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第123章 疯了吧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123章 疯了吧

棉纺厂职工小学的支援点距离县城不远,毕竟只是一群小学生,也不指望带着他们奔袭十几里地。

出了县城就是农田,此时农田里已经有很多人在收割稻谷,

再往前走不到两公里,便是梅林村,算是距离县城最近的公社之一,这里也就成了县城小学的对口支援点。

哦,现在叫梅林公社,

据说这里之前是明代一位大官的老家,那个大官告老回乡之后,在自家的周围种了好大一片梅树林,周围的人就将这里叫做梅林村,

可惜现在梅树林已经不在了,要不然冬天的时候还可以过来看梅花开,或者摘一些酿梅花酒。

到了地头,马校长便去和公社主任接洽,然后给各个班级分配任务。

用马校长的话来说,收割稻谷肯定是做不到的,那可是门技术活儿,把握不好的话,不仅收割效率差、浪费严重,甚至可能会伤到自己,

那镰刀可是认手不认人!

技术活干不了,也就只能干点体力活了,

高年级的同学就负责运输收割好的稻穗,一人少挑一点,或者干脆用手抱一把,将其从田间运到稻坪上,学校的老师们也是和他们一起,

然后低年级的同学,就几人一组,跟在收割人的后面捡稻穗。

每次收割完之后,哪怕是技术再老道的老农,也一定会遗落一些稻穗,本着一粒粮食也不能浪费的原则,就需要有人将稻田再清扫一遍,这种费时间、精力,却又不需要技术的工作就最适合小孩子。

一望……两三里的稻田里,镰刀队的人排成一排弯曲的线条,一点点向成熟的稻谷推进,

后面有人将割倒的稻谷捆绑起来,送到田埂上等着运走,

再后面则是一个个小萝卜头散落在收割完的稻田里,或三人或五人一组,共用一个篮子捡稻穗。

“一个、两个、三个,五个,”

赵跃民抓起一把稻穗放到竹篮里,耷拉着脑袋喘了口气,“好累呀,累死我了!”

马文英头也不抬,“才捡了多久就喊累,”

说着突然抬起头来,看着他问道,“你不是说暑假要捡废铁、捡稻穗,还要跟着高年级的同学一起修理课桌的吗,现在真让你捡稻穗就喊累啦?”

赵跃民满脸茫然地看着她,“我说过要干这些了吗?”

旁边的袁天立刻点头表示,“是说过,我还听见了。”

林大河也点头说道,“嗯,我也听见了!”

赵跃民最后看向陈建国,希望能从他这里听到一些不一样的答案。

结果陈建国却是在看别的方向,

赵跃民顺着陈建国的视线看过去,当即张大嘴巴,“哇,王老师力气好大啊!”

几人听到这话,齐齐望去,只见王婉茹肩上扛着一捆稻穗,手上还拎着一捆,身体已经侧弯成一张弓,走在运送稻谷的队伍里面,竟然没有掉队。

陈建国收回目光,低下头撇了撇嘴角,

这才刚刚开始呢,就下死力气逞能,看你待会儿怎么惨!

这时一篮子稻穗差不多装满了,陈建国便站起来一把提起,说道,“我把这些送过去,你们先捡,捡好了堆到一起。”

赵跃民和马文英立刻站起来说道,“我们一起抬过去吧。”

陈建国掂了掂篮子,笑道,“这才多重啊,我自己就行。”

说完便摆摆手离开。

赵跃民瞪大眼睛,“陈建国好大力气啊!”

马文英白了他一眼,“你要向陈建国一样,天天去跟着民兵一起训练,你也有这么大的力气。”

赵跃民立刻闭上嘴巴,“呃,我还是捡稻穗吧。”

陈建国提着篮子走到稻坪边上,那里有专门装碎稻穗的箩筐,将篮子里的稻穗倒进箩筐里,然后很自然地走到王婉茹身边,小声说道,“你说你是不是傻啊,这时候就卖死力,待会儿人家收完稻谷回来,你却没力气了,那还不说你偷懒。”

王婉茹瞟了他一眼,“人小鬼大,捡你的稻穗去。”

陈建国撇撇嘴,“我是怕你待会儿没力气了哭鼻子。”

“去去,你以为我是你呀,”

王婉茹看了一眼周围,小声说道,“大家都在卖力,我能偷懒吗?”

