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冬日小說網>暮漢昭昭>第二卷 第十四章 定將
閱讀設置

設置X

第二卷 第十四章 定將

“董仲穎?”劉宏眉頭一沉,顯然對於劉辯脫口而出的第三人頗感疑惑。

劉辯見狀,心中亦是一滯,趕忙接話道:“陛下,董卓穎雖是邊鄙武夫,爲公卿大臣輕視,然其人剛烈武斷,頗有名將之風,若是太平道賊人其勢猛烈,不能阻擋,此人正堪一用,何必在意出身呢。”

劉宏點了點頭,似是對劉辯訴說之言並無反對,然其嘆了一聲道:“朕倒是不以爲董仲穎不堪爲用,也並不以爲其人不過是邊鄙武人,出身微賤。”

劉辯心中大急,趕忙追問:“既然如此,陛下覺得董卓不比皇甫嵩、朱儁二人,可是因爲已有其他人選了?”

“阿辯,你與朕說的前兩位將選,朕都是極爲認可的。”劉宏並沒有當即回答劉辯提問,只是顧着自己緩緩說道:“實際上,自唐周檢舉太平道造反之事後,前朝公卿大臣已與朕推薦了三位將選了。”

“竟是何人?”劉辯聞言,雖然是早就於朝堂議事的三位人選瞭然於胸,但終究還是出言詢問。

“其中二人確是與阿辯所薦之人無差,乃是安定郡朝那縣人皇甫義真,以及會稽郡上虞人士朱公偉。”劉宏並無多想,只是緩緩說道:“至於這第三人,乃是涿郡盧植,盧子幹,其人目前尚在涿縣開堂辦學,並未在朝中任職,想來阿辯卻是不知曉的。”

劉宏的這一番說法回答正與劉辯心中所想完全一致,實際上,從歷史事實來看,唐周檢舉太平道造反之事發生之後,朝廷火速召開了應急會議,主要目的便是需要任命三位中郎將,持節依次征伐各地起義的太平道賊人,而這三位中郎將,正是皇甫嵩、朱儁以及盧植。

只不過此時皇甫嵩爲北地郡太守,品秩二千石,朱儁更是於平定交州叛亂之後被遷回朝廷受任諫議大夫,還被皇帝拜了都亭侯,至於盧植,雖然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官至二千石,然而從目前這三人的境況來看,便只有這個盧植目前還是一個白身,在自己的涿縣老家當着教書先生。

對於這一點,劉辯當然是知道的,他雖然不清楚皇甫嵩、朱儁目前在朝爲什麼官,任什麼職,但是卻清楚知道這二人當下都是朝廷命官,且頗爲朝廷器重,所以其人在做討伐黃巾人選的推薦時,毫不猶豫的也推薦了這兩位,之所以將第三個人選由盧植改推薦董卓,劉辯卻是有着自己的一番打算。

一來,乃是因爲這三位中郎將直面的太平道反賊部隊,從史書上記載來看是很明確的,朱儁、皇甫嵩將與黃巾軍主力將領波才作戰,繼而需要壓制汝南、陳國的黃巾部隊,若是行軍獲勝,皇甫嵩當與蒼廳決戰卜已部,而盧植則需要直取冀州刺史部,直面河北腹地張角所率領的黃巾精銳,這之間的戰鬥力差距,實際上來說是太平道各部當中的實力差別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按照劉辯的設想,亦是劉辯參考了腦海當中對於這一段歷史的史實記憶,盧植方面對陣張角所統帥的黃巾主力,是沒有在正面取得全面勝利的,甚至說是連局部勝利都談不上的,應該從始至終是一種完完全全的對峙狀態,這之後又因爲盧植不肯向禁中宦官授予賄賂而被宦官彈劾,這纔有了董卓頂替盧植,開始直面張角的後續。

可是這個時間節點上,同時向太平道賊人作戰的朱儁、皇甫嵩部已經與波才、卜已部獲得了巨大的軍事優勢,甚至是逐漸將這兩股黃巾勢力全數擊潰,如此之後,張角部纔開始因爲受到戰線牽連,而表現出之後一系列的軍事壓力,略顯潰勢。

那麼劉辯爲什麼要讓董卓頂替盧植?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劉辯對於盧植的認知絕不像自己的皇帝老爹所說,只不過是個在老家教書的教書老先生。劉辯很清楚,盧植這個十幾年前就已經品秩二千石的中央大官,不僅有着不比常人的政治能力,同時也有萬里挑一的軍事能力。

盧植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可以說,此人確實是後漢時期大漢政權下的頂級大佬,其人身高八尺二寸,容顏出衆,聲如洪鐘,單從形象上來說就是就已經是一表人才。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揚州九江郡蠻族叛亂,盧植被拜九江太守,出任地方,鎮壓叛軍,這個九江郡蠻族叛亂規模在當時算是極大,當地政府皆不能敵,然而正是盧植到任,不過月餘,便輕鬆平定了叛亂,這般之後,此人竟然並不邀功,直接稱病辭官回家了。

而這之後盧植被朝廷安排爲參事,品秩六百石,負責參與熹平石經的製作刻錄,以及校驗、編纂《東觀漢記》的工作,總體來講,盧植確確實實如劉辯心中所想那般,是一個文武全才,其人的文治武功甚至是不亞於後來三國時期那三位頂級大老闆的。

