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冬日小說網>張居正>第五回 頒度牒大僚爭空額 接諭旨閣老動悲情
閱讀設置

設置X

第五回 頒度牒大僚爭空額 接諭旨閣老動悲情

自張居正告假南歸,內閣並不因爲他的不在而變得冷清,相反,這密勿深禁機樞之地,較之往日卻要熱鬧得多。一來是新增了馬自強與申時行兩位閣臣,治事規模相應擴大;二來往日因張居正對屬下過於嚴苛,各衙門官員除了應召之外,一般都不會主動到內閣來請示政務。現在張居正不在了,主動要求四位閣臣接見的官員竟比先前多了好幾倍。

這天上午,張四維會見了三撥官員,談了邊防又談郡治,最後接着談甘肅茶馬司的人員增額問題。都是調劑增加餉銀賑糧的麻煩事,三輪談下來,已是精疲力竭腦袋發漲。中午內閣膳事房爲閣臣們準備了便餐,張四維嫌不好喫,每日午時過半家裏準時送食盒來。清清爽爽六菜一湯,他看了也無胃口,胡亂扒了幾口然後倒頭便睡,過了半個時辰醒來,精神氣兒又提起不少。房役擰了塊熱面巾遞給他擦把臉。這時,書辦進來稟告,說是禮部度牒司主事褚墨倫求見。按常例,除了有事關本司的要事閣臣需要垂詢而破例召見外,一個六品主事斷沒有主動求見閣臣的理由。皆因這褚墨倫是張四維的山西老鄉,又受過他提攜,攀了這點鄉誼,故褚墨倫敢於主動跑來內閣找張四維稟事。張四維吩咐書辦喊褚墨倫進來。

頃刻間,書辦領進一個身穿鷺鷥補服的官員,只見他長得肥砣砣的,才三十多歲就已過早發福腆起了肚子,這人就是褚墨倫。他是隆慶五年的進士,放榜後補了兩任知縣。去年,禮部度牒司主事李贄被張居正看中,升官兩級外放雲南任姚安知府。張四維便薦了褚墨倫進京接任此職。

褚墨倫一進值房行過揖禮坐下後,張四維問他:“你有何急事要說?”

褚墨倫答:“卑職求見閣老大人,爲的是和尚給牒的事。”

“你照章辦理就是,這種事也值得跑來內閣?”張四維顯得有些不耐煩。

“若能照章辦理,卑職就不來這裏了。”褚墨倫顯得緊張兮兮的,似乎有一大堆苦水要訴,“這次和尚給牒,弄得不好,怕要出岔子。”

“怎麼呢?”張四維略略一驚。

褚墨倫便說出事情原委:洪武皇帝開國之初,鑑於天下寺廟自行披剃的僧人太多,遂於禮部專設一個度牒司管轄此事。和尚最初的定額是大府五十名、小府三十名、州二十名、縣十名,不準超額。每位僧人需有度牒司頒發的度牒作爲憑信以備官府查驗。凡查出沒有度牒的私自剃度的僧人,一律拘押審驗發邊外充軍永不詔赦。度牒每三年頒發一次。全國各地寺廟僧人,須經當地官府覈准,持官衙文書來京經過考試領取度牒,所考內容無非是佛家戒律叢林制度菩提經義之類。每次發給度牒數額以一千人爲宜。凡持度牒者,官府例免丁銀伕役。居宮道士,比照僧人辦法管理,只是數額尤少。此項法令一出,度牒便奇貨可居。不管什麼人,一入寺廟便有人供養,又免了伕役稅賦之苦,何樂而不爲?於是不但天下流民,就是尋常百姓人家,也莫不想人上託人保上託保鑽路子擠進緇衣羽流之中。弄一張度牒,於暮鼓晨鐘之中過那種不耕不稼風雨無欺的清閒生活。洪武之後,雖朝代更替君王好惡不同,但度牒卻永遠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聖紙”。洪武初年,每領一張度牒須交本銀一兩。到嘉靖時,這本銀漲到了十兩,依然是萬人爭搶。儘管朝廷增加了度牒數額,孝宗時增至每屆三千名,嘉靖時減少,亦有一千五百名。但不管增額多少,總是一個供不應求。許多人爲了弄到一張度牒,不惜花大本錢去賄賂當事官員。久而久之,發放度牒也成了炙手可熱的權力。多少當路政要都染指其中。萬曆元年,深知箇中弊端的張居正,惱恨度牒發放太濫,一來助長了民衆的好逸惡勞之心,導致勞力減少;二來不法官員藉此機會從中牟利。因此他奏明皇上,將度牒發放由三年改爲六年一次。上一次發放度牒是隆慶六年,一晃六年時間過去,今年該發放度牒了。一過春節,禮部就移文各省,申明今年發放度牒的要求及各省名額。張居正請示皇上,將此次發放度牒的名額控制在兩千人,並讓閣臣張四維督責此事。張四維指示主辦的度牒司將其中的一千六百個名額分到各省,而留下四百名作爲機動。他知道這種事兒斷不了有說情的,先留下一些空額,以免到時被動。但是,待各省按規定於三月十五日之前將預備領牒的僧人聚到京師,人數竟達到了五千餘人。除每個省都有大量超額之外,還有一些僧人拿着這官那官的函札前往度牒司尋求照拂通融。這些拿條子走捷徑來的,竟也不止一千人。褚墨倫感到不好辦,於是跑來找張四維討主意。

