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红楼读书郎>第316章 回家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316章 回家

对于宝玉会来找自己这件事,陈恒并不觉得意外。让他奇怪的是,看到宝玉提起之前经历时,言语中偶尔透露出来的感伤,俱是物是人非之言,这就让陈恒觉得微妙了。

他不得不认真打量起面前的宝玉。在宝少爷那张大盘脸上,能看到昔日玩伴各奔东西的唏嘘,有对薛蟠之死的感伤,亦有被贾政夸奖后,眉宇间那份故作深沉的稳重和成熟。

陈恒想明白了,事到如今,宝玉还没不清楚贾家,正在牵扯进何等的政治斗争中。

“表妹夫。”见陈恒看着自己出神,宝玉下意识热情道。自打平安州回来后,他对于陈恒的态度转变越发明显的恭敬。

陈恒不清楚其中原因,只宝玉自己明白,在外头游历见识过后,才认识到陈恒这样言必中、行必果的男儿风范,跟他往日那些喜欢夸夸其谈的朋友,有着何等天差地别。

“我爹还在家里等你回信呢,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些?”宝玉话说的十分客气,他的态度与其说是恭敬,倒不如说是信服,是对陈恒力挽狂澜的认可。

我家这位妹夫,本事是真的大。

听到宝玉再次替贾政发出邀请,回过神的陈恒,只好轻轻摇头,对其回道:“宝玉,我也不瞒伱。你家现在,我不太方便过去。”

这话听的宝玉大吃一惊,他在对面的位置上扭扭身子,有些困惑道:“就是亲戚间正常的走动,也不方便吗?”

宝玉显然没听出陈恒的言外之意,只因他对自家的家务事,还不甚清楚。更不知道贾赦、贾琏父子暗中做下的事情,所以还在纳闷陈恒的反应。

注意到宝玉的困惑,陈恒想了想,还是提点道:“你只管回去把我这句话禀明表舅,他自然能想明白。”

宝玉挠挠头,这样回去禀告就可以了吗?可见陈恒绝无起身的意思,宝玉也清楚自己劝不动对方。只好又陪坐稍许,等贾敏过来,陪这位长辈唠了唠家常,宝玉才起身告辞。

临门分别之际,宝玉看着一路相送的陈恒,突然出声道:“往日我确实有些不懂事的地方,妹夫,希望……”

陈恒没料到宝玉会往这方面猜想,只好宽慰道:“你不必多心。只管把我的话传达回去,表舅自然明了,绝不会为难你。”

宝玉点点头,又看了看陈恒坦然的神色,心中的忐忑突然一定。他终于明白跟陈恒这种人交往的好处,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有事从不藏着掖着,实在叫人相处起来,感觉十分轻松愉悦。

“等以后方便了,我再请你去园子里听听戏,你看可好?”踩着半截马凳,宝玉侧着身,看着檐下的陈恒,小心翼翼试探道。

后者轻声一笑,仍是坦然道:“好。”

听到这个好字,宝玉下意识露出笑脸。冲着门前的青衣男子点点头,就一骨溜钻进马车内。

他先前还怕陈恒因为自己过去的任性妄为,心中仍存有芥蒂。此刻对方这般一说,想来是真没放在心上。

如此最好,如此真好。宝玉这般想着,连心情都好上不少。

随着马蹄声渐渐远去,陈恒望着空无一人的街道,陷入短暂的思绪。不知何时出现的柳湘莲,晃荡着来到对方身侧,出声询问:“我看这宝二爷,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呢。”

“也未必就是坏事。”陈恒评价道。

“他们家真能没事?”柳湘莲的见识,是天天跟着陈恒锻炼出来。看问题的角度,远比宝玉要深入的多。

“昨夜听岳父说,长安节度使并未放水溶等人入关。宝玉稀里糊涂捞下这份功劳,他们这一房的安危,倒是不用担心太多。”陈恒并未将功劳都捞在自己身上,此事能成,归根结底还是贾家先祖起了作用。

柳湘莲闻言,不住点头过后,亦是露出几分感伤。既有对儿时玩伴家中发生巨变的感伤,亦有对本家安危的担心。

自打回到京师,柳湘莲还未回去柳家一趟呢。想来他在暗处,也听闻到不少不利本家的传闻。

“我听说……”见柳湘莲还要开口,陈恒微微转过头,就见对方在半斜的艳阳下,担忧道,“在先皇宾天时,戴相其实自尽未成,正被陛下囚禁……”

“嘘。”

