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冬日小說網>穿越明朝當皇帝>第25章 與其做亡國之奴,不如爲國事死!
閱讀設置

設置X

第25章 與其做亡國之奴,不如爲國事死!

“清江浦的土改順利地推行了下去,一些土豪惡霸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各新設屯堡的水利設施也已開始整修,以臣看,也就一年,這清江浦就能成爲我大明中央處直接管理的第二個糧食基地。”

在中央處會議上,內閣首輔兼輔政大臣蔣德璟向朱由檢彙報了清江浦的土改進展。

朱由檢聽後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清江浦與武家墩不一樣,武家墩一開始是荒野,沒有佃戶也沒有劣紳土豪,所以分田於民,沒有太大阻礙,清江浦是有佃戶和土豪劣紳的,所以清江浦的土改得作爲一個經典案例來研究,因爲接下來,大明的土改工作除了對因兵災人禍而被拋荒的田地進行復耕均田,還要對沒有遭受兵災人禍且未拋荒的土地進行改革,以抑制土地兼併現象。”

蔣德璟連忙稱是。

從朱由檢決定南遷開始,蔣德璟就在朱由檢的影響下接受了土地兼併導致天下紛亂的理論。

何況,朱由檢在上次的中央處會議已經明確了以後大明帝國執政的六項綱領,其中一項綱領就是“富我漢民”,目的是避免天下漢民再因爲飢寒問題而造反,也避免天下漢民因此背離大明。

而在蔣德璟看來,欲富我漢民,只能平均地權,分田於民,使民有田可耕。

畢竟蔣德璟這個傳統士大夫眼裏,農業纔是天下之本。

所以,蔣德璟也很支持皇帝陛下這樣做。

朱由檢也沒有否認蔣德璟以農爲本的思想,不然他也不會提出讓蔣德璟替自己去平均地權,去搞土改。

因爲歷史經驗告訴朱由檢,中華的確是一個以農民爲主體的國家,任何革命和改革如果忽略了農民,都會失敗。

而農民最大的需求就是有地可種。

所以,朱由檢也承認只有讓農民得到實惠,才能發動農民,才能真的能整合天下人數最多的農民階層,爲自己實現抵禦建奴的勝利。

但這個時代的大明已經處於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商品經濟已經開始發達起來,所以也不是沒有重視商業的官員。

“陛下,清江浦是因葉氏、竇氏等縉紳鹽商家族涉嫌欺君,而被抄家滅門,故其在清江浦的田產才爲朝廷所有,而朝廷因此才得以可以在清江浦實行土改,但對於許多未犯法的縉紳富商,以臣看,恐怕不能擅奪其田,甚至是強行贖買,如此,必會遭到這些縉紳富商抵制,而不利於我們團結一切之力量抵禦建奴的初衷。”

張鳳翔這時候說了起來,他沒有蔣德璟那麼理想主義,只知道支持皇帝搞土改,他的確擔憂皇帝自己搞土改,卻背叛了天下所有的統治者,而偏偏皇帝就是天下最大的統治者,皇帝陛下一味土改等於也失去了自己的統治根基,畢竟會導致所有的統治者即士紳們不再支持皇帝陛下。

所以,自思作爲皇帝朱由檢輔政大臣的張鳳翔覺得自己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擔憂來。

朱由檢聽後點了點頭:“朕也知道,所以土改工作只能循序漸進的來,不能操之過急,只要縉紳富商們不犯事,朕也不會不顧王法,大明以後要推行法治,而一切法皆由朕定,即天下人需只聽朕一人號令,朕不會擅改朕自己定的王法,何況,朕擬定的治國綱領之一是富我漢民,而富民的方法不應只是使民有田。”

“陛下聖明”

張鳳翔回了一句。

只要皇帝陛下不強行土改,他就放心了許多。

而蔣德璟卻聽出了皇帝陛下要發展商業的意思,因爲天下百姓從事的職業無非就是士農工商,能使民富者,除勤勞耕作外,便是經商了。

但作爲一名接受傳統儒家思想教育的士大夫,蔣德璟一直秉信重農抑商才正確的政治原則。

所以,蔣德璟站出來說道:“陛下,臣認爲使耕者有其田纔是中興大明之根本,而其餘皆爲末技也大明到如今地步,皆因農不爲本、商人操縱朝堂所致,以至於朝廷田賦日減,國庫收入因此日漸空乏。”

“元輔此言差矣,朝廷雖田賦日減,國庫日漸空乏,但天下百姓卻因此得以富貴,此皆因百姓從商而得利之故,至於朝廷田賦收入減少,以臣看來,非百姓從商之過,而是大明稅政當改,以往朝廷稅政重農賦而輕商稅,是因國初天下百業皆爲農事,而如今商業發達,自然當重商稅而輕農賦。”

張鳳翔反駁起蔣德璟來。

蔣德璟看了張鳳翔一眼,說道:“陛下,臣認爲,張公所言,倒也算是中肯之言,但天下從商取利者多爲權貴士紳,張公覺得朝廷能從其身上加徵到商稅嗎”