張四維早就料到度牒發放不會一帆風順,但沒有想到一下子多出這麼多人來。他知道這些多出的人每個人後頭都有貓膩。前天夜裏,山西省領隊前來辦理此事的官員跑到他府上拜望,希望他照顧家鄉,多給一百個名額。張四維嫌他要得太多,只給了他八十個名額,那官員倒也識相,當下就留下了兩千四百兩銀票。張四維假意推辭一番,然後說一句“下不爲例”就算笑納了。一個名額賣三十兩銀子,這還不包括中間人的好處,試想一下,兩千張度牒能賣出多少錢來?地方上的撫按藩臬郡邑守丞,恐怕都會從這裏頭賺一把外快。京城各衙門的官員,凡有權勢的,也莫不想插上一手。想到這一層,張四維瞅了褚墨倫一眼,定了定心神,才笑着問:

“這幾日,恐怕你褚墨倫的家裏,門檻都被人踩爛了。”

“張大人說得不假,”褚墨倫一開口說話就顯得語氣生硬,他想說得緩和一些,結果聲音更難聽,“只要卑職散班回家,一跨進門檻兒,就見屋子裏頭像開堂會似的堆滿了人,相識不相識的都湊一堆兒朝咱作揖,大傢什麼都不說,但都心知肚明,誰都是爲度牒的事,咱心裏煩透了,卻又不好開趕。”

“爲啥?”

“既然敢登門,必定都有後臺撐着。”

張四維正想知道詳情,便把身子俯過去,低聲問:“都有哪些人?”

“最不能得罪的,咱給您張大人數三位。”褚墨倫的表情越發古怪了,他扳起指頭數着,“第一是皇上的母舅、武清伯李偉的兒子李高,他差管家來,點明要一百張度牒……”

“他口氣這麼大?”張四維插話問。

“是啊,誰叫他是國舅爺呢!”褚墨倫感嘆着,一副沮喪的樣子。

“第二個呢?”

“第二個是馮公公的管家徐爵,他要的數也是一百。”

“唔,第三個呢?”

“第三個嘛,”褚墨倫下意識扭頭看了看值房虛掩着的門,輕聲問,“馬大人是否就在對面?”

“是啊,”張四維的值房對面正是新任閣臣馬自強的值房。他忽然像是明白了什麼,用手朝對面一指,問:“你是說,第三個是他?”

“不是他,是他的小舅子,這個口氣小一點,開口要的是五十個。”褚墨倫做了個鬼臉,雙手一攤,無奈地說,“馬大人剛剛離開禮部尚書的位子,又榮升閣臣,說什麼,卑職也不能過河拆橋哇。”

張四維點點頭,不禁由馬自強想到新任禮部尚書萬士和,此公從南京禮部堂官任上調來,很得張居正信任,於是問道:

“你們新堂官萬大人是何態度?”