左右虽是遮掩的花草、假山,陈恒还是抬起手指竖在唇边。隔了一段距离的廊外,正有一对女仆俏声走过。陈恒默声摇头,示意此等事不好在此言说。又拉着柳湘莲,走入花丛小径。

…………

…………

回府的路上,宝玉挑起车帘,端详着京师的古道街景。许是国葬期间,又许是少了薛蟠、冯紫英这样声色犬马的勋贵子弟陪伴。今时今日的京师里,少了些宝玉喜欢的热闹。

百姓还是照常过着,走货郎挑着扁担穿行其中。南来北往的旅客,在宝玉穿过之时,冒出一句句迥异的家乡话。声调由远至近,由近至远,叫人发出微妙的感慨。

宝玉看上一阵,才放下帘子,开始闭目养神。等到赶车的家奴通告,宝玉才惊觉自己已经到家。

快速穿过大门,轻步疾行下,宝玉来到贾政的书房。在门口侯了一阵,才听到他爹的通传声。

掀起帘子的宝玉,独身走入堂内。见到贾政负手站在敞开的窗前,他老老实实行礼道:“爹,妹夫他说不方便来。”

稍后,又把陈恒的原话,原原本本的说给贾政听。后者听完,沉默许久,才摆摆手,意兴阑珊道:“知道了。宝玉,这件事,你做的很好。”

宝玉已经许久没听过贾政的夸奖,可偏偏他又听出贾政语气中的无奈和苦涩。宝玉留了个心眼,想到陈恒跟贾政之间的哑谜,便出声问道:“爹,可是家中要发生什么大事?”

没想到这傻儿子,也有机灵的一天。贾政十分意外的侧过头,想了想,还是笑道:“咱们家能有什么事,你只管去老太太那儿玩耍。再过几日,你媳妇就要回来。切不可再惹她生气,夫妻间和和美美才是真……”

见贾政又要唠叨,宝玉心底马上犯怵,又听贾政此刻的语气十分柔和。他才忍不住眨眨眼,觉得他爹今日怎么变了个性子。

“去吧去吧,老太太大病初愈,切莫让她劳神伤心。你说些好听的话,记得别打扰老太太歇息。”贾政摆摆手。

怎么还把我当孩子看,宝玉露出愁容。可贾政难得对他和颜悦色,宝玉只好道:“孩儿省的。”

出了贾政的书房,宝玉直奔荣禧堂。贾母一见宝贝孙子从外头回来,忙笑着将其拉至身前。询问起宝玉,今日他爹交托的事情办的如何?

宝玉岂会妄言,只挑着些街上好玩的事情,又拿来逗老太太开心。人上了年纪,哪有没病没灾的。贾母知道自己这身子,只要宝贝孙子陪着,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两人说上一会闲话,就碰上三春入内给老太太请安。说来也是奇妙,时至今日,三春年岁都是不差。除了贾迎春因为孙家儿郎之事耽搁外,连剩下的两春都未嫁出去。也不知道里头,到底有何种隐情,还是此刻的各家勋贵,人人自危。

宝玉未觉有疑,只想着一众姐姐妹妹,还能像小时候那般玩乐,真是件极好极好的事情。

一群晚辈簇拥着贾母玩闹上半天,临到晚饭时刻,宝玉见还未见到琏二哥、琏二嫂的身影,半是奇怪道:“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怎么我们家的千里眼、顺风耳一日都未瞧见。”

贾母就喜欢宝玉这张能说会道嘴,忙笑道:“他们夫妻俩最近成天喊忙,也不知道神神叨叨些什么,整日都不见人影。你姨妈家出了那么大的事情,你凤嫂子都没时间过去一趟。”

“太太真是说笑了。这么显威风的时候,我那好嫂子真没去?”宝玉听的大为吃惊。

“可不是嘛。”贾母又看向一旁的探春,怜惜道,“还是这丫头懂事,在旁帮了你娘不少忙。”

“……”宝玉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好跟探春对视一眼,又起身谢过妹妹对自己娘家人的照拂。

见宝玉这般模样,探春倒是一慌。忙让过半个身子,嘴上嘟囔道:“都是自家姊妹兄弟,二哥哥这是为何。”见宝玉只顾着傻笑,探春又对老太太无奈道,“二哥哥到底是长大了。果然还是老太太见识高远,知道放二哥哥出去历事一番。”

老人家就喜欢听夸奖晚辈的话。又是自家孙女开口说的,到连自谦的功夫都省了。贾母乐呵呵道:“也不盼着你哥有多大出息。能知晓些事情、学些本事,将来等你们出嫁了,给你们撑个娘家来,你们也有个傍身后路。”

一番话,说的三春神色各异,只有宝玉在旁掰着指头,数起宝钗回来的日子。

…………

…………

陈恒在家呆了几天,替岳父检查过林珏的功课。就挑了个日子,朝宫里递了面圣的折子。赶在某日的早朝过后,陈恒被李贽召至宫中对话。

今日韦应宏到不在,只有太子李贤作陪。陈恒入殿时,便瞧见李贤坐在御座下的首位,身后站着一个正朝自己挤眉弄眼的李俊。

陈恒上前先见过礼,又向李贽禀明来意。得知这位臣子还是一心想回松江去,李贽也未出声阻拦。只笑呵呵问着是林如海的意思,还是陈恒自己的意思?

