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万里山河>第四十章 计中之计 二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四十章 计中之计 二

就在李佑不顾朝臣反对,于朝会上正式宣布御驾亲征新罗后的第六日上,回鹘使者也快马加鞭地赶到了长安,并递上了回鹘葛禄可汗的求亲书。事实上,从西受降城经丰城、怀远,过灵州、再由庆州最后达到长安,一路之上遍布回鹘人接头之处,于是一俟葛禄可汗的旨意传到,各地便飞快行动起来,终于没耽搁几日便将这封对他们大汗极为重要的求亲书呈递给了唐朝皇帝。

然而,不过两日,那回鹘使者便得了回复,出乎意料的是,大唐竟然婉拒了葛禄可汗的求亲之意。理由倒也很充分,无非是李佑自己尚无女出,而旁系亲王各女也都或有婚约在身,或早已婚配,总之就是子女繁多的李唐王室一时竟找不出一个郡主身份女子来嫁与回鹘可汗。当然,皇帝李佑还不忘在回书中凛然而道,说是纵然皇室可拣选宫女充为宗室公主,但大唐与回鹘之谊经历几十载,唐室宁可背负不嫁之名亦决不行骗于回鹘之民,否则不但有伤天可汗之声名,更会致令大唐与回鹘生出嫌隙,继而于两国之交大为不利。如此云云,概括而言,只一句话:抱歉万分,大唐没有公主可嫁。

消息传来,不单葛禄可汗目瞪口呆,就是那高尚心中也是决然没有料到的。本来,但凡逢到北方游牧之族势盛,中原王朝嫁女配之乃是惯例,即可稍安蛮人之心,亦有羁縻之效。从汉朝到前隋,哪个不是如此。就是这大唐先前不也曾先后嫁了两位宗室到吐蕃么,而且就连东北那契丹人都能得个公主,难道说历来对大唐示好的回鹘便不能得么?至于说什么皇室之内无女可嫁,更是天大之笑话。首先,自来皇帝嫁女与外番,便几乎难得有嫁亲生女儿的,多是临时从旁的宗室里过继一个,给个尊荣,而后再远嫁他方的。若说是随便挑个宫女,给个公主名分的其实也不在少数,现在大唐竟然连这也不愿,其中内含的意思却是颇值得玩味的了。

高尚沉吟片刻,终究还是道:“大汗,这求亲之事,既然大唐不允,便正好给了我们口实。只是,一会儿消息散出之后,各部定然心有不服,被挑拨起来那是一定的。只是大汗却须暂时镇住他们,一则不可贸然起兵,现下既然尚未得到那李佑的北狩路线,我们还是布置为先,至于出兵一定要等到得了具体消息之后方成。否则,若是打草惊蛇被唐廷摸到了咱们的意图,那可就大大不妙了。二来,让他们憋足了劲道,一旦得到了消息,大家干起事来自然也格外卖力,而且关键的是,那时他们也没了退路,与咱们是绑在了一道。是以,眼下我们只要将李佑可能途经的几路参详好了,他日调兵遣将起来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这高尚不愧是当时安禄山麾下有数的几名智囊,此计一出,待那葛禄可汗思索一番,回过神来后,竟是连连夸赞,直道此计沉稳大气,却又面面俱到,真是将他好生赞扬了一番。于是,这般一来,原本蠢蠢欲动的回鹘人便暂时按耐下了性子,静等南面唐廷内传来的消息。

他们哪里能想到,李佑这次不允婚却是有一番道理的。首先,大唐与回鹘开战在即,这点李佑心里再清楚不过,这时再送个公主过去,不管是否出自宗室,却都是叫人有去无回的事,因此倒不必白白葬送一条无辜性命了。再者,更为重要的是,自接到回鹘求亲之书起,李佑和几名参与此事的重臣便想到这极有可能便是回鹘人的借口,自己千方百计在找出兵的口实,想不到对方倒与自己是不谋而合,是以这回却是要利用好了。然而,如果答应了对方,那便是拱手将主动权交在了葛禄手里,到时何时发动便要看对方何时表现对大唐公主的不满了,这于大唐的计划实是一妨害。而现下李佑婉拒对方,他又料定自己这个大饵不出,敌人必不敢轻举妄动,则主动之权便握在了自己手上,到时回鹘人如何动作,左右离不开自己的出行路线和时间,这样于形势便容易掌控了许多。

其实,下意识间,他真正在乎的还是后面这个原因,这也是他脑袋里在得知回鹘可汗求亲之意后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念头。随着大权在手时间日久,他内心也渐渐有些为谋大事不惜手段的心思。若是今日之事真正需要一位大唐公主去作牺牲,那么休说是一个宫女,就是他亲哥哥李瑁的女儿他也未必会犹豫太多。当然,现在自然是没这个必要了。