“卑職請示過他,他只說按章辦事,餘下再也不肯聽卑職稟報。卑職猜他的心思,這件事是在他上任之前定下的,當時的禮部尚書是馬大人,自應還由馬大人負責。再加上首輔大人亦把此事交給你張閣老督責,他萬大人就乾脆不伸手,落得清閒。”

“萬大人知道這是一團渾水,所以不肯攪和,”張四維說話素來不帶感情,因此聽不出是褒是貶,這會兒他接着問,“你說的緊要人物,就是這三個?”

“是。”

“閣臣裏頭,再沒有人打招呼了?”

“沒有,呂調陽大人向來葷腥不沾,申輔時大人謹小慎微,加之他從來與禮部沒關係,所以說不上話。”

張四維問話的目的並不是指呂調陽與申輔時,聽了褚墨倫的回答,他乾脆挑明瞭問:

“首輔身邊有什麼人找過你嗎?”

“沒有,”褚墨倫說着,朝張四維擠了擠眼言道,“張大人,聽說去年冬上,首輔因他的管家遊七娶了戶科給事中孟無憂的妹妹做了小老婆,頓時衝冠一怒,動家法打斷了遊七的一條腿,還把孟無憂連降三級調往雲南。管束如此之嚴,首輔的身邊人哪裏還敢造次。”

張四維信奉“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對張居正的做法大不以爲然,但他不肯在褚墨倫面前表露,便轉了個話題問:

“上次撥出二十個名額由你處置,都用完了?”

“甭說二十個,就是二百個也不夠呀。”褚墨倫苦笑了笑,又感激地說,“不過,卑職很知足,張大人就是一個名額不賞,咱還不得辦事?”

“你嘴巴倒甜。”

張四維一言未了,兩人都會心地笑了起來。不過,張四維很快就收斂了笑容,憂心忡忡地問:

“五千多名僧人齊聚京師,爭搶兩千張度牒,僧多粥少,稍一不慎,就會惹出禍事。”

“正因爲如此,卑職才急着來向張大人稟報。”褚墨倫頓時又緊張起來,把雙手交叉放在凸起的肚皮上,那樣子看上去很滑稽,他焦急說道,“這些僧人敢來京師,肯定都是使了大把的銀錢,如果花了錢又弄不到度牒,包不準會有人尋死放潑打官司告狀。別看這些禿驢平常敲着木魚一口一個‘阿彌陀佛’,真正逼急了眼,一樣變成瘋狗咬人。”

“這種事情最好不要發生,”張四維沉吟着問道,“你是執事者,你想到什麼好主意沒有?”

褚墨倫晃了晃臃腫的身軀,言道:“卑職想了一個主意,但不知是不是好主意。”

張四維手一指:“你講。”

褚墨倫說:“卑職想給皇上寫一份摺子,請求再增加一千份度牒,把京官們的那些條子對付過去。”

這個主意早在張四維的意料之中,但是他感到把握不大。他擡手揉了揉酸澀的眼皮,問:

“增加一千份度牒,該照顧的就都能照顧,但是,皇上會同意嗎?”

“皇上聽三個人的。第一是李太后,咱們當朝的聖母到處捐資修廟,多剃度幾個和尚,料想她不會不同意。第二個是首輔,現首輔正好回家葬父,他即便不同意,也與皇上說不上話。第三是馮公公,他的管家徐爵插手了這件事,諒他也不會站出來殺橫槍。”

張四維聽了褚墨倫的話,在心裏頭反覆權衡,覺得辦成此事最大的障礙還是張居正。以他一貫獎勤罰懶的思路,他肯定不會同意增額。但轉而一想,多增加一千個和尚,放在全國範圍來考量,終究是小事一樁。如果皇上真的同意增額,張居正日後知道,也未必會爲這件小事與皇上翻臉。不過,爲了穩妥起見,他決定就此事先去請示呂調陽。張居正走後,內閣由他臨時牽頭,一旦取得他的同意,就等於找到了一面擋箭牌。主意一定,他便對褚墨倫說:

“你這主意不妨一試,你先回去寫摺子,咱這裏瞅空兒,也與呂閣老先行通氣。”

褚墨倫剛走不一會兒,張四維就來到呂調陽的值房,他剛推門進去,就發現呂調陽蠟黃的臉上泛了一點兒喜氣出來。

“呂閣老。”張四維喊了一聲。

“啊,是鳳盤兄,來,請坐。”