这种黑锅,岂能让岳父替自己背着。陈恒自然再三声明,表露自己的心迹。李贽点点头,许是今日心情不错,他竟然开始考教起陈恒的学问。

“今日早朝的热闹,你如今不是朝官,没赶上这事。”李贽对着李俊道,“俊儿,你来给陈大人说说,也让陈大人答一答你心中的疑惑。”

陈恒不敢迟疑,连忙供着手听完李俊的讲述。原来今早的朝堂上,首辅韦应宏跟曹廷受发生一场辩论。说的是‘法不责众’之事。

这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历代名家圣贤都有各自的解读。但面对现实里上级抛出的考题,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要看清自己站在什么样的立场。

这样的辩论,显然是为了之后处置勋贵做铺垫。韦应宏手握相权,理应要考虑朝堂的稳定。这是首辅的职责,亦是皇权对其的默许。他的立场自然不用明说,肯定是法外留情的调调。

曹廷受未必就不知道其中奥妙,也清楚大案发生后,对朝局的动荡影响。可他有意入阁分割相权,这个关键的时刻,要是表现的跟韦应宏一个鼻孔出气。难免会造成首辅、次辅同声同气的政治寓意。

这肯定是李贽无法接受,也是曹廷受要竭力避免的局面。你瞧,政治的妙处就在这里。抛开事情的对错不论,每个人都要先要讲自己的立场。

陈恒的立场呢?自然是要跟着韦应宏走。这位是文臣领袖,只要陈恒不想做个孤臣,就不能让自己自绝在韦应宏面前。加之此事上,韦应宏的观点确实跟自己相同。陈恒自然要替其好好发声一番。

一通法理跟伦理的辩词过后,李俊才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可看李贽和李贤的神色,显然是明白陈恒的真意。

今日殿上都是李贽的认可之人,听着陈恒的话,深感意犹未尽的李贽说起话来,也不藏着掖着。他直接问道:“听说你之前提过四理之说,今日借着这个机会,你也给朕讲讲此义。”

陛下果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陈恒心底惊呼一声,忙起身道:“臣遵旨。”

稍作停顿,将心中的思绪缓慢整理。随着阅历的不断增加,陈恒最近确实确实有些新的感悟。他借着茅大庆以身救人的行径,论述了‘伦理乃亲亲之和’的注释。

这句话是开宗明义的提纲,在座三人都是见多识广之辈,陈恒倒不必过多叙述。只从伦理跳到学理上,陈恒费了不少心思讲述其重要性。

这段历史,陈恒旁引先秦至汉朝的历史。以始皇和汉高祖为两个节点。依次讲解了从学理到法理、治理的妙用。

“昔秦皇废分封设郡县,以集天下之力。方能修长城,征百越,开巴蜀,权制天下。高祖广封宗室为王,虽初定大汉社稷。却也导致各地藩王纳贤招兵,武帝登基时,更是叛乱不断,此乃当时之祸也。”

“是故武帝之后,尊儒术罢百家,此为学理之用。殿下……”陈恒对着求问的李俊继续道,“我朝疆域辽阔,百姓千千万。殿下如何得知上门求官的士子,孰优孰劣,孰对孰错?”

“看品行、看才学?”李俊问道。

这个答案刚说出口,李贽和李贤就皱紧眉头。显然对于孙子死读书的劲儿,很不满意。

陈恒却不好表露太多心思,只好继续讲述道:“夫子、荀子、诸子都为饱读诗书之人,品行亦是德高望重。为何不可大道同流,反而各辩春秋百年?”

李俊听懂了,所谓立场之难、见识之别,只在陈恒的三言两语中道清一二。他马上举一反三道:“陈大人的意思是,独尊儒家是为学理,为朝廷的治理铺路?”

“然也。”陈恒点头,“天下之士,各有不同出身、品行,才学更有优劣。如何颁布一套行之有效的学识、律法,以形成天下共识,朝廷治理天下时才能事半功倍。”

“上古时,人心淳朴,交通不便。是故周王分封天下,以全小国寡民之便。然春秋五百年之乱,可见分封诸王之后,人心思变,各有反复。非其先人不为贤者,实乃后世子孙手握权柄,自生反意。”

不要去考验人性,就跟不要随意试探下属的忠诚一样。一旦开了口,可能就是场不该有的兵祸。

所以翻开史书万千,潜藏在其中的,都是围绕一个权字。为了避免地方割据,就要加大中央集权。那要加大中央集权,涉及到的统一价值观和选贤任能的统一标准,就是重中之重。

不然上下级之间对同一件事,都选择固执己见、各执一词。一场嘴仗打到中央来,吵架的文书来去一趟数月,岂不是增加治理成本,白白耗费国力?