而這樣的人,在劉辯心目當中,自然是比那個兇殘暴虐,荒淫無度的董卓是要強上百倍的,既然如此,當盧植遭遇張角所率領的太平道部隊時,不能瞬間攻克,對峙時日長達三月有餘,那麼若是主帥換成董卓,那就自然是更加不行,甚至還有可能反被張角率部打敗。

董卓若是真的能夠敗給張角,那便是劉辯的心中期望了。

事實上,這之前劉辯和胡瑋與永安殿中所言的那個心中害怕之人,便是董卓,劉辯之所以提議董卓爲這第三路討伐太平道反賊部隊的中郎將,乃是希望董卓能在這場戰鬥之中受到一些挫折。

這樣的挫折,可以是其嫡系部隊的大量減員,亦可以是戰敗之後的中央責難,當然最好的,劉辯最希望的結果卻是董卓能夠直接死在前線,這一系列的想法加持之下,終是讓劉辯有了他的說辭:“兒臣心慕盧公久矣,早日間便望能拜其人爲師,與其學習經傳了。”

皇帝劉宏聞言倒是一喜,笑聲道:“沒想到阿辯竟然喜歡這麼一個老朽?盧子乾性格剛毅,嘗責備朕爲政行事,朕倒是與其人頗不喜歡。”

說罷,劉宏揮了揮衣袖,繼續言道:“罷了罷了,且不說這些舊事,若是阿辯真的喜歡這盧子幹,朕便要其人入宮教與阿辯經傳故事,如此可好?”

劉辯心中大喜,趕忙答應:“多謝陛下,這麼說來,盧公便不必上得前線,做這中郎將了?”

“那倒也不是。”劉宏搖了搖頭:“盧植不但與這經傳典籍造詣頗深,卻是與帶兵打仗亦是一把好手,昔日九江郡連反兩次,其人太守上任,皆不過月餘便就平定戰事,從那時起,朕便以爲盧子幹乃是個萬里挑一的將才。”

劉辯聞言,略顯愁容,卻是繼續聽劉宏說道:“如今太平道勢廣賊衆,士氣頗佳,若是三位中郎將統兵不能一蹴而就,挫其鋒芒,這之後的戰事便不好說了,阿辯所薦董卓,卻也是個將才,然其人比之盧子幹,倒是多有不及,是故朕以爲,這第三位中郎將的人選,還當以盧子幹爲好。”

“可是盧公已是這般年歲,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那兒臣豈不是沒有老師了?”劉辯心中大急,竟是嚷出聲來。

劉宏聞言也是仰頭大笑:“阿辯你這說辭,莫不是說我泱泱大漢,便只有盧子幹一人可做你的老師嗎?”

劉辯聽聞,自是難言。

劉宏繼續說道:“實際上,要說這經傳典籍,比盧子幹精通之人那可是大有人在,與阿辯相交甚好的便有一人,阿辯又如何非要拜盧子幹爲師呢?”

所謂的拜師學習經傳,不過是劉辯口中的一個託詞罷了,沒想到劉宏當了真,這般說來,劉辯也只好佯裝答應,應聲問道:“與我交好?還比盧子幹精通明白?竟是何人?”

“朕聽聞此人年逾四十方有一女,而且似有將這小女嫁與你做婦的打算。”劉宏笑意盈盈。

“蔡邕?”劉辯心中一動,當即問道。

“不錯。”劉宏笑意不減,說話之聲似是更加爽朗了:“蔡伯喈與經傳典籍上的造詣可不比盧子幹強上百倍?若是阿辯真想要學習箇中學問,倒不如與蔡伯喈爲師,他人若是真要娶其小女爲婦,亦師亦丈,倒也稱得上是一段佳話。”

迎娶蔡伯喈之女,也就是那位鼎鼎有名的才女蔡文姬,這還真是劉辯心中的一個小願望,如今劉辯年有八歲,這蔡文姬,現下卻是名喚蔡昭姬,也是七歲有餘,生的是粉雕玉琢,眉眼如水。就劉辯的經驗來看,這已然是一個實實在在,如假包換的美人胚子了。

蔡邕若是許,皇帝若是也許,自己又何樂而不爲呢?可是現下最要緊的是,怎麼逃脫董卓這位命中剋星,否則,若是連命都沒了,還談什麼嬌妻美婦,輾轉溫柔呢?

是故劉辯無奈苦笑道:“陛下可別再與兒臣說笑了,如今太平道之勢迫在眉睫,總是要有個定斷的。”

劉宏聞言,笑聲即止,復遠眺高臺之外,慨然說道:“實際上,這三位中郎將,早於數日前朝議軍政之時便已經定奪了,乃是皇甫義真爲左中郎將,朱儁爲右中郎將,盧植爲北中郎將。”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跡 目錄 編輯本章 報錯

隨機推薦: 死神之藍染的重生驚爆!滿級玄學大佬穿成奶包,靠種田再次封神我在娛樂圈裏振興體育混沌雷修籃壇野獸這個谷主不一般重生之金牌庶女穿越之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