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冬日小說網>隆萬盛世>1028東番島
閱讀設置

設置X

1028東番島

花嶼位於澎湖羣島最西邊,在澎湖島西南30公里處,面積爲1.4729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約40米。

花嶼上此時除了倭寇外,是沒有什麼原住民的。

花嶼西北端是山地,東南則是一片起伏綿延的蒼翠丘陵,是澎湖列島最西面的島嶼。

澎湖列島,位於臺灣本島與福建省之間,臺灣海峽中央偏東的位置。

不過此時的臺灣可不是這個名兒,而是叫東番或者小琉球,而琉球羣島則被大明稱爲大琉球。

澎湖列島之名,是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由臺灣海峽東南部64個島嶼組成,主要島嶼有澎湖本島、漁翁島和白沙島,面積約爲96.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76.1%。

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的島嶼還有虎井、吉貝、望安等8個,其餘53個島嶼的面積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其中有44個島嶼無人居住。

澎湖的開發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於宋代已正式收入中國版圖,隸屬福建省泉州府,其開發時間比臺灣本島早380餘年。

元、明時期,隨着移民日益增多,設置了巡檢司,不過大明對此地一直疏於管理,特別是明初倭亂,爲了施行海禁,將澎湖人口遷回福建,撤銷了澎湖巡檢司。

不過,也因此讓大明知道了東番島的情況,島上有一些村落,有土著居住其中。

安南地處中國大陸與中南半島的連接處,一旦佔領,近可牽制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

由此可見,朱元璋定下的祖訓並非無稽之談,至少用事實證明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實際上,孤懸海外的島嶼,許多已經沒有了居民居住,島上活躍的大多都是倭寇以及海商。

他在南京明皇宮奉天門給各部大臣做了這番告諭:“海外蠻夷之國有爲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爲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

若是東番島被佛郎機人佔據,對我大明似是不利。”

衆將官齊齊應諾。

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

“東番,這個其實福建那邊也大概知道情況,只是礙於大海阻隔,不便派人監管。

有部將開口說道。

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爲後世譏。

彼既不爲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他的擔心並非無的放矢,實際上明朝上下多少知道開國時的誤會,大琉球確實有所謂的琉球王,還和大明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時不時就會有使節前往大明朝覲。

這其實也是朱元璋定下這十五個不徵之國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地廣人稀不便管理,且收穫與付出不對等。

但是由於安南遠離中原,最後還是走向了獨立,成爲了今天的越南。

等天下太平了,只需整修甲兵.操練士卒,備作國防而已。

也因爲發現了大明對此地的忌憚,所以許多倭寇也曾經把此地作爲他們的巢穴加以經營。

“大帥,東番島那邊要不要也去看看?上次壕鏡傳回來的消息,佛郎機人前往倭國貿易時就發現了該島,稱其爲福爾摩沙。

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當然,朱棣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東番島距離福建太近,可朝發夕至,而據我們所知,島上並無王權體統,至於無知鄉民存在。

座船上,俞大猷召集部將吩咐道:“此番大軍分四路包圍澎湖列島,要對澎湖所有島礁進行搜查,務求不放過一個倭寇。”

爲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應該要知道:用兵能消除禍亂,但也能招致禍亂,倘若恃富逞強,好大喜功,惹是生非,就會結怨挑釁,這不恰恰招惹了禍亂!

正如醫生亂開瞑眩之藥,強迫無病之人服用,雖然不至於造成身體殘疾或送命,但足以大傷元氣!

所以爲國當政者應該常講軍事,但千萬不能窮兵黷武!”

