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第201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10)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201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10)

【粮食长成了自然要收,我国传统的收割农具就是刀和镰两种,根据主要种植主粮,收割农具的形态也有细微的调整,毕竟粟和水稻收割起来还是有些不同,不下地干活儿的人是不晓得的。

像是宋朝北方小麦大力推广发展,就衍生出来麦钐、麦绰和麦笼一整套麦收工具。

在《农书》中写道:“北方芟麦用钐、绰、腰笼,一人日可收麦数亩。”】

李世民:这个作业好像他们大唐可以照抄下来。

往前捯的虽然还没推广起来小麦,可一个个画师的手笔也是不停,天可怜见的,现在他们已经无师自通什么是简笔画,寥寥数比就能将大致形态画出来。

天幕上展现出来的东西可容不得他们自我发挥,老老实实照样画出来就是。

【还有就是谷物脱粒机。

之前就说了咱们始皇大大那会吃麦饭什么的连壳都不脱,喇嗓子的很。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连枷,它稍微比单纯的用木棍效率高一点。

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在晒谷场上碾压谷穗的脱粒工具,叫做碌碡(liuzhou),只能说操作场地稍微大了些,但效率没提高多少。

等到南方水稻开始占据着主粮地位,明朝开始出现各种稻床,将带穗的稻在木桶上摔打使之脱粒,我记得八九十年代农村里都还有这种打谷机。

脱壳的秕粒、颖壳和籽实要被分开,最初就是用简单的簸箕和木锨,都是靠风力。

最迟应当是汉朝出现了飏(yáng)扇,可以说是风车,摇动叶扇形成定向气流,籽粒和秕壳的比重不同自然而然的分开。

这个机器发明真就是靠着经验,虽然里面蕴含的知识不少,但咱们老祖宗哪怕是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也是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些可惜啊。】

百姓都没去注意天幕的可惜,他们看着天幕展现出来的打谷机还有风车,虽然名字差不多,但和他们现在用的可是我安全不一样。

他们可没天幕用的那么复杂和简便。

那是自然,林书找到的都是八十年代家里的打谷机,找到这些东西还真不容易,瞧着同出一脉,但已经经历过千年的进步,被古人看了自然会惊为天人。

做木匠的被旁边人扯着袖子差点扒拉下来,没好气道:“你们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要是看一眼就能做出来,还待在镇子上干什么?”

是看一眼就能做出来的吗?

尤其是这次内部的构造是粗糙的很,他脑子都还迷迷糊糊弄不清楚,感觉像是抓到一点头绪可又理不清的感觉。

“哎吆,那不是还得等陛下他们研究出来给我们啊。”

他们指望着的陛下:工部、户部、农家、墨家……

反正有一个没一个都被抓过来,百姓的期盼有点沉重了。

【粮食收上来晒干总得吃吧,自然少不了加工的工具。

最简单的可能就是舂和磨,最开始的舂很简单,就是多了个木棍,时不时还会戳断。

从木舂变为石舂,从手打变为脚踏再到利用牲畜和水力,慢慢的解放生产力。

光是舂确实耗费人工,不恰当的联想一下手打糍粑的累,就能想象其中的艰辛。

至于磨嘛,在原始时代就有了用手持石头或是木棒在大石头上面碾压研磨,这就是最初的石磨盘和石磨棒,但可惜的是,中间好似出现了断代。

出土的原始时代遗址中有这两种工具的雏形,可大家也明白在秦朝时反而没有了,不知道中间出现了什么变故。

等到后来石转磨的发明才叫这种古法磨盘焕发生机,汉代就被大力推广,出现畜力磨;

晋朝开始有了水力碾磨的雏形,唐朝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在关中地区,还是一种商业性质的磨盘,将麦粒磨成面粉;

宋朝更是出现了砻(long)、碾、磨功能三合一的水轮三事,利用河水冲击水轮带动齿轮运转,宋朝的科技的确厉害啊。】

大型的水轮但是外观看上去都足够震撼,宋朝人难得有种骄傲的感觉,对,就这么夸他们。

旁的朝代:没工夫打理,一心想着抄作业。

【其实在农业当中除了本身的地理环境外,人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也付出大量的劳动力,要不说是精耕细作呢,这里面又属水利灌溉尤为重要。

其实还有虫害和肥料两样,但古代占比并不大,抓虫也没什么技术活,更加没有捷径,谈不上工具。

一开始的灌溉十分原始,就是挑水甚至是拿瓢舀水,“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春秋战国新的灌溉农具桔槔(gāo)出现,也被叫做桥,可以百区不厌。

小时候在农村住过的应该见过自家的压井,汉朝的井提水算是老祖宗,但没有手摇柄,取水的时候就是把木桶丢下去,然后再拉绳子,通过辘轳的转动把水罐提上。

其实农村水井也有这样的,夏天还能直接冰西瓜。

这套装置使用了很多年才有了后面的曲柄辘轳,应当就是在唐宋年间,刘禹锡有一篇文章描述它,但这套装置并没有得到发展。

真正满足农业排灌农具是翻车,也就是龙骨车。

东汉末年就有宦官为洒路作翻车,三国时被改进用来灌园子,这些时候翻车都小巧灵动,儿童都能使用,是手摇发动。

后面虽然变成脚踏,但长时间都没有得到发展,一直到隋唐江南圩田发展使得翻车焕发出自己的光彩。

龙骨车并不单单只能用于灌溉,还能抗旱、排涝、低田排水,是一种高效提水工具,一些高转筒车甚至能把水提到七八丈,因此还有‘竹龙行雨’的名称。】

好东西啊。

一个个胃口倒是大,眼睛那是直接往最后的高转筒车上面瞄准,可那玩意哪怕是宋朝使用的也不普遍,难度可想而知。

【农具发展的两个黄金期分别是战国秦汉以及唐宋,其实也就是大一统安稳的王朝,元朝其实也能放到宋尾巴那里,因为元朝后期太乱了,没有其它东西发展的空间。

基本上王朝末年和乱世就是这么个规律,明清基本就是沿袭前边的农具,而且《农书》当中记载过的大型农具到明清时反而变得很罕见。

一方面时农具已经发展到小农经济的极限,另一方面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思想禁锢和死水一般,活力不强。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朱元璋听着听着没想到居然又转到大明上面,后面的清朝被他吞了。

这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可真是不爽,不就是发展嘛,他就不信捣腾不出来。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甄嬛传之她是玄凌的白月光穿书后小师妹成了修真界顶流农门娇娘有空间假如她是真的穿书七零,女配每天都在内卷红幕球王第一兵王喜欢的甜奶茶和你李青娥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