻下此城”

东何道:“那就效仿杨广,修建鱼梁大道,通往城上。”

徐世绩摇头道:“此方法耗时费力,二个月内恐难建成。高句丽一定在全国动员,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派大军前来增援。那时,我军久攻不下,军心疲惫,身处险地,天时、地利、人和全部丧失,就是孙武再生,也难挽危局。”

东何着急地问道,“那如何是好?”

“为今之计,唯有火攻。”

徐世绩一句话点醒了东何,时至八月初,雨季刚过,秋风习习,不久就会木干物燥,正可使用火攻。东何兴奋说道:“对啊,那你快向皇上禀报吧,不要让别人抢了功劳。”

徐世绩笑道:“今日找你,就是给你这份功劳,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1.我官居兵部尚书,已是武将的最高官职了,升无可升。2.皇上此次亲征,就是要考察提拔一批新生力量,好接续我们这批老人。”

东何出自河南大户,熟读兵书,青少年时就以文武双全著称,现已四十多岁,缺的就是崭露头角的机会,听了徐世绩所言,立刻领悟,心中大喜。东何连夜书写了火攻方案,上交给皇上。李世民看后觉得可行,让徐世绩所部照此方案准备。徐世绩开始大批制作火箭,就是将箭杆上绑缚松树脂、桦树皮等易燃物质,并浸润火油。

上天就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八月中旬的一天,刮起南风,越来越大。徐世绩抓住时机,下令从南城全面进攻。在双方激斗之时,火攻队突然冲上,直奔敌人防守最强的城楼所在,火攻队员从攻城车上向城楼施射火箭。正所谓敌人的最强点也是敌人的最弱点,城楼全是木制结构,最怕火攻。

城楼燃起熊熊烈火,四下蔓延。唐军射出的火箭还引燃了城内的房屋,与城上的大火连成了一片,火借风势,燃得更凶。

李世民亲自督战,三军用命,攻破坚城,杀死守军一万多人,俘获一万将士、及城内百姓四万口。当晚,李世民满怀喜悦,登上城墙,面对皎洁明月,咏诗一首,《辽城望月》:“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渐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

东何献火攻之计,为攻破辽东城第一功臣,得到跨阶擢升,被封岐山侯,三世恩荣世袭骑尉将军。又因东何所部甚是精锐,其人善于练兵,李世民特意再加褒奖,赐姓练。从此东何改为练何,子孙后代都姓练。

唐军攻破辽东城,实现了入侵高句丽的第一个目标,取得阶段性胜利,下一步是扩大战果,廓清周边的城市。李世民挟得胜之师,转攻最近的白岩城(今辽阳北)。白岩城是辽东城东北方向四十里的一座子城,兵不满万,城主只能苦守待援。乌骨城(今辽宁凤城东南)高句丽守将遣兵一万援救白岩城,被打得大败而逃(兵太少了)。白岩城苦守十数日,危在旦夕。城主见外援无望,面对屠城威胁,无奈开门投降。

拿下白岩城后,唐军顺风满帆,转战安市城(今辽宁大石桥市)。安市城城主杨万春是保皇派,渊盖苏文弑杀先皇,掌控朝政以后,视杨万春为异己。杨万春一直整顿军备,加固城池,与渊盖苏文剑拔弩张。李世民本想利用这点遣使说降,杨万春割掉使臣鼻子放回,表示了绝无回转余地的决心。李世民大怒,决心一定要攻下此城。李世民在辽东城、白岩城、及运粮通道,派驻了二万兵马留守,率领十四万大军直扑安市城。

当初,杨万春为对抗渊盖苏文,一直在将城池加固修高,使其城的坚固程度不在辽东城之下,现在派上了用场。杨万春吸取了辽东城被攻破的教训,为了防范火攻,在城墙上遍布盛满水的大缸。

唐军将安市城四面围定,填埋沟壕,推架攻城车,双方鏖战。

早在唐军围攻辽东城之际,渊盖苏文先期派遣的四万援军战败,为了保卫首都平壤,无法从东部再派兵增援,只能从北部调兵。联合靺鞨、室韦部族,组成了十五万的联军,由耨萨都督高延寿率领南下,听到辽东城被攻破,改道前往安市城,救援杨万春。

李世民闻报,高句丽十五万大军来援,与众将研究对战方案,选中了安市城东二十里的山谷为战场。命令长孙无忌领兵率领一万五千精锐,自北山出峡谷,绕到山谷之后设伏,一旦敌军进入山谷,就堵住敌人的退路。令徐世绩领兵二万在山谷西侧列阵,令程名振率领步骑五千,作为奇兵隐蔽于北山。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领前军,自己亲率中军在山谷布阵迎敌。为了防止安市城守军出城助战,由李道宗率领二万兵马监视城中守军。

阿史那社尔领兵一万冲出山谷,与高句丽交战,且战且走,退入山谷。高句丽统帅高延寿见唐军在山谷中列阵以待,也认为这里是决战的好战场,率领大军进入山谷。

两军相对,各自排兵布阵,双方数十万兵马组成了延绵数里的战场,二千靺鞨骑兵首先前来掠阵。李世民命令张士贵所部迎敌,张士贵的部将薛仁贵披白袍、骑白马,手执大戟、身挎双弓,在阵前往复冲杀,所过之处,人仰马翻。李世民观之感慨:“此将有秦琼之勇,大唐后继有人矣。”

徐世绩率领二万兵马,向敌侧翼发起进攻,迫使高延寿从中军抽兵增援。李世民下令中军进击,三支楔阵齐头并进,嵌入敌阵,后面的兵马在三个楔阵之间穿行,将敌阵分割成数块。唐军在敌阵之中依然保持阵形,各部依令而行,显示出极高的战术素养和高昂的士气。

程名振在山坡之上,将战场情况看得清楚,见到出击的指令后,率部直插敌军要害之处。

高延寿见到大军各部处处受制,指挥失灵,知道败局已定,下令全军撤退。高句丽撤退的路上遇到了长孙无忌的阻击,在唐军前后合围之下,四散溃败。高延寿率领残部抢占一处山头,收拢了三万六千兵马,获得暂时喘息。唐军汇聚山下,占据险要之处,堵住了高延寿逃跑之路。

高延寿粮草不足,又无援军,已成瓮中之鳖。李世民告知高延寿,降者不杀。高延寿为部下数万人的性命着想,率众投降,李世民兑现了诺言,将军中三千多有官职的人员押解回国,剩余三万多人全部放走。(人太多,没有足够的兵力看押他们,他们是敌国之兵,不可能为己所用。)

此役唐军缴获战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多领,以及大量兵器和辎重。高句丽大军覆没,举国震惊,附近乡镇居民逃避一空,数百里没有人烟,唐军重新开始强攻安市城。

李世民对张士贵手下手执大戟的年轻勇将印象深刻,召张士贵问之,张士贵说道:“此人名叫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乃北魏名将薛安都之后,文武双全,其父早逝,致使家道中落。听到陛下亲征高句丽,特来投军建功。”

李世民听了大喜,正需要提拔这样的后起之秀,遂亲自召见薛仁贵,赐马二匹、绢四十匹,并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柯南之所谓记者不好当幽灵界末世:小祖宗霸宠小娇夫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谈小天重生小说重生之首富人生赘婿之荒岛求生诡世无法从利刃开始的特种兵狼崽子横行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