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万里山河>第六十三章 变乱陡生 三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变乱陡生 三

天宝八年,十月十五。京城长安瑞王府内,偌大一间房中仍只有李佑和高适两人,四周八支牛油巨烛燃放出熊熊火光,直把整个屋子照得一片光明。不知者只以为王公贵族,奢靡成风,连这朝野内外甚至民间都颇有口碑的瑞王自也不能免俗,但王府中的下人们却很清楚,自家这位殿下平日里在府中无论饮食起居都甚是简约,只夜间然灯一事却从来马虎不得。

他平时虽然以军法部勒王府众人,但实际若非犯禁,则从不无故申斥甚或责打下人,有时还常与人说笑,这却与其他贵胄大不相同了。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服侍来自后世,虽然在眼前世界中长大,但却始终没有古代皇族那般盛气凌人,视仆从下人性命如草芥的心思。而他所以格外要求夜间灯火通明,其实不过是因为后世之习惯,同时这古时夜晚的采光也当真可怜的紧,若非这般,只怕他早就得去造付眼镜出来了。

借着明亮的火光,高适脸上的表情当真是一览无余,甚至连下颌的几缕长须也被李佑看的清清楚楚。却听此人道:“臣先行恭喜殿下了。自今日起,大唐禁军十二卫除左右羽林亲军和左右龙武军外,悉数听候殿下差调。如此一来,不单可保殿下在京城之中安全无虞,于大业也实是大有助益,皇上今番可真是对殿下信任有加啊。至于人材一事,殿下也可放心,臣观储光羲,王昌龄二人虽然有些清高,但既然肯入瑞王府,又不以殿下替其安排仕宦一途为耻,则实际已为殿下臣僚矣。其中储光羲善机变能决断,又文采斐然,实是谋划大事之难得人才;而王昌龄通兵事,虽非武人,但以其为兵马掌书记,负责军z文案并粮草后勤之事,想来却也是恰如其缝。此二人只要假以时日,稍加磨练,必可成为殿下得力之助。殿下此番能收其二人,实是高瞻远瞩啊。”他乃是李佑麾下第一谋臣,也是目前能知其抱负的少有之人,是以这番话分析确是入情入理,末了还不忘还拍上一马,倒是周全的很。

却听李佑轻轻一叹,道:“唉,你所说虽甚合情势,但却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先说禁军一事,若我当真要以奇兵引宫变,继而夺取天下,则何须那八卫数万大军?其实对于此事,最清楚的莫过于皇上了。想我大唐一朝,开国至今,宫变之乱比之历朝历代当真不能说少了,只是几时用得上万余士卒了。皇上当年历经韦后,太平之乱,对此当真是了如指掌。若有异心,其实只须派遣数百军士,控制玄武门一处,而后另带一军百人,威逼禁宫,同时再携几百人捉拿消灭对手,如此则大唐天下唾手可得。这般算来,其实只要有千余忠心之士便可成事,人马再多也不过是浪费多余而已。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皇上这才放心着我统领整顿禁军八卫。而那左右羽林亲军和左右龙武军现下均由皇上身边亲信之人担当,且其中几人还出自飞龙厩。人说圣心难测,大抵如此了。”

略一停顿,因见高适听他所说,颇有些惊讶之情,他自然知道这事因为自己晓得的事情尤其宫内之事更多所致,当下却又微微一笑,口中道:“不过,日夜有说父子同心,因此父皇的心思,我这个做儿子的倒也知道不少。前次事发,幸亏天光阁事前探知消息,否则倒真要栽在那几个军人手里。不过此事依我看来,却根本就是太子耍出的诡计,若非我将计就计,倒也不易如此伤他。你可知道,事后父皇固然只是稍加申斥,指其东宫诸率戒备不力。但时隔两月之后,东宫诸率府令却遭贬斥,甚至还有那右卫率府和右清道率府的领军之人已被皇上下狱,据说是与当日叛乱一事有关。虽则另有旨意安抚太子,但焉知不是皇上有意为之?是以,经历前次之事后,父皇骨子里可是对谁都不放心,真正相信的只有他老人家自己喽。”

听了这话,高适心中不由想到一句民谚“清官难断家务事”,果不其然啊。只是这皇家的家事却比寻常民更加危险万分,一个不心,自己身死事,祸及全族也不过是应得之罪罢了。然而世事难料,他高适无意中也卷了进来,只是现在再想退出可就难为了,他所能做的只有继续下去,或者等到哪一天眼前这位瑞王殿下身登九重之后,方才能安然脱身罢。只是那时的自己是否又真愿意远离庙堂,那却是另一番事了。

这些念头不过电光火石一般,在他脑中一闪而过,当下一边咀嚼着对方所说,一边思量着话头道:“殿下所言甚是,只是既然时局如此,我等又该当如何办法呢?”

