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我成了仁宗之子>第五九七章 满朝堂烂泥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五九七章 满朝堂烂泥

  国朝有刑恕刑叔和者,早从张载关学,后因张子厚醉心研学而不得官,刑叔和便转投二程之理学,为理学门徒。

  然,二程自成一学派,偏偏不得势,久未能成官学。

  荆公王介甫赏其才能,倾心教授新学,以为刑恕为膀臂股肱。但朝廷举办辩经之时,刑恕却反戈一击,被司马永叔视为门生。

  至此,刑恕出外,主政延陵,牧民一县。朝廷推行青苗法、市易法等新法,虽在朝堂被司马永叔极力反对,经朝廷研判后,最终在国朝推行。而刑恕主政延陵,奉朝廷新法为圭皋,大力在主政之地推行新法,历年考评上等,并以此考功,擢升著作佐郎,怀州通判。

  刑叔和之资历,入选朝会是当有之义,甚至钦点议政也无不可。这正是朝廷既往不咎的样板

  赵曦都不得不为这篇文章拍案叫绝。

  通篇没有任何贬低刑恕的言辞,甚至赞颂刑恕执政能力

  可在当今的国朝,当今的士林,把人的品性看的比天还重的环境下,这压根就是一篇辱骂刑恕反复无常的檄文。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这篇文章开始了以事例来论政,并且将朝堂的重臣都拉扯进来了这很明显就是要拉相公们入场的节奏。

  这应该算是点燃爆点了吧

  果然,首先是司马光没憋住。

  司马光是署名文章,还是在时论刊登的。

  司马光说了,孔圣人都说有教无类,他司马光教授刑恕只是学问,而不是人品。

  朝廷取官,应先重德后用其才。刑恕升迁是吏部考功司考评的结果,跟师从那一门求学不相干

  其实司马光没说清,立场也不鲜明,有跟刑恕划清界限的意思,又不太喜欢做这种落井下石的事。

  也就是他这篇莫名其妙的文章,掀起了民间讨论朝廷用人是该重德还是该重才,也开始了太多以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文章撰写方法。

  于是乎,大戏开场了

  而作为这场大戏的最大舞台时论却及时把舞台撤了,没有再刊登一篇关于议政的文章。开始连载刊登三级决策制和官制改革的释义,还是向当朝的相公约稿刊登的。

  因为官家说了,有些戏不是谁都可以参演的。皇后娘娘在第一时间便告知了娘家人。

  其实,这时候的议政,有点觉悟的都能看明白,已经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阶段,或者说暴风雨已经来了。

  这本身就是一个投机的行为,当朝廷有传言说整顿抵报行业时,有想法的人终于忍不住了,若想在官制改革中卡位争位上位,就只有不多的时间了

  本来就是冲着朝会、议政和内阁职位的说内阁位有点大。既然是争位,肯定要有对象,必须够资格能排上号的。x

  估计,之所以一开始没有赤膊上阵,也是因为够资格这个问题毕竟都是有名堂的臣工。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所谓争辩,这薪柴架好了,火也有人点着了,至于烧着谁就看大家能耐了。

  一开始,那怕是攻讦,也还算是有一定的克制,就跟以前朝会上弹劾一样,数落一些往事,对比一下如今的职位,从而阐述明白朝廷既往不咎的先例朝廷是容许犯错的。

  然后摘录些监察条例的条款,对照行为,评议一下以如今的监察条例,应该有怎样的处罚。

  最后,便是含蓄的问一声:大宋真的无人可用了吗真的要让这样劣迹斑斑的官员居朝堂之上

  这些文章,基本集中在六部九卿的中层,下州和上县的主官,基本有资格进入朝会的那一级。

  很多,很乱,很形象,很真实。

  “陛下,监察官是否需要介入”

  连范纯仁都憋不住了,感觉整个朝堂就是烂泥,没一个好人!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截教再起武侠:风陵渡口说书,黄蓉痛哭他一直在黑化英灵相性为零,我只好契约自己绝世杀神许嘉允张易力量的信徒飘在魔法上的修真者和离之后再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