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冬日小說網>獨孤之後復孤獨>英雄熱血祭蒼茫
閱讀設置

設置X

英雄熱血祭蒼茫

呂文煥極不情願地帶人去包抄襄陽城的後路,路上走的特別慢,這就給郭襄等人離開,留下了足夠的時間。

原來這是阿術故意安排的,讓其他人去圍堵襄陽城,他們必然會將出城的人趕盡殺絕。而讓呂文煥去,既可以給出城的人一條活路,又能讓呂文煥藉此機會立下功勞,以後更好地在蒙古軍中做事。

呂文煥畢竟是自己主動投降了敵人,確實理虧呀,所以圍堵襄陽時,他的態度非常消極。蒙古軍對所有抗拒之人都不會手下留情,何況是對他這個堅守六年,殺了無數蒙古人的大宋名將。

後來的呂文煥總體來說混得還不錯,忽必烈對他一直相當的客氣,還派他參加了不少對外作戰。甚至有人誣告他意圖謀反的時候,忽必烈想都沒想,就判了那個人誣陷罪。

其實在宋朝時,呂文煥的官階並不高,守襄陽時他僅爲知襄陽府兼京西安撫副使,他出身宋末著名的武將團隊呂氏家族,在鎮守襄陽以前也曾經略過貴州地區,還在鄂州、四川等戰場與蒙古軍作戰,累建功勳,皇帝給他的嘉獎令中評價甚高。

當時呂文煥並不是京湖戰區的最高統帥,最高統帥是呂文德,也是呂氏軍事家族的一員。

呂文德雖對宋守土有功,但過於貪財且目光短淺,在襄陽之戰中,他至少犯了兩個錯誤,一是爲小利而同意蒙古人在襄陽城外設置榷場做買賣,後來竟然同意他們築城牆於襄陽東南,致使後來南北援軍受阻城下。

呂文德所犯的另外一次錯誤是蒙古人已圍困襄樊,並築寨以作長期之備,呂文煥報呂文德請求趁蒙古築寨未成之時,夾攻破敵。

但呂文德不聽,自持“兵儲支十年“而否決了呂文煥的提議,直接導致襄樊被蒙古大軍圍得水泄不通,史載,聽說他這種說法後,蒙古軍中“識者竊笑之“。

呂文煥對他這兩次重大失誤是有清醒認識的,不厭其煩地勸了好多回,但無奈呂文德根本聽不進去他的話,他也只能暗自傷懷。他也曾六次主動出擊,想突出重圍,但均無功而返。

其實當時大宋朝庭也對襄樊戰事十分地看重,曾組織過不下十次增援,總兵力超過三十萬人,但所有這些增援的人馬,都沒能總衝破蒙古大軍設在城外的壁壘,甚至連一次戰勝的紀錄都沒有,呂文煥只能“南望慟哭“。

在他做了所有的努力,他可以死,但是他不能看到身後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如同樊城那般,成爲死寂一般。所以最後在確認不會動百姓的情況下,他和兒子一起,打開了他們曾經不想放棄的城門。

爲了不讓更多的百姓受害,他主動請命,去勸服他的同僚。忽必烈確實用了很多宋的官員,百姓也都重新過上安穩的生活。

一說起投降叛國的人,世人對他們大多都是鄙視的態度。在很多時候,這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擡不起頭來,甚至還會影響後世人對於他們的看法。

對於忠心耿耿的忠臣,那些投降的人更是讓人產生厭惡。在很多人都眼中,這兩類人是不可能共存的。不過,在有些時候,可能這相反的兩種人,都是會發生在一個人的身上。

呂文煥就是那個讓人感覺十分矛盾的人,他曾經也想做一個忠臣,成爲大宋王朝的頂樑柱,爲大宋王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現實面前,理想總是不堪一擊,他最終成爲了自己也看不起的那類人,迫不得已的。

不管他呂文煥怎麼樣,他前途如何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郭靖黃蓉夫婦二人仍然沒有放棄襄陽城,仍然在抵抗着如潮水般衝進來的蒙古人。

他呂文煥可以投降蒙古人,郭靖絕對不行,母親李萍爲了讓他保全民族氣節,寧願一死,也絕不讓他爲蒙古人所驅使,去替他們攻打大宋。

爲了替父報仇,他獨自南下,從此開始了一段傳奇般的經歷,在性格方面,他有些呆、傻、蠢、木訥、不善機變,可那只是表面現象,後來的他越來越沉穩,逐漸演變到以不變應萬變。

他所表現出來的以”仁“爲核心的質樸厚道,在中原武林幾乎人見人愛,許多武學大師都願意教他武功,這是他習武的內在基礎和優勢。

在武學方面,他表面上看起來是記憶差,反應慢,接受愚鈍,學不會精巧招式,可是他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既然精巧的招式無法熟練掌握,那就根據自身的條件尋求轉變,不如擇其能學而學,用心專一而不貪多,持之以恆而能循序漸進,以勤爲徑而終能從漸悟到頓悟的大智若愚的武學境界。

