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冬日小說網>[清穿]給康熙當弟弟的那些年>第162章 第 162 章
閱讀設置

設置X

第162章 第 162 章

隆禧攢了一堆計劃等着彙報,又不想去御書房和其他人一起,御書房的氛圍太正經,不適合他發揮,他彙報工作要有長輩們在旁邊陪着纔行。

有長輩在旁邊看着,他撒潑打滾纔不會捱打。

臭小子的小算盤打的啪啪響,幸好皇帝不在這裏,否則的話就算旁邊又太皇太后攔着他也少不了一頓打。

太皇太后她們聽完他的雄心壯志後笑成一團,她們不太清楚外面的情況,但是知道有名的戲班子演出一次有多貴,有時候遇到節日幾家爭起來,那價格更是能高到天上去。

大戲班子的報價高,連帶着也養活了不少小戲班子,畢竟能傳出名氣的大戲班子只有那幾個,可要聽戲的卻多的很,請不起大戲班子,小戲班子湊活湊活也能聽。

但是吧,人都是心高氣傲的,沒幾個能心平氣和的接受自己是被湊活的那個,小戲班子也有一顆混成大戲班子的野心。

隆禧回來之前仔細瞭解了一番各大戲班的運作方式,那些商人的腦子是真的好使,出資資助幾個戲班子,培養幾年之後就能賺錢,只要有耐心,再加上一點眼力,這生意絕對穩賺不賠。

商賈經商全國各地的跑,戲班子也會跟着他們到各地演出,這也是崑曲能火遍全國的原因之一。

聽說蘇州的戲園子就是這樣產生的,最開始哪有什麼戲園子,隨便找個地方就能唱戲,江南水鄉嘛,最常見的就是那種搖搖晃晃的水上卷梢船。

直到商人發現其中的商機,這才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按那些徽商的說法,最開始並不是因爲什麼商機,他們單純就是想養幾個戲班子在宴客的時候充場面。

說他們附庸風雅也好難登大雅之堂也罷,左右沒人敢在他們跟前這麼說,結果一不小心,他們平時相聚的會館戲園子就成了城裏最繁華的地方。

商人啊,當然最擅長看到商機,之後的事情自然而然就變成現在的樣子了。

早些年的戲班子都是家養的戲班子,這些年戲館戲園才發展起來,如今天下太平,正是百廢待興大展宏圖的時候,不加把勁上進,等別人把肉喫光了他們連湯都喝不到。

純親王捏着拳頭一臉正氣,“太平來之不易,我輩當奮發圖強。”

太后笑着拿手戳這臭小子的腦袋,“這種話留着去你三哥跟前說,在這兒說沒有用。”

“有用有用。”隆禧笑的露出小虎牙,“額娘知道就等於三哥知道,還省得三哥聽了覺得不好意思要揍人,在額娘跟前說再穩妥不過了。”

“逃滑。”太后笑罵一句,皇帝說小阿哥們學壞都是跟這小子學的是真的一點兒都不冤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話是真真的不錯。

隆禧:……

行吧,出門一趟回來,他已經不是宮裏的小寶貝兒了。

新晉小可憐在慈寧宮陪長輩們說話順帶着蹭喫蹭喝,一直磨蹭到傍晚皇帝過來請安才停下伸向點心碟的手。

出門在外什麼都好,就是有點想念宮裏御廚做的飯菜和點心。

各地有各地的風味,偶爾嚐嚐鮮還行,一連讓他喫幾個月就不太行了,還是習慣的口味最好喫。

太后太妃們都覺得他在外面受了委屈,聽他說外面怎麼樣怎麼樣的時候沒什麼感覺,投喂的時候更覺得孩子這次是真的遭了罪。

江南繁華,可南方那麼大,也就只有江南那幾座城繁華,其他地方窮山僻壤怕是連正經菜都做不出來幾道,瞧把他們孩子給餓的。

隆禧很想說他真的沒餓瘦,誰家餓瘦了還能有他這分量,除非他之前是個走路都走不動的大胖子。

康熙帶着兒子們來到慈寧宮的時候,這邊飯菜已經吃了兩輪。

“小叔~~~”

“大侄子~~~”

“小叔~~~”

“二侄子~~~”

尾音九轉十八彎,把康熙聽的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好好說話。”

“三哥~~~”隆禧揉揉喫撐了的肚子,咧嘴笑的更開心了,“吃了沒?再來喫一頓嗎?”