張鳳翔一時語塞,想了想後才道:“難道元輔認爲土改就能不侵犯權貴士紳利益嗎,天下居地多者亦爲權貴士紳”

蔣德璟也語塞起來。

朱由檢見此笑了起來,他算是看明白了,這兩位屬於文官集團的輔政大臣皆算是善分析朝局者,但只是一人重商,一人重農,結果兩人一爭論,倒是把大明現在內部最大的矛盾給說了出來。

所以,朱由檢這時候擺了擺手:“好啦兩位愛卿爭來爭去,無非就說明了一個問題,無論是農業之利還是商業之利,皆爲權貴士紳所佔,而朕要富天下漢民,就必須從權貴士紳嘴裏搶食喫”

“土地改革也好,加徵商稅也罷,雖然方式不同,但卻是殊途同歸,目的是一致的,那便是要增加朝廷國庫收入,進而反哺於百姓,使百姓得福利,如此方能實現富我漢民的理想。”

“但要實現富我天下漢民就得得罪權貴士紳,這是必然的結果不得罪士紳是不可能的,李自成攻陷京師前,朕聽一些文臣的,不得罪權貴士紳,不加徵商稅,只加徵三餉,結果呢,官逼民反,導致跟李自成的人越來越多,以至於朕丟了北方的半壁江山。”

“我們要想重振大明,就必須得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必須要革新除弊,要改革但改革不是請客喫飯,我們不能妄想讓權貴士紳會主動願意讓朝廷加徵商稅,會主動願意把田地分給百姓,所以,諸位愛卿,得做好與士紳決裂的這個心理準備,如果你們不願意跟朕去改革,可以現在提出來,退出中央處,朕會讓他回去養老。”

朱由檢說着就看向了蔣德璟和張鳳翔等輔政大臣。

“臣誓死追隨陛下”

周遇吉先站出來表了態,他是武將,不是士紳集團的人,而且他本就是皇帝朱由檢從底層提拔起來的人,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勢力就又從山西來到了南方,自然也不會牴觸皇帝要加徵商稅與土地改革等事。

蔣德璟也站了出來:“如陛下所言,到如今非變法救國不可臣已抱定必死之心,與其做亡國之奴,不如爲國事死”

張鳳翔很敬佩地看了蔣德璟一眼,他承認陛下說的對,到現在大明的確已經積重難返,想不觸動既得利益者的根本而改變大明命運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也知道自己現在既爲明臣,只能選擇這樣的結果。

因而,張鳳翔也道:“亦如元輔所言,與其做亡國之奴,不如爲國事死”

李國禎也站了出來,他也很受觸動,作爲朝廷武勳貴族,他自然希望大明能夠重振起來,而他這個朝廷貴族才能繼續得享榮華,也就重重地一拱手,回道:“與其做亡國之奴,不如爲國事死”

王承恩和吳孟明是朱由檢內臣,一個管內廷,一個管錦衣衛,算是朱由檢的家奴,離開朱由檢他們什麼也不是,自然也都只能死心塌地地追隨朱由檢,回道:“與其做亡國之怒,不如爲國事死”

“諸位愛卿忠心可嘉,朕心甚慰”

朱由檢笑了起來,且說了一句。

接着,朱由檢又說道:“現在,朕與諸位愛卿算是都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接下來,就繼續按照綱領繼續做事吧,也請諸位放心,朕不會做狡兔死走狗烹之事,朕對諸位愛卿以國士視之,將來必以國士禮之。”

“臣等遵旨謝陛下恩典”

這幾位輔政大臣齊聲回了一句。

這一場君臣議事後,幾位輔政大臣算是徹底拋下了所有芥蒂,雖然彼此在朝中的職事不同,但都抱定了要重振大明的決心,都統一了思想。

但朱由檢明白,他單要靠這六位輔政大臣和自己統一思想是不夠的。

他要靠的是天下一大羣人和他有着同樣的思想,即要有驅除韃虜、振興華夏、富我漢民而不惜犧牲自己利益乃至生命的民族思想的人。

所以,朱由檢決定成立一個專門團結有着這樣民族思想的仁人志士的黨務組織。

因而,朱由檢在第二天將這幾位輔政大臣再次召集起來,說起了此事,並道:“我們需要去宣傳我們的主張,我們需要去團結跟我們有着同樣主張的人,並發展還在迷茫中的漢人與我們有一樣的思想,不然單靠朕與諸位愛卿是不夠的。”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我們要成立一個專門負責發展和管理這類有着我們同樣主張的仁人志士臣恭聆聖訓”

蔣德璟有些興奮起來,他還是第一次知道治國平天下還有這種發展政黨的方式,他也不是愚笨之人,自然知道這種政黨和朋黨是與衆不同的,朋黨是因爲利益勾結在一起,而政黨是彼此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團結在一起,而後者無疑會讓朝堂出現衆正盈朝的美好場面。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跡 目錄 編輯本章 報錯

隨機推薦: 理髮店真是太可怕了撿漏大師撿個總裁是爹地蘇雲淺墨寒時絕品老闆娘第一幸運重返人生之低調大亨挽明之1627大明:我成了道士皇帝快穿任務:炮灰來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