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正德日不落>第164章,长芦盐场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164章,长芦盐场

天津北边沿海的滩涂地这里,伴随着冬天的到来,寒风呼啸、海风肆虐,海边这边的人就更少了,家家户户几乎都躲在家里面,在熬冬,期待着寒冷的冬天早点过去。

然而此时此刻,在长芦盐场的几大盐田这里能够看到大量的人在忙碌着。

这些人忙着在海边修建盐田,将原本的滩涂地改造成一块块方方正正、星罗棋布的盐田。

朱厚照、杨廷和、王华、刘忠和负责长芦盐场的管事邓丰年来到盐田这里。

朱厚照看着眼前这些滩涂地,这些海边的盐碱地、滩涂地根本就是没人要的土地,去年的时候朱厚照就已经开始在这里了布局了,让杨逢秋在渤海湾大肆的买地,不仅仅买下了半个天津,更是将渤海边的这些盐碱地、滩涂地都给买下来了。

普通上好的田地要几两银子一亩地,而这些盐碱地和滩涂地十亩地都不需要一两银子,当初买地的时候,还让本地的这些士绅、地主们好一顿嘲笑,觉得是傻子才会去买这些盐碱地、滩涂地。

盐碱地和滩涂地既不能种粮食又没办法养育,除了能够挖一些杀虫、蛏子、螃蟹之外就没有任何的作用了,即便是海边人都嫌弃这些土地,很多甚至于不需要买,因为这些地根本就是无主的土地。

买下了这些盐碱地、滩涂地,朱厚照也并没有急着去晒盐,而是先雇佣了大量的人手对这些盐碱地和滩涂地进行改制,将这些盐碱地、滩涂地改造成盐田,同时也是让邓丰年这边去摸索晒盐法。

当然了,朱厚照之所以没有急着去搞盐出来,主要也是担心一下子出动盐商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和打压。

当时自己还没有干出什么成绩出来,弘治皇帝也还没有完全的听自己,当时他更相信的还是那些文臣。

一旦自己弄出了晒盐法能够大规模、高效的产盐,触动了盐商集团的利益,这些文官们向弘治皇帝上书,弘治皇帝脑袋一昏,最终便宜的还是那些盐商集团了。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被忽悠瘸了的弘治皇帝是干得出这样的事情来,太过于信任那些文官了,而自己又没有主见,没有想法和远见。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弘治皇帝也看清楚了这些文官的真面目,更相信自己这个儿子的话,也是全力的支持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现在将这个晒盐法弄出来,将长芦盐场给办起来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后顾之忧,顶多也就是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遭到盐商集团的反对。

但这种反对对于自己来说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不痛不痒,自己是大明的太子,可不怕这些人的反对,只要弘治皇帝支持自己就足够了。

而且晒盐法一出,这盐的产量可以飙升,盐的价格可以大大地降低,还可以打击盐商集团,大家靠盐起家的徽商、江南士绅集团。

这对于平衡朝局也是非常重要的,还可以将盐的利益从这些盐商集团的手中慢慢的转移到自己的手中来。

只有自己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财富才可以更好的去治理大明,更好的去影响大明,而不是像现在弘治皇帝这般窝囊,国库空虚之下,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殿下,这盐场为何如此的奇怪?”

“为什么看不到灶户?”

刘忠看着眼前的盐田,再看看旁边一栋栋钢筋水泥修建起来的房屋,这和他以前所看过的盐场有着巨大的区别。

大明现在的盐场都是依靠灶户煮盐来获得盐,故而盐场这里那是有一台台灶台日夜不停的煮盐,灶户们累死累活的吃不饱穿不暖,世代都是盐场里面的奴隶。

最终却是便宜了管盐的各级官员、官吏以及养肥了那些盐商,甚至于可以说整个大明的统治阶层都从现在大明的盐政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弘治皇帝时常大规模的赏赐盐引给权贵大臣,将盐引当成了金银去用,完全不顾盐引滥发逐渐导致盐政崩坏的事实。

朝中的权贵、大臣们也是往往会想方设法的弄到廉价的盐引来,然后转手卖给商人也好,自己命人贩盐也罢,总之过手就可以大赚一笔。

甚至于连地方的那些王爷,一个个也都从中大赚特赚,有的王爷垄断一地的盐买卖,低买高卖,老百姓没办法之下也只能够忍受高价的盐。

整个大明的统治阶层都在向盐场吸血,而盐场则是不断的压榨之下灶户,让他们拼了命日夜不停的煮盐、熬盐,很多的灶户眼睛都被熏瞎了,世代都被残酷的剥削,成为了大明真正最底层、最悲催的存在。