快來快來,他真的一口也喫不下去了。

臭弟弟讓出位置樂呵呵招呼老哥坐過來,然後帶着侄子們去門口消食,順便給他們講故事。

等他先排練一遍,正好裏頭的哥哥也閒下來了,到時候纔是重頭戲。

無良小叔一手一個大侄子,走到門口了才忽然想起來倆侄子應該也沒喫飯,即將邁出去的腳離地好一會兒又默默換了方向,“先喫飯,喫完飯再說。”

兩個小的眼睛亮晶晶,異口同聲喊道,“我們不餓,先說再喫飯。”

康熙:……

他是不是最近脾氣好,一個二個的當他是透明人是吧?

“都給朕過來坐好!”

三個人齊齊繃緊身子,灰溜溜的回去坐好,假裝剛纔什麼都沒有發生。

只是少了一次演練的機會而已,不重要,他的口才那麼好,不需要演練也能說服偉大的皇帝陛下。

算了,看在那麼多年兄弟情的份兒上,還是等他喫完再說吧,不然他怕臭哥哥不喫飯也要追着他揍。

康熙:……

得,他就該喫過飯之後再過來。

太妃們在皇帝過來之前就結伴回了寧壽宮,這會兒慈寧宮人不多,康熙和兩位太后說了會兒話,留倆小的在這裏陪她們,然後提溜着臭弟弟回乾清宮。

慈寧宮不好動手,回乾清宮再說。

隆禧一邊走一邊看他哥的臉色,一直走到乾清宮門口也沒從那張面無表情的臉上看出什麼出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反正這是他親哥,不管他搞出什麼事兒,這條金大腿都不會放着他不管。

這糟心弟弟,一般人還真降不住。

乾清宮裏好茶伺候,康熙抿了口水,不緊不慢開口,“徐旭齡說你在南邊和商人走的近,怎麼回事?”

“三哥消息靈通,弟弟佩服。”隆禧二話不說先恭維,扒拉着自己一路上準備的各種策劃,找出要用的那個後剛想開口,就被他哥一個眼神給制止了。

行吧,不說話,反正他寫的已經很清楚了。

隆禧坐在那裏左看右看,喝了口杯子裏的茶然後嫌棄的撇撇嘴,挪到旁邊小聲問道,“顧諳達,有沒有山楂水,剛纔喫撐了。”

“七爺稍等,馬上讓小廚房去煮。”顧問行應了一聲,退出去吩咐了一句,然後回來陪無聊的小祖宗聊天。

他們皇上注重養生,喫飯從來只吃七分飽,乾清宮沒有備着消食的東西的習慣,要山楂水得讓小廚房現煮。

除了眼前這位爺,也沒哪位敢在乾清宮那麼自在。

隆禧不是個閒得住的,直接把寫着他所有奇思妙想的小本本扔給他們家三哥,一邊等山楂水一邊和顧問行嘮嗑。

出門一趟漲了不少見識,他現在天南海北的都能嘮,要是不嫌他煩,他能不間歇的說上三天三夜。

可惜今天沒逮着機會和侄子們說話,臭哥哥肯定是害怕他把小傢伙們的心帶野了纔不讓他們親近,唉,真難辦。

皇帝陛下很發愁,他很早之前就意識到他把弟弟養的過於天真,之前那小子胡鬧的時候也就算了,現在開始學着辦差,更是讓人一個腦袋兩個大。

想法不錯,就是可行性不強,朝廷內部的關係尚且還剪不斷理還亂,他現在又要主動和各地商賈合作,這是嫌百姓被壓榨的不夠厲害?