李佑听他所问,捧着茶沉吟道:“我也一直在考虑此事。不过既然现下外松内紧,那不妨暂时按兵不动,正应了那句‘以不变应万变’。眼下,在朝堂上,虽然杨国忠一派日渐得势,但另外还有我和李林甫在其中牵制。李相虽然病重,那日又吃了一箭,伤势非轻,但只须适当调养,想来应该不会有事。他秉政十数年,朝中官员或投其门下,或遭罢黜贬斥,因此其势力确实非同可。这也是杨国忠如今虽然势大,却也不敢轻举妄动的缘故。不是他不想取而代之,实在是不能也。既如此,我也不必急在一时,反正现在太子遭此大挫,一时半会绝难缓过劲来,只要心提防那杨国忠暗中使诈,朝廷虽然看起来风云迭起,诡谲莫测,其实却是安全的很。我意如此,你觉得怎样?”

高适细心听完,只觉这朝局果然如同对方分析一般,心中正不由叹服,因见其询问,当即便笑道:“呵呵,殿下心思缜密,局势虽然纷繁,却莫不如殿下所言。只是虽然如此,殿下却还须做得几件事,方能高枕无忧,静观其变。”

“哦?愿闻其详。”二人开惯了玩笑,此时大计已定,李佑便顺着高适话头,让他卖了个大关子。

却见高适捻着短须道:“其一,稳固巴蜀。殿下应当知道,蜀中一地,进可扼陇右,关内之通路,退可袭江淮鱼米之地,本身又是关山险阻,道路难通,最是易守难攻。自殿下前时在此地大改政事,兴变革之道,行法纪之实,原本的天府之国已是锦上添花。只要能牢固此地,今后无论局势如何发展,殿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一时不利,也可伺机东山再起。其二,待人以虚。此‘虚’字两解,一则殿下对待皇上及群臣应时刻谦虚谨慎,以防为人所乘,挑拨离间,那样的话殿下因根基未牢,必然深受其害。二则,示杨国忠等人以虚实不明,毕竟以殿下现下的势力,单独一方自然不会产生危害,但若几派相互勾结,一同图谋,则亦非殿下所能敌也。是以,有时示敌以弱,未尝便是一桩坏事。臣所见虽浅,但还请殿下以此三思。”

他话音刚落,便听李佑仰天大笑起来,隔了半晌方才听后者道:“好,甚好。先生真乃天赐良材,辅弼于孤。这两策着实稳妥,以我看来,只要两年之内,朝中无大事,其后则即使李相不在,杨国忠亦掀不出大浪来。其实我现下对朝局却并不如何担心,这多方制衡之下,又有谁能动得了半分。我所虑者,其实乃是三镇节度安禄山。”

顿了一顿,因见对方略有所思,李佑又道:“前几从河北堂呈上的消息中得知,安禄山手下三镇都在征募士兵,按理说这事应当开春之后亦或冬日农闲时才开始施行,但眼下却如此紧迫,其中必然有不对之处。只是对方防范严密,探子不得而知罢了。不过,饶是如此,日夜练兵,频频与外夷想勾通,却也是不争之事实了。本来范阳,河东两镇便是天下精兵之所在,又得边境马匹贸易之利,其实力确实不容觑。边关各镇其实早已尾大不掉,军政长期不分,民事又归其所管,南北边疆实际已然成了诸侯之地。现下内地甲兵不修,各州武事废弛,朝内又是大兴奢靡之风,如此情形,委实令人不安啊。”

听得李佑这般说来,连高适也不禁为之一怔,不过他见识再高,却也不能尽知未来之事,当下却疑道:“殿下之意,难道是指那安禄山有谋反之意不成?若是如此,彼辈手握三镇雄兵,确是大患。”

李佑肚里暗叹一声,却仍旧把那番话咽了回去,只淡淡道:“此人是否真有反意,现下还不得而知,但边镇之患已显端倪却是不争之事,未雨绸缪总是不错的。”话虽如此,不过玄宗对安禄山之宠信果如史书所载,与日俱增,却也着实令他深感头痛。

却正在这时,听得屋外敲门声起,一个尖利嗓子在外间低声道:“殿下,臣有事禀告。”

李佑一听便知是赵福全回来了,这人自午后便被召进了宫中,却直到现在才回府邸。李佑虽觉奇怪,却也并未放在心上,因为若是玄宗想要打探这瑞王府之事,决不会找他,更不会如此直白。所以既无关大事,李佑本就事多,一时却也懒得理会了。

待那赵福全进得屋内,行过礼后,却听他躬身禀道:“恭喜殿下,皇上和贵妃娘娘已经在筹办大婚之事,午后唤臣过去,便是为了此事。”

李佑一听,心知不妙,却依旧抱着侥幸,开口问道:“哦,这大婚是为谁操办的?”

赵福全听他如此问道,只得硬着头皮道:“殿下大喜,此事正是为您所办。至于那女家,据说便是贵妃娘娘的侄女。”他嘴里这般说道,但面上却是殊无喜色。只是对面的瑞王殿下,此时已是哭笑不得了。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团宠大小姐王牌天师怪我同桌太坑被小妹曝光的我苟不住了重生后影帝种田养娃发家致富去了三界之主韩少的亿万专宠系统逼我完成攻略剧本骤富人生卍当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