呂閣老說着起身離開文案後頭的坐椅,踱到前面來與張四維對面行揖而坐。這呂調陽長張四維八歲,已經六十歲開外,一年到頭總是個病蔫蔫的樣子,說話做事都打不起精神。不過,這老頭子待人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哪怕再熟的人,一天見過多次,每次也不少一點兒行揖遜讓的禮敬。呂調陽剛坐定,又起身從文

案上拿出兩張內閣專用文紙遞給張四維,說:

“你來得正好,不穀這份條陳,正想請你過目,幫我斟酌斟酌。”

張四維接過文紙,只見上面寫道:

世之築城,必建譙樓。此乃漢之遺風。譙樓者,謂門上爲高樓以望也。譙樓內每懸巨鍾,昏曉撞擊,使城民聞之而生儆惕之心。天下晨昏鐘聲,數皆一百零八,而聲之緩急、節奏,隨方各殊。杭州歌曰:“前發三十六,後發三十六,中發三十六,聲急通共一百八聲息。”薊州歌曰:“緊十八,慢十八,六遍湊成一百八。”益州歌曰:“前擊七,後擊八,中間十八徐徐發,更兼臨後擊三聲,三通湊成一百八。”此三種擊法,爲天下南北譙樓鳴鐘擊奏之藍本。大內紫禁城譙樓之擊法,與薊州擊法,庶幾近之。

擊鐘之數,爲何一百零八,此乃暗合一年氣候節律也。蓋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三者相加,正得此數。釋氏念珠數亦一百零八,轉借此義也。又紫禁城譙樓每次擊鐘前,必先奏以畫角之曲。曲有三弄,乃曹子建所撰。初弄曰:“爲君難,爲臣亦難,難又難。”次弄曰:“創業難,守成亦難,難又難。”三弄曰:“起家難,保家亦難,難又難。”此畫角三弄,蓋提醒君臣,不忘創業守成之義,一言一行,必欲盡忠國事。

張四維將這文章從頭到尾細細閱讀一遍,卻不知來由,便狐疑問道:

“呂閣老,您說這是條陳?”

“是啊,是給皇上的,尚未定稿。”

“皇上爲何要這個?”

呂調陽便說了事情的起始緣由:昨日,皇上遣乾清宮值事太監魏清到他的值房傳達聖諭,說王皇后每夜聞聽紫禁城譙樓鐘聲,都是一百零八響,這裏頭有何講究,望能告之。呂調陽接旨後不敢怠慢,翻箱倒櫃地找書蒐證,忙乎了一天後,才寫出了這份條陳。

張四維弄清了事情的來由,不由笑道:“虧您呂閣老學富五車。不然,斷然寫不出這份條陳。王皇后這問題看似平常,實很刁鑽。不信,就這譙樓鐘聲的來歷考考百官,恐怕沒有幾個人答得出來,不說別人,就說咱自己,也是兩隻眼睛看鍋底兒,一抹黑。”

“其實也沒有什麼難事,多翻書就行。”呂調陽臉上顯出一種怡然自得的神情,“就這份條陳,不穀查找了曹昭的《格古要論》,郎瑛的《七修類稿》,甚至佛氏的《楞伽經》等書,才找出敲鐘的根由。”

張四維一半是奉承一半是實話,讚道:“呂閣老學問博洽,閣臣中,恐怕只有前朝的李西涯可以與您相比。”