良心這種好東西不是所有人都有,也就他那傻弟弟,別人說什麼他都信,什麼出錢出力回饋家鄉百姓,這話他們說出口也不嫌臊得慌。

天底下要是那麼多有良心的人,治國還會那麼艱難?

鬧呢?

隆禧正喝着甜絲絲的蜂蜜山楂茶,眼角餘光瞥見他哥的表情不太對,立刻放下小碗開始講解,“哥哥哥,這不是胡鬧,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拿出來的對策,老徐大人和小曹聽了都說好。”

康熙挑挑眉,“徐旭齡真覺得不錯?”

隆禧頓了一下,“你怎麼不問小曹是不是真的覺得不錯?”

“因爲小曹今天下午已經說過他覺得不靠譜,就是在你面前不好意思說出來,怕打擊到你的自信心。”康熙放下手裏的東西,賣起小夥伴來毫不遲疑。

隆禧西子捧心靠在桌子旁邊,“虧我還以爲我們倆是伯牙子期,原來都是假的,小曹看上去濃眉大眼,怎麼還學人家當兩面人,哀大莫過於心死,啊,我不行了。”

康熙:……

這不比戲班子進宮搭臺唱戲來的好看?

顧問行輕手輕腳出去,讓裏頭伺候的人都去門口守着,房間裏沒有其他人看着,免得裏頭那位冷靜下來不好意思。

隆禧哀哀慼戚演了一會兒,感慨長大了就這點不好,他要還是兩三歲,現在就不是捧着心口在這裏埋怨“負心人”,而是抱着他哥的大腿放肆撒潑。

這大概就是另類的不想長大吧,不能滿地打滾兒的人生毫無意義。

長大成人的純親王壓下滿心的感慨,坐到他們家對面開始一本正經的講道理,“此事說來話長,且聽小弟慢慢道來。”

康熙擡手,一點面子也不給他留,“長話短說。”

隆禧:……

親哥!這就是親哥!

“長話短說就是,你明年要南巡,弟弟我要孝敬哥哥,提前幫你打通前路,省得一路顛簸再顛壞了皇上您那尊貴的龍體。”

康熙白了他一眼,“你哥我南巡最多就是跑到蘇杭一帶,跑不到廣東。”

真以爲他只是掃一眼沒動腦子啊?

隆禧頓了一下,理不直氣也壯,“順便,不行嗎?”

“行,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康熙聳聳肩,問道,“你知道官道是怎麼修的嗎?官府每年修繕官道和沿途驛站要花多少功夫嗎?知道修路要徵調多少民夫嗎?知道曾經有多少次民亂是因爲朝廷徭役太重引起的嗎?”

隆禧點點頭,巧了,他還真知道。

申請項目之前要做好準備,要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還申請什麼項目,肯定妥妥的被打回來。

像他這樣提前把所有的相關政策都查清楚,無論問什麼都能對答如流的纔是真正能申請下來項目的人。

官道,顧名思義,就是官方的道。

由官府負責管理和維修的驛站和路是“官路”,由民間士紳、商賈、或者當地官員自行籌錢修的路是“民路”。

尋常的路沒那麼講究,只要能走就行,官道主要方便官府人員走動和運送物資,規格質量都有要求。

前朝在官道上設立水驛、馬驛、遞運所,各省還有急遞鋪,本朝基本繼承了前朝的驛路體制,官道沿途的驛站都配備驛卒、驛馬、驛船等人員設備,還能更換馬匹和暫時住宿。

南南北北運送物資的重任之所以沒有被停止海運所影響,很大一部分功勞都要歸在他們發到的驛路體制上。

官道以京城爲中心,分別到達各省的重要城池,這是驛路的幹線,叫官馬大路。從幹線還有分達各地方城鎮的路,是驛路的支線,叫官馬支路。

各省省內的府州和府州、府州和縣、縣和縣之間都設有鋪,也就是急遞鋪,鋪與鋪之間的道路叫鋪路,也在官道的範圍之內。北方各省份鋪路都是陸路,南方部分省份有陸鋪也有水鋪,那邊水網發達,水路多很正常。