而小琉球,則根本就是個荒島,島上早年間倒是有福建人遷居過去。

俞大猷遲疑道。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爲不祥。

有了這個原因,所以之前大明水師即便發現東番島上有倭寇活動的蹤跡,往往也只是快速打擊一番就立刻撤兵,並不會真正進入東番島。

不過,隨着大股倭寇被擊潰、殲滅,這些曾經被倭寇佔據的巢穴許多都已經荒廢。

但是,真正阻止大明軍隊登島的原因,還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明確的十五個不徵之國中就有小琉球的名字,也就是此地不納入大明。

“是。”

這是一生講究“洪武”、“尚武”的老辣皇帝的“諄諄教導”,這更是朱元璋從歷史經驗教訓中得到的頓悟。

直到嘉靖四十二年,爲了應對倭寇騷擾,復設澎湖巡檢司,但也沒有真正起到防禦倭寇的作用。

即便當初曾經遷移過百姓居住,也因此朝廷禁海,島上居民得不到大陸的補給而不得不選擇離開,迴歸大明。

朱元璋雖然一生以軍事和政治作爲自己的“主業”,但他似乎特別謹慎用兵。

洪武二十年十月,在與諸將論及兵政時,朱元璋這般說道:“國家用兵,猶如醫生用藥。開了大堆的藥,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沒什麼病就喫吃藥,那可要喫壞的!

治國也如此,國家不太平,用兵來勘定禍亂。

洪武晚年,老朱皇帝生怕子孫後代狂妄、輕浮、率意用兵,從而招惹禍害,特地將自己的謹慎對外用兵之國策寫入了《皇明祖訓》之中。

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爲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指漠北蒙古).世爲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卿等當記所言,知朕此意。”

只是海禁以後,人大多已經撤回。

知道了這股倭寇藏身於澎湖列島花嶼的消息,俞大猷片刻也不能耽擱,當即吩咐平陽縣衙先把人收監,自己則是火速趕回碼頭上船,隨即船隊起航趕赴花嶼。

就是一個澎湖,泉州府都不願意花精力去管理,更何況偌大一個東番島。”

而之後的歷史,其實多少也證明了朱元璋對此的見解其實是有道理的,朱棣登基後,就違背祖訓,攻打了安南。

現在有部將提到東番島,又指出東番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對大明的影響,俞大猷就不得不考慮一下了。

思索良久後,俞大猷才下令道:“此事,我會先稟報朝廷,由朝廷定奪。

此番目標是澎湖,一切以消滅盤踞在澎湖的倭寇爲首任。

待消滅倭寇後,船隊可繞行東番島一圈,觀察其上是否有倭寇蹤跡,到時一併上報。”

俞大猷這麼說,部將大多心知肚明,這是給好聽開口子留個理由。

如果朝廷想要對東番島出手,則就會利用他們的奏疏上表述東番以被倭寇盤踞的理由,出兵東番。

是的,東番島上是有人的,只不過不接觸怎麼可能知道他們是倭寇還是原住民。

分不出來,那就只能疑似倭寇活動。

在當下,浙江剛剛遭遇了倭寇襲擊,雖然這股倭寇即將被他們消滅,可朝廷上對此肯定也會施以雷霆手段,主要就看朝中大人們是否有取東番之心。

南洋水師東行,向着大海而去。

他們不知道在他們大獲全勝迴歸大明之後,他們此行也會被載入史冊,因爲這次事件終於給了魏廣德出手的機會,名正言順把東番島,或者更應該叫做小琉球的臺灣納入中國版圖。

既然東番島上有人生活,又沒有王法體統,只是無知鄉民,自然該感受到聖人教誨,學會禮儀尊卑。

兩月後,京城收到俞大猷的急報。

魏廣德在看完戰報後,當即以此爲題寫了一份奏疏,詳盡把東番島可謂福建屏障,佑護東海安寧的作用寫出。

又着重強調東番沒有政權,雖然地廣人稀,不便管理,但朝廷可在東番島南北建立衛所,遷移衛所軍戶過去。

同時,魏廣德又摘取戰報上關於此時東番島上環境的描述,參天大樹隨處可見,鬱鬱蔥蔥。

寫這個,當然不是因爲這是一個美麗之島,而是大明現在出現缺乏上好木料的窘境

當然,這個缺好木料主要是指江南地區。

經過多年開發,此地森林已經大多被開荒,林木資源已經枯竭。

現在朝廷採辦巨木,已經多從瓊州和西南置辦,千里迢迢,運輸也極爲麻煩。

用魏廣德的話來說,明軍上島可爲當地原住民帶來聖人教誨,讓他們開慧明智,乃是大功德之事。

如果將南直隸及浙江的工部船廠遷移兩處,可爲南洋水師解決海船建造的材料難題。

在此之前,大明海船木料,大多已經是從廣西運送去浙閩船廠,運輸費用高昂不說,危險也很多。

魏廣德這樣寫,目的自然也是想把東番島打造成水師基地,使其成爲南洋水師母港。

以島上資源,完全可保證大明水師數百年的建設。

“善貸,你遷移衛所去東番,還要教化當地百姓”