灶户、疍户、马户、军户、乐户、丐户等等,都是这个时代大明最悲惨的人,时代都被户籍制度所深深的束缚,从出生那天起就是贱籍。

可以说这个制度祸害无穷,户籍制度不仅仅祸害了大明的百姓,让整个大明朝纵然是在仁宣之治的时候都有大量的农民起义。

同时户籍制度也是害死了大明朝皇室子孙,太医院的太医们时代都是太医,这医术嘛是一代不如一代,不知道医死了多少老朱家的子孙。

从这一点来说,朱元璋制定这些户籍制度的时候也算是自食其果了。

“当然看不到灶户了,因为在这里是没有低贱的灶户,所有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是盐场的员工,他们每月零工钱,按时上工下工,不想在盐场做事了随时都可以走人。”

朱厚照笑了笑说道。

“殿下,这没有灶户,这盐场怎么产盐?”

王华、刘忠、杨廷和一听,顿时就好奇的问道。

“当然是晒盐了,看到这些盐田没有,等涨潮的时候,打开堤坝的缺口来,海水就会进入盐田,然后盐田这里依靠风吹日晒就可以将海水里面的盐给晒出来了。”

朱厚照笑着介绍其晒盐法来。

晒盐就是将海水晒成盐的过程。

晒盐时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一步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还可从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

晒盐一般要经过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七套工序。

建滩是指在平坦的沿海荒滩上,按一定的滩池数建造,池埂一般高约半尺,建成一个个方形池,面积从上到下每个方池边长一般为八步(每步五尺),滩池由上而下逐个挖低,落差一般为3寸,上下池之间开有池门,用以向下流水。

底池下筑坨台,俗称盐坨,以备储盐,滩池周围挖二面或三面大沟,俗称盐沟,以备纳潮储水,向海一面的沟堤,开一水门,设闸以备启闭,其外再开一潮沟,直通于海,用以引潮入沟,备盐沟纳潮用。

盐滩建成后,还要整滩,将池内泥土挖松,晾干,再放入海水泡稀,盐工赤脚在池内将池踩匀,用刮板刮平底池,然后将池内海水排出晾干,用石墩压实压平。

滩池周围的大盐沟挖成后,涨潮时即可开水闸纳潮引海水到盐池晒盐。

“这晒盐呢有很多的好处,一个是不用耗费柴火去烧煮,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产量大,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它比传统的煮盐要更加高效、更加快速,产量更大的多。”

“当然这晒出来的盐还是粗盐,质量很一般,所以一般还需要再经过过滤杂质、点卤的过程,尽可能的将杂质祛除之后就可以得到上好的食盐了。”

朱厚照很是自信的介绍起这个晒盐法来。

事实上晒盐法在宋朝的时候就有,只是一直以来技术都不成熟,所以没办法得到推广,盐场这边一直也都还是用煮盐的办法来获取盐。

历史上一直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晒盐的技术才逐渐的摸索成熟,开始大规模的普及开来,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煮盐法,成为了最主要的获取海盐的办法。

“殿下,这晒盐要晒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晒出盐来啊?”

听着朱厚照的介绍,再看看眼前的盐田,刘忠微微傻眼,还可以这样制盐?

如果真的可以这样的话,那以后这盐碱地、滩涂地都会成为宝贝疙瘩啊,那些盐商、权贵们岂不是会将这盐碱地、滩涂地都给占光了。

“哈哈,有太阳的话,不需要太久就可以晒出来盐来的,别看现在是冬天,它一样可以出盐,要是到夏天的时候,这产量还会大幅度的提高。”

朱厚照笑着说道,显得非常自信。

“殿下,这盐关系重大,到时候消息传回京城的话,恐怕朝中的大臣必然向陛下大肆的弹劾殿下了,肯定会说陛下与民争利了。”

杨廷和看着眼前的盐田,眉头紧皱,他很清楚的知道盐关系重大,关系的利益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即便是太子殿下插手其中,恐怕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作者题外话】:三章奉上,求票票!!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斗罗之李凡问灵所汉末之天下一享贪欢:神秘老公宠上瘾都市之超品医神至尊路白骨枯我有一个三界拍卖系统大明权臣生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