鋪路實際是驛路的擴展部分,有時候同一個地方有鋪也有驛,那麼鋪路和驛路就是重合的。有些只有驛路,有些只有鋪路,像山多的地方,山路崎嶇,基本都沒有驛路全部是鋪路。

反正都是官路,叫什麼名字不重要,能走就行,一般人也不在乎自己走的路叫什麼名字。

百姓可以走官道,不過在路上出現官員緊急出行或者運送糧銀物資的時候,所有百姓都必須得避讓,否則官府完全可以依照律令來問罪。

這年頭沒有水泥瀝青,技術落後的很,修路並不是個輕鬆的活兒,而且官道有固定的尺寸要求,“官馬大路”“大路”和“小路”三級,每一級的標準都不一樣。

早在秦朝,始皇帝就以咸陽爲中心建立起完善的官路系統,標準什麼的也記載的清清楚楚,就拿馳道來說,路面有多寬,兩側路基有多高,路邊的行道樹幾步一棵,供人歇息的亭子隔多久建一個,這些都有規定。

始皇帝已經幹過的事情,發展到現在自然完全成了體系。

所謂匠人營國,方九里,序三門。

以前建城的時候,九里的範圍就要見到都城的四邊,三個門走的人也不一樣,男子走右門,女子走左門,中間的門允許車輛通過,這大概是最早的分流管理吧。

現在沒那麼講究,主要是想講究也講究不起來,以前的城池只有九里,現在的城池九十里都打不住,再按照男子走右門女子走左門法子來分,估計城裏沒人敢出門了。

修路這事兒歸工部管,一般就是靠山喫山靠水喫水,城池裏的大路基本就是用大石頭平鋪,城外的大部分路面則是用黃土夯實,有些地方還會用熟土和米漿把土再燒一遍,這樣就不會長蟲長草。

早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還是要追溯到秦朝,那時候的官道還有路軌。軌道用木頭製成,主要是把馬車的輪子卡在裏面,可以讓趕路的速度更快。

要是換成鐵軌,再把拉車的馬換成其他動力,那就是火車啊。

難怪始皇帝一統天下要“車同軌”,馬車上路有路軌,這不統一標準還怎麼走?

官道標準嚴格,普通的路卻沒那麼多要求,基本都是在鄉間或者村子到鎮子之間,怎麼方便怎麼來,完全不在乎尺寸。

他這次出去路過了幾個江西的城池,那邊的官道好多都是石塊、石條鋪出來的,還有的直接就是山上的岩石自然形成,那句話怎麼說來着,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

官道最忌諱泥巴路,泥巴路晴天一地灰,雨天一泥漿,尤其那邊山多,要是在泥漿裏滑倒,後果不堪設想。

後世有紅燈停綠燈行,這年頭沒有信號燈,卻另有一套規章制度。

——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

除了最前面的賤避貴,後面三個全看路人的良心。

畢竟對權貴不敬權貴可以出手教訓,而路上遇到老人不讓路,只要不造成嚴重的後果,估計連譴責的聲音都沒有。

不管怎麼說,官道都得由官府來管,定時的修繕和看情況鋪新路都是地方父母官要管的事情,這也是他們政績考覈的重要部分。

要不是沒錢修,誰都想要這個好名聲。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跡 目錄 編輯本章 報錯

隨機推薦: 退婚丟了皇后寶座LOL:這是個治癒遊戲和全網黑妹妹參加綜藝後我爆紅了靈瓏戰紀腹黑爹地鍵盤給你,跪吧!天災降臨:我帶着空間囤貨十億一覺醒來變贅婿極品小農民八極拳師的異世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