顿了一下,又说道,“行啦,姐姐虽然没你聪明,可是也不笨,没见我这时候帮着整理稻谷,就是在找机会休息吗,待会儿去稻田的路上也可以休息,放心吧,没事的。”

说着用嘴往边上努了一下,“咯,干那活儿才是真的累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十几只拌桶一字排开,每个拌桶前都有一个壮汉在用力摔打稻谷把,

陈建国不禁回过头来,满脸无语地看着她,“你还想干那活儿?疯了吧你!”

这时候的稻谷收割,跟几十年后农村作业完全就是两码事。

首先,农民完全靠人力用镰刀将稻谷收割,然后由男子汉打捆挑运到稻坪上晒干,

因为湿的稻谷是不容易脱粒的,而且堆放在一起,要不了几天就会发酵,那谷子就不能吃了,所以必须要先晾晒,

在晾晒的过程中,还要隔段时间就翻动一次,尽可能地让更多的稻谷享受阳光的照射。

等晒得差不多了,便开始给稻谷脱粒。

这时候的脱粒不像以后,把稻谷往打谷机里一伸,那机器咔咔咔的就把谷子都打脱下来,

现在的脱粒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捶,

捶的工具很简单,家家户户都有,那便是洗衣服用的捶把,偌大的稻坪上,村里大部分的女性都集中起来,一个个抡起大木棒往地上的稻谷上砸,用最原始的办法让稻谷脱粒,

用这种办法脱粒,人在地上蹲久了就会腰酸背痛,新手使用木锤时,百分之九十九的手心会起水泡,严重的还会起血泡,等使用木棒锤锤久了,就没有了水泡或血泡,但手指头和掌心都会长出厚厚的肉茧,这种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

第二种办法就轻松一些,打,

打是指打连场,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很早以前就有人想出了办法,用一根竹把,将竹把蔸摊平,用烧红的火钳烫个洞,或将竹把蔸根部用篾刀一分为二破开,削去竹把蔸另一端破开的竹边,用炉火烫软后掰成圆状,栓一根横向的短木杠,木杠偏右向的边再栓上几个竹条编成的竹板枝,

打谷的时候,人就可以站着,用能转动的竹条拍打禾把,人的劳动强度明显减弱,这样的转动竹把锤又叫打连场。

但是,要及时收割稻谷,只靠锤谷脱粒、打连场是不行的,双抢或秋收的时候必须抓季节,非常费事,还要期望有好天气晒谷,

如果是阴天或下雨,来不及及时脱粒,稻谷与稻草堆在一起,非常容易发酵,这样稻谷就会霉烂变质,那就惹下了大麻烦,

这时候,就轮到第三种工具上车,

拌桶。

拌桶就是一个像箱子一样形状的敞口木桶工具,一般是方形,某些地方也有圆形,靠人干活的一边横放着一块固定的木栓条状的棍子,农民用镰刀割稻谷后,直接将谷把举过头顶往木条上摔,稻谷就脱粒后落入桶中,这个摔的动作农民俗称拌,这个大木桶就叫拌桶。

打拌桶虽然效率最高,却是粗壮男劳力的专属活,

妇女只在一边抱稻把,递给男人们使劲摔,为防稻粒溅飞浪费,有的还会在木桶的三方都围着篾席遮着,一个男人摔上十几分钟,头上就滚豆大的汗珠,

便是一个壮劳力,也最多只能摔上一个小时左右就要休息,瘦小点的男人,可能连一刻钟都撑不下来。

王婉茹竟然敢跟打拌桶的人做对比,不是疯了是什么!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我有神级修改器秦昊绝世天师吊桥效应一人:逆天悟性!从蛊身圣童开始规则怪谈:诡异视我如猛虎总裁求娶,名媛娇妻太惹眼盛莞莞凌霄白纤纤厉凌烨魔王大人掌心宠天命云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