可是空有武學境界,郭靖是不可能成爲大俠的,他明白“天下爲懷,蒼生爲念”纔是俠的最高理想。

在民族衝突極其尖銳時,他把人民的苦難放在第一位。他的仁心義膽,是以天下百姓的生死存亡,與民族國家的安危禍福爲念,從而大義凜然,大氣磅礴。

而且這樣一位大英雄令人欽佩之處,不僅在於他戰勝了自己天生的資質愚鈍,他以博大的胸懷與堅強的意志,練成的絕世武功;而且在於他超越了一己的私家恩怨,成爲了一個奮不顧身,甚至可以說是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大英雄。

郭靖的一生,是毫無缺點的,是極度完美。他對父母孝,對國家忠,對愛情貞,對朋友義,對子女愛。

連楊康這樣的壞蛋死了,他也會耿耿於懷,親自爲楊康的兒子取名爲“過”,取字爲“改之”,希望楊過和他一樣。

郭靖是大俠,不但在江湖上稱俠,而且爲國爲民,俠之大者,萬民稱頌。郭靖對敵時,雖死不屈,一生之中,未曾玩過半點花樣,說過半句假話,行過半點詭詐。

可是現在襄陽城大門已經被人打開,他也只能全力抵抗,由於實力過於懸殊,郭靖與妻子黃蓉很早意識到襄陽城終會失陷、大宋王朝遲早將滅於蒙古人的手中,他們既不願意開門投降,也不願意棄城而走,經過深思熟慮,夫妻二人決意城破之日,以死殉國。

破虜想起父親曾經屢次對他耳提面命,不厭其煩地講家國大義,講爲國爲民,如今的他,正在眼睜睜地看着年過半百的父親,在這已經淪陷的襄陽城,與源源不斷的蒙古大軍殊死搏鬥,明知不敵卻誓死不退。

以往的蒙古發起衝鋒之前,會派出弓箭手,朝敵軍瘋狂射箭,可現在看到對面的人是郭靖,沒有人願意用弓箭射向他。

忽必烈非常敬重郭靖的爲人,屢次三番地想勸郭靖不要與自己對敵,他很想好好地替父親去照顧郭靖,哪怕他不願意爲己所用,看在他與父親託雷結拜的份上,也斷斷不會難爲他。

蒙古大軍雖然與郭靖敵對多年,但是郭靖俠義爲懷,武功蓋世早已傳遍蒙古,所有人都很敬重他。破虜看到蒙古人雖然進了襄陽城,卻不再把弓箭作爲進攻手段,心中早已明白了一二。

他轉身對郭靖道:“父親,蒙古人有意保全你的性命,我們不如就此撤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以後豎起義旗,再伺機而動,奪回襄陽也未嘗不可。”

郭靖聽了破虜的話,心中甚是酸楚,想起自己多年經營,苦心孤詣纔有了“俠之大者,爲國爲民”這般的感悟。

這時的郭靖早就已經熱淚盈眶,他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義正辭嚴地去跟破虜講人生理想,講家國大義,現在不是掰扯這個的時候。

他想了許久,才轉身指着身後的人說道:“我多擋蒙古人一會,能夠突圍出去的人就會多幾個,我們撐得越久,他們活下來的希望就越大。”

破虜何嘗不懂父親的心思,郭靖將范文正公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一直掛在心上,范文正公的人生信條他一直都銘記,他也結合自身實際,將“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發揚光大。

整個中原武林,都知道有郭靖這樣一個江湖人士,以高超的武藝和大公無私的品格讓人折服,情願隨他一起義守襄陽。

多年堅守,襄陽城已經與郭靖融爲一體,深深地打上了他俠義的烙印。江湖人稱去襄陽的人不知道郭靖,跟沒去一樣。連丐幫、全真教都願意傾巢而出,這兩個可是江湖上響噹噹的大門大派,小門派更是不勝枚舉。

眼見襄陽城危急,各個門派掌門人很早就把掌門信物託付給可靠的人,並立下重誓,如果掌門人戰死,由門下輩分最高的人接任,如果本門全軍覆沒,則由受託之人接任掌門,各大門派選定的傳信人都在蒙古人沒有合圍之前,被郭靖派人送往各自的大本營。

在各大門派確保本門傳承無憂之後,所有人都在郭靖面前請願,願隨郭靖鞍前馬後,至死方休。

破虜看着父親與那些江湖人士,雖不拿朝廷一分一毫的俸祿,卻爲這個國家,爲天下蒼生拋頭顱灑熱血,既然不能守住襄陽,那就血祭蒼茫。

此時此刻的郭靖,身後有黎民百姓,身前有蒙古大軍,身邊有親人戰友,他不孤獨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跡 目錄 編輯本章 報錯

隨機推薦: 校霸的小跟班軟乎乎的帶着拼夕夕去古代王爺,小主子又開始作了!災變降臨:我能模擬生存率重生:拯救校草同桌聽說你們在等我離婚歷歷君心網遊:神級選擇,我開擺就變強!傲世狂尊陳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