都知道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寓意,那如何让朝廷下派的官员,都有清晰的共同价值认知呢?如此才是武帝遵行董仲舒之法的原因。庸才不好点拨,贤才更难管束。要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和数万万百姓,难在一个标准和共性。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是为此做准备。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为此做准备。

这是一条可以追溯的学理脉络,亦是从这条学理脉络开始。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在这条标准上添砖加瓦。因为中央集权跟大一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大一统之后,要是瞎搞什么分封制,那就是胡闹。纯粹是拿着上古的国情,吹嘘当时的小国寡民。如今的国情,百姓数百倍于商周,光前明嘉靖、万历时期,统计的人口就有五亿之多。各地优劣不同,百姓生计亦不同。

岂可吹古薄今,只一味的强调选贤任能。如何选,何为贤,又不去言明标准。

“所以学理之用,就在于教化亲亲之和。江南之民此生未到过西北之境,如何劝其为西北之危难,为家国社稷抛生忘死呢?因亲亲之和,纵观天下便都是故土、故人。”

这样的论断,在一个过分追求圣君贤主的时代下,无疑是超前的。尤其是在各家大儒,都在吹汉武贬始皇的功绩时,甚少有人去了解两人背后的治理深意。

这,既需要超人一等的眼界和学识,更需要纵观古今的大胸怀。其后,陈恒继续拿着刘邦的例子举例。治春秋的士子,就是这点好。对历史典故,俱是信手拈来。

“殿下觉得,汉高祖为何杀完异姓王后,又不断加封刘姓子弟。是他不懂藩王之难?还是他对后世子孙之爱,信任有加?”

这个问题,宛如一击重锤,直接砸在李俊的脑海里。过去照本宣科的读书日子,一直让他未能明白其中真义。如此来看,刘邦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头缺乏足够多的治理贤才。

看到李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陈恒就在李贽和李贤欣赏的目光下,继续道:“就是因为缺少人才选拔的制度,所以他才不得不选贤为亲,举才不避内,所以才有后世诸多乱象。可当真如此吗?”

“五百年春秋战国之乱,岂会是贤才不够。诸子百家的门生,还在天下奔走。黄老之说的学生,亦在窦太后身边待过。可是说到治理天下,大家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形成天下共识,致使朝野纷争不断。此等学理之乱,更胜唐时牛李党争。

后者困在一个利字,前者着泥与学派之别。后者乱一时,前者乱一世。人心一乱,天下自然难以安定。”

陈恒的讲述,已经接近尾声。其一是之后的内容,不好在殿上明讲。其二是他自己也需要更多的人生经历,要迈过千山万水之后,才能得到返璞归真的真知灼见。

等到陈恒停顿许久,临敬殿内的气氛,还在久久的沉默中。李贽已经十分高看陈恒的才华,事实上,作为一个君王,见到最多的就是自比范公、王相的才子。

可陈恒的优点,与这些人比起来,实在是优秀的过分。这份优秀不在于吟诗做赋,而是他的眼界和胸怀,以及对朝廷时政的研判。

“俊儿,你跟着陈大人一起去趟松江治学。什么时候学成,什么时候回来。”李贽突然拍板道。

陛下怎么知道我今日来,是想请辞提早回松江?陈恒有些诧异。

李俊也是意外的很,他没想到自己还有出宫游学之日。当下就兴奋道:“孙儿遵旨。”

李贤一看他的神色,就颇为苦恼道:“让你跟着陈大人,是过去好好读书。且不可胡作非为,终日怠惰……”许是不放心,李贤又对陈恒叮嘱道,“这孩子自小顽劣,陈大人管教起来,不必忌讳我的颜面。玉不琢,不成器。只盼着俊儿能跟着陈大人学些真本事!”

这两人一起吩咐,陈恒不敢迟疑,只好勉力答应下来。

临到出了宫,陈恒的身后,已经跟了条小尾巴。

蕴了两天,总算是把这章说明白了。哈哈哈哈,我发誓,以后再也不写历史文了。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陌世法则超级杀手俏佳人穿越至1937乱世养娃,孩他爹拿天下谢我最强上门狂婿透视小乡医游戏练级现实无敌我的老婆来自南域陆凡韩瑶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