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开隋>北周(公元557-580年)官制和军制详解
阅读设置

设置X

北周(公元557-580年)官制和军制详解

很多读者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不太熟悉,很多官爵和称呼,现在看到,往往有些脱节。因此,我查找了一些史料,汇总成了北周官制详解,供大家交流熟悉。

这篇文章在扑街作品开隋小地主已经发过了,现在用于开隋,就表明是同一个历史背景。但在情节和冲突设计上,更多地按照读者建议的角度来写,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1、六官制的发展过程

北周官制,刻意仿古,效周礼六官之制。

周书文帝纪下说: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春正月丁丑,初行周礼,建六官。初太祖即宇文泰以汉魏官繁,思革前弊,大统中,乃命苏绰、卢辩依周制改创其事,寻亦置六卿官,然为撰次未成,众务犹归台阁。至是始毕,乃命行之。

西周的六官制度,是适应西周当时的社会制度,即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一种制度。西周的太宰,最初本职是宰牲官之长。在殷代之初,伊尹以滋味干汤,后来做了宰相。西周也以太宰为宰相。太宰的本职,实际就是周天子的宫内大臣或奴隶总管。只有在周天子下了“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的命令之后,太宰才有权总摄五府,变成冢宰。

所谓“五府“,是指地官司徒府、春官宗伯府、夏官司法府、秋官司寇府、冬官司空府而言。五府都得接受冢宰的命令,冢宰就由宫内大臣或奴隶总管变成和后世内阁首相相似了。

这套西周奴隶社会的官僚体系,宇文泰本想原封不动地把它搬到自己的政权中,这自然会碰到一些困难。所以北周的统治者,没有机械地袭用周礼的六官制。

例如军队的建设,六军禁卫和府兵制度,并没有因实行周官制而打乱;又如地方官制自总管、刺史、郡守、县令至党正、里长等一套组织,也依旧原封不动地保存了秦汉时期的官僚体系。

北周初年,宇文护任太师,大冢宰,政自护出,军政大权都操在宇文护一人手里。

这时“五府总於天官“,六官制还显不出它的弱点来。到了周武帝宇文邕亲政以后,情况就不同了。

中央集权国家大权不容旁落,一切军政大权都得由皇帝直接操纵。於是,武帝杀掉宇文护,任其弟大司马齐王宇文宪为大冢宰。周书齐炀王宪传载,武帝以宪“威名过重,终不能平,虽遥授冢宰,实夺其权也“。

从大司马迁大冢宰,应该说是升了官,而传记说“实夺其权“,是因为大司马有军权,迁为大冢宰后,如果皇帝下“五官总於天官“的诏令,那就有宰相的实权,比大司马的权力更大。如果没有下“五府总於天官“的诏令,那末大冢宰只能算是宫内的大臣,不成为首相,只是有名无实的职官。

五府不总於天官,大冢宰没有实权,皇帝把国家的最高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虽然日常性的政务工作仍由六官来处理,但大事的决策,则必须要与皇帝很接近的官僚才能参预。这样,天官的御正大夫,“任总丝纶“,就成为中书监、令之任了。纳言大夫,出入侍从,就成为门下待中之任了。春官的内史,由于“朝政机密,并得参详“,地位也显得非常重要。

北周后期,在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方面,表面上尽管是周礼一套六官制度,实际却是沿袭魏晋以来所形成的三省制度。

2、六官制自西魏起发源

西魏时候,执政的宇文泰曾命苏绰、卢辩用周礼所载官制改造西魏官制。

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正式实行。

第二年,北周取代西魏,官制则不变。

官品分为九命,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以九为上。禄秩以石计算。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九命。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正八命。

三公三孤皆为“论道之官“,不与实政。

中央政务由按周礼设置的“六官“主持。

所谓六官,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六官各置一府,长官称卿,合为六卿,均正七命。

天官府长官大冢宰卿,地官府长官大司徒卿,春官府长官大宗伯卿,夏官府长官大司马卿,秋官府长官大司寇卿,冬官府长官大司空卿。

六卿主持中央政务。

天官府大冢宰统司会、宗师、左右宫伯、御正、纳言、膳部、太医、太府、计部等。

地官府大司徒统民部、载师、师氏、保氏、司仓、司门、司市、虞部等。

春官府大宗伯统司宗、守庙、典祀、内史、礼部、太中、乐部、太卜、太祝、司车辂等。

夏官府大司马统司马、职方、吏部、司士、司勋、左右武伯、兵部、大驭、司右、司射、驾部、武藏等。

秋官府大司寇统司宪、刑部、掌朝、布宪、蕃部、宾部、司要、司调、田正、司隶等。

冬官府大司空统工部、匠师、司木、司土、司金、司水、司玉、司皮、司色、司织、司卉等。

分设上大夫、中大夫、大夫、上士、中士、下士。

北周初年和北周末年,天官府权力极大,其余五府之事总于天官。

此外还有大前疑、大右弼、大左辅、大后丞以上称四辅、大丞相、总管等官称。

要知道的是,后周改革官制与王莽改官制一样,充满着复古思想,但魏晋以来三省制度的发展已不可逆转。即使在后周官制中也依然存在着三省制度的内涵。

比如,天官府的御正上大夫掌出纳诏命,春官府的内史上大夫“朝政机密,并得参详“,相当于中书省监、令之任。天官府的纳言大夫,掌侍从左右,亦参与机密之事,相当于侍中之任。六官的地位实与尚书八座的地位相当。

所以隋代北周后,首除六官,恢复三省,并非偶然。

北周地方分州、郡、县三级。除雍州治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设州牧外,各州设刺史。郡除京兆设尹外,各设太守。县设令。

州、郡、县各以民户多少分为五等,决定命官高下。

军制亦仿周官六军之制,把十二军鲜卑禁旅改为六军,六军分统于六柱国,每军设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开府,共二十四开府,开府下又有郎将,称之为府兵制。

西魏时掌握实权的宇文泰与宗室元欣都是柱国,与六军柱国合起来为八柱国。

3、北周官爵详列

北周官制比较完备,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六卿“及其属官上、中、下大夫,上、中、下士之官。

官阶不叫“品“,而叫“命“。仿“九品“而定“九命“之制,“一命“最下、“九命“最尊。

“九命“官制创始於西魏,周书文帝纪云:

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春正月,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改流外品为九秩,亦以九为上。

北周承西魏之制,每命再分为二,通典职官云:

后周制九命,每命分二,以正为上,凡十八命。又行五等封爵:王、公,正九命;侯,正八命;伯,正七命;子,正六命。禄制以石为准,如公为万石;上大夫四千石;“下士“为一百二十五石。

具体官爵详情如下

正九命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王爵、国公、柱国大将军、大将军

九命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军三司建德四年,改为开府仪同大将军,仍增置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建德四年,改为仪同大将军,仍增置上仪同大将军、雍州牧

正八命正二品:

少师、少傅、少保、侯爵、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刺史