內閣值房,張居正右手不斷揉搓扶手,一時也找不到什麼合理的理由反對他的話。

張居正其實也是很糾結的,上次想着開疆拓土,結果引來數千人被王杲部屠戮的消息。

開始消息被嚴格封鎖還好,可是當朝廷對遼東用兵後,消息自然是瞞不住的。

爲此,他和魏廣德都遭到了科道言官的數道彈劾。

作爲內閣首輔,他自然也是被罵的最慘的。

好在上月遼東發來捷報,王杲就縛,已經被押往京城。

最近,魏廣德的工作已經是聯絡禮部和兵部,籌備獻俘大典。

滅逆酋,本來可以不辦此事,但張居正想要通過此事,挽回一些之前丟失的臉面。

魏廣德對此也不反對,於是就這麼定下來了。

現在魏廣德又支持俞大猷去拿下東番島,雖然就張居正所知,東番島上只有少量原住民,並無什麼國主之類的,也就是大明可兵不血刃拿下此地,可私下裏張居正詢問過福建官員,大多對此不看好。

說直白點,東番島雖然大,可都是爲開發的土地,朝廷真去了那裏,必然要投入精力進行開發,資源就是海量的投入而見不到半點效益。

福建官府不知道東番島的情況嗎?

當然不是,他們知道的更早,甚至在洪武朝就已經知曉情況。

可就是考慮到投入和產出不匹配,大家都是流官,完全沒必要爲後人做嫁衣。

知道情況,張居正自然也有些猶豫。

轉念一想,拿下東番島其實也是開疆拓土,只是有個巨大的阻礙很難克服,那就是《皇明祖訓》。

魏廣德正篇奏疏,都刻意迴避了此事。

可朝廷詔書一旦發佈,朝臣可不是瞎子,特別是翰林院裏的人,他們必然會百般反對。

於是,張居正開口說道:“此事,一旦詔書發佈,朝中必然以祖訓反對,善貸可想好對策了嗎?”

魏廣德聽到張居正這麼說,淡淡笑道:“此奏疏只是不傳之祕,只在你我和宮中知曉便可。

對外,則是以兵部命令南洋水師上島剿倭爲名出兵,只後在南北設立水寨,也可對外說是防止倭寇死灰復燃。

至於遷移衛所,可徐徐圖之,以浙閩各挑選一衛所東遷,之後則是從南直隸和浙江各轉移一船廠,前後我計劃五年完成。

屆時,再有陛下昭告天下此事,木已成舟,自然也就這樣了。

同時,還可招募天下舉子赴東番島教化百姓,可以五年爲限,五年後回朝以上等補錄朝官。”

魏廣德做出這個安排,就是想要士人的響應。

去東番島教書,學生自然是東番島上的軍戶和原住民子弟。

直接以教諭身份招募,怕是許多人都不會願意去,給他們五年時間換取九年考滿,回來直接安排到縣衙擔任縣令一類的官職,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實際上,許多舉人入仕做教諭,大多隻能從縣學升到府學,之後再難存進。

像海瑞那樣,從教諭做到縣令,還繼續往上升的,那是少之又少。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跡 目錄 編輯本章 報錯

隨機推薦: 超級保安混都市大乾錦衣衛氣運監察司黑夜遊戲:從解剖詭異開始愛撒嬌的小朱雀三穿之今來白露晞戲精不小心拿了女主劇本[穿書]毒蠍美妻!gl[系統]我來自翻倒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