呂調陽彷彿觸動了什麼心思,嘆道:“當初洪武皇帝廢除宰相而設內閣輔臣,其本意是替皇上擬製文告,回答皇上一時想不清的事體,實際上是備顧問之職。閣臣用自己的學問取信於聖主,可是到後來,這閣臣的職責變得混淆不清。到近朝,特別是夏言、嚴嵩之後,簡直就同宰相無異。洪武皇帝若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張四維從呂調陽的話風裏聽出某種難以言表的怨氣。這也難怪,他自隆慶六年被張居正薦拔入閣,這六年來,基本上是在張居正的陰影中討生涯。前朝內閣,雖然以首輔爲重,但餘下閣臣分職其責,都有一塊實打實的權力。即便如高拱這樣威權自用的宅揆,依然讓張居正分管了兵部與禮部。這張居正卻大不一樣,京城各大衙門,天下各府州縣,哪個衙門要辦的大事,必欲經過他的同意纔可行文。無權並不等於清閒,一些無關痛癢諸如調解是非行文建制的小事,都堆在呂調陽頭上,讓他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這種局面的形成,固然同張居正專權有關,但也不全是他的責任。在小皇上的腦子裏,“一切聽憑張先生做主”的觀念已根深蒂固。這次增加馬自強、申輔時兩位閣臣,皇上乾脆諭旨他們“隨元輔入閣辦事”便是明證。身爲閣臣而不能參與決策,呂調陽的尷尬可想而知。他雖然自甘淡泊隱忍爲先,但畢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難堪的事發生多了,心中的芥蒂也就越聚越多。特別是去年冬,“奪情事件”發生後,翰林院一幫詞臣穿着大紅袍子跑到內閣向呂調陽拜賀,意爲張居正若去職,呂調陽可順理成章遷升首輔。這事兒本與呂調陽無關,但畢竟發生在他身上,張居正知道後極爲不高興,好長一段時間見了呂調陽都緊繃着臉,害得呂調陽親登張居正的家門主動檢討,張居正的態度才稍有緩和。張四維入閣不到兩年,對張居正牢牢控制權力不肯讓人分享的感受比呂調陽更爲強烈。但懾於張居正的威勢,他從來都不敢有一絲半點兒的表露。這會兒聽了呂調陽的牢騷,他也只是皮笑肉不笑地答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又何嘗不是一朝制度。當今皇上登基時才十歲,自然得有一個勇於任事的宰輔擔當攝政的角色。”

“是啊,這也是天意。”呂調陽無可奈何地感嘆一聲,臉上又顯露他慣有的漠然。

扯了半天“撞鐘的事兒”,張四維並沒有忘記自己前來的目的。於是,他變着法兒引出話題:

“呂閣老,你在條陳中說,釋氏的念珠之數,是因鐘聲的一百零八響而借用。這一點,恐怕大多數和尚都不知道。”

“和尚們也不必知道。”呂調陽笑道。

“這次和尚度牒,要出題目考他們,我看,就把念珠之數的來歷這道題加進去。”

“這是偏題,不能這樣考他們。”

“題目不出難一點,讓多數人順利過關,恐怕事情就更難辦理。”

“爲何?”

“呂閣老大概有所不知,今年共有五千名和尚聚集京師來考度牒。”

“怎麼有這麼多?”

“往常三年頒一次度牒,現改成六年,積下來的人數就多。方纔度牒司主事褚墨倫跑來找我訴說難處,主要是名額太少,難以照顧。”

“照顧,照顧誰呀?”呂調陽不解。

“唉,當今皇上的生母李太后篤信佛教,天底下想當和尚的人就多,還有一些當路政要,有權勢的人物,也想借此機會做功德,都寫條子到褚墨倫那裏要度人出家。”

張宏一進門就和張四維嘮嗑子表示親熱,呂調陽一旁看着心裏很不舒服,他早聽說張四維同璫宦打得火熱,這下算是眼見爲實。

呂調陽雖然迂板,但也知道度牒發放中的幕後交易。從一開始議這事,他就躲得遠遠的。他現在的心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張四維既然找上門來,不管怎麼着總得搪塞一下,便說:

“首輔讓你分管此事,該拿什麼主意你就拿唄。”

“褚墨倫的意思是能否上折懇請皇上增加名額。”

“如此甚好。”

“那麼,呂閣老同意如此辦理了?”

“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你定奪就是。”

呂調陽一味推諉,但既有了這個口風,張四維也就滿足了,正欲起身告辭,忽見有人撩起了門簾兒。兩人扭頭一看,進來的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張宏。

“啊,是張公公,”張四維站起來一揖,笑道,“自那天在真空寺你代表皇上設宴給首輔餞行,一晃五六天了,都沒見着你,這一向忙些什麼,每天早上的雲雁功,你還在練嗎?”