而另一方面,作为解决今后扫平新罗的后患和此次引诱回鹘的另一个饵,针对渤海国的行动也已经完全部署妥当。范阳和平卢两镇的兵马已经调配完毕,东北的室韦乌罗护部也接到了征发的命令,五千骑兵正日夜枕戈待旦。当然,这一切行动自然用的都是东征的名义。而渤海国也接到了动员三万精锐士卒一同出征新罗的旨意,虽然这个海东盛国平日里除了朝贡之外,对大唐很有些阴奉阳违,但遇上这等大事,特别是由大唐皇帝亲自下了旨意,它是无论如何不敢懈怠的。因此,那三万大军至晚也会在后日午间到达辽城州都督府驻地,接受新任的东北道行军大总管兼领安东大都护张巡的统领。当然,渤海国未必当真会调出三万精兵来帮助大唐,毕竟该国自己内部也是部落林立,除了五府各京之外,政令真正能够通行的地方并不多,但即便如此,也会大大分散其实力,尽力减少唐军作战时的伤亡,李佑可不想在这种战事中浪费过多兵力。

十五天之后,当长安圣旨传达到东北道行军大总管兼领安东大都护张巡的手中时,他麾下的五万大军早已将渤海国向南向东的几条出路封死,而对方的两万多部队也在进驻辽城州都督府不久之后,便被严密控制起来,原本划出的三个驻地现在已经变成了只能遥遥相望的三块飞地,看的见,却够不着,彼此的联络已经完全中断。一时间,这渤海国军营中当真是人心惶惶,士气低下。

站在辽水南岸的一处坡地上,原本素来窄袖长袍、风度儒雅的张巡,此时竟也披挂了一套皮甲,却是越发显得英武不凡,大有历代儒将风采。而他此刻心中也的确颇为激动,这两年在他当上这范阳节度使之后,方才真正知道此地乃至更北的土地是多么肥沃富饶。最关键的是,除了冬天里气候严寒之外,灾害也是甚少,远不似关中那般虽然土地丰饶却地震频繁的样子,更不像河南河北那中原之地每年必受数次蝗灾侵扰。这里虽然也有虫灾,但由于冬天时日颇长,却是也好过许多,从那渤海国的兴盛上便可看出端倪。如今的大唐自高宗、武后起土地兼并便日渐严重,到了玄宗时,更是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否则府兵制何至于毁坏至斯,又怎能引得那安禄山借机叛乱。以他的见识,自然能够想到,若非当时现在皇帝李佑在京城未雨绸缪般整顿禁军,又在之前打出了一个兵猛将勇的蜀军,那安氏之乱当真难以想象会糜烂到何等程度。

而土地兼并之事历来为各朝所忌,却又必然发生,甚至直接导致了几代朝廷的覆亡。要解决此难却又殊非易事,尤其过了天宝年间,更是成了尾大不掉之势,除非采取断然措施,否则必不能有所成效。然而当今皇帝登基不久,此刻要做这些事情无疑是自乱阵脚,于治国理政颇多不利之处。因此,暂缓因兼并带来的祸害便只有开垦新地,鼓励移民一途。而这渤海国以及东北诸族所居之地无疑是上好选择。在张巡心目中,太宗创立的羁縻之策固然是高瞻远瞩,英明无比,但却也有值得完善之处,单说那各族除了共尊唐帝为天可汗以为却实际上仍各自为政之事,便令人心有不甘。更别说这些部族还常常一面连朝贡都不勤快,另一面却时不时起兵叛乱了。如何将他们真正收服并使得该地成为大唐之土实在是他这种有心之人日夜所虑的。

而可喜的是,皇帝竟也想到了这处,不同于旁人,他深知灭掉渤海并不完全是为了将来进取新罗,如果能真正将现在包括那些羁縻之地收服理顺,那么大唐的国土已经足够之大,若说仍要进取的话,那么也一定要得到些对国家社稷有用的地方,而非是一味的穷兵黩武却只为了面上的那点天朝之威。

正在这般思想之间,却听旁边一个沉厚嗓音道:“大人,我军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大人下令。”说话的正是作为东北道行军副总管的平卢节度使高秀岩。

“恩,传我将令,点号炮,全军进击。”张巡说完这话,却又加了一句:“另外,你再派人去催一下冯布政,大军的后续粮秣要在三日之内集齐,否则到了圣上那里也不好交代!”

就在张巡说话的这一刻,随着中军鼓号声响,军容齐整的两万五千范阳军和辽东军一齐向三里之外的渤海国西京鸭绿府进发而去,而在北面一万余卢龙军将士也已经到达中京显德府外围,只等副总管高秀岩亲自回来指挥攻城;更北面的地方,有另一军渤海军的一万两千将士对上京龙泉府的渤海援军进行牵制。至于那五千乌罗护骑兵在负责遮断自龙泉府到渤海国各地的要道,以达成使其不得互援,各自为战的局面。

与此同时,相比于这东北大地,朔北边塞之地却显得格外平静,但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心中却明白,这不过是风暴之前那固有的安静罢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fu,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大佬从文娱开始1985之后悔重生平安司新妻有毒赵惠文王传逆转隋唐西游悍匪:取经?不如抢经!奇门改命师全文免费病娇盛宠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