“練,怎的不練,”張宏順着做了一個雲手,大模大樣回答,“我早年落下個結腸的毛病,內火重,常常一連幾天拉不出屎來,現練了半年雲雁功,竟把這毛病給練好了。張閣老,咱勸你也練一練。”

“好,等啥時有空兒,請你來教我。”

張四維說着,打了個拱就要告辭,張宏忙攔住他,道:“張閣老不要走,皇上要奴才來對呂閣老和你傳達諭旨。”

張宏一進門就和張四維嘮嗑子表示親熱,呂調陽一旁看着心裏很不舒服,他早聽說張四維同璫宦打得火熱,這下算是眼見爲實。但當他乍一聽到“諭旨”二字,便也顧不得再作他想,立馬就從椅子上彈起來,一撣官袖提起袍子就要跪下接旨,張宏伸手將他攔住了,一笑算是表示了敬意,言道:

“呂閣老不必行大禮,皇上着奴才傳的是口諭。”

呂調陽便侷促地站在那裏,張宏瞄着他,用傳旨時的那種嚴肅口音一字一頓說道:

“皇上口諭:說與呂閣老、張閣老知道,元輔張先生離京歸鄉葬父這三個月內,凡遇各衙門所奏一應大事,你們不得擅自處置。重要奏疏要傳給元輔看,由他秉斷。”

說到這裏,呂調陽以爲口諭已完,便躬了躬身子,蹙着眉頭說道:

“臣呂調陽遵旨。”

“呂閣老,還沒有完哪,”張宏接着又道,“第二道諭旨,說與內閣:朕大婚之後,尚未賞賜內臣,着你等知會戶部,調銀二十萬兩入內廷寶鈔庫,欽此。”

“這……”

呂調陽一下子愣住,張宏傳旨完畢,沒來由地高興起來,一拍巴掌,盯着呂調陽幾乎全白的鬍子說道:

“呂閣老,調銀子的事萬不可耽誤,咱們一萬多名內侍,都等着皇上的賞賜哪。”

張宏說完朝張四維擠了擠眼,然後高打一拱飄然而去。呂調陽盯着他的背影,忽然一跺腳,怒氣衝衝言道:

“皇上大婚,你一個奴才,憑什麼得賞銀。”

“正因爲是奴才,纔想着要得賞銀呀!”

張四維語氣中帶着明顯的嘲弄,呂調陽白了他一眼,咕噥道:“皇上這道旨意,思慮欠妥。”

“爲何?”張四維問。

“太倉銀用於國事,若調去賞賜內臣,豈不變成了皇上的私房錢?”

“是呀,此旨一出,定會招致非議。”

“如此說,不穀須得寫一道抗疏。”

“寫給誰?”

“寫給皇上。”

“呂閣老,葫蘆在牆上掛着,您何必非要摘下來掛在自己脖子上呢?”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皇上的第一道口諭,您忘了嗎?”

“哦?”

呂調陽像被人兜頭潑了一盆冷水,一下子癱坐在椅子上。張四維冷笑一聲,悻悻然說道:

“說到底,皇上只信任首輔一人,咱們在內閣都只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是呀,”呂調陽長嘆一聲,淒涼言道,“不穀老了,不中用了,明日就給皇上寫手本,請求致仕回鄉。”

“呂閣老,皇上對你還是信任的,不然,怎麼會問你譙樓上的鐘聲呢?”

“如果首輔在,皇上就不會問我了。”呂調陽枯澀的眼眶忽然溼潤了。他垂下腦袋悶了半天,又擡起來問,“鳳盤兄,皇上要銀子,你說這事該如何處置?”

“這樣大的事情,你我怎能做主,還是讓首輔做主。”

“他不在啊?”

“這個好辦,”張四維訕笑着,眼眶裏射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刻毒的光芒,“按皇上的旨意,凡有重大決策之事,將奏本移文等一應公函,一律六百里加急傳給首輔。”

呂調陽想了想,搖搖頭嘆道:“看來,也只有如此辦理了。”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跡 目錄 編輯本章 報錯

隨機推薦: 震驚!開局成爲女帝契約者溟海仙尊莫海降龍神捕我有一個沙雕狐仙老婆從天后演唱會出道海賊之開局垂釣琦玉體質朕靠萬人迷保命[穿書]洪荒:從柳樹開始簽到在敵營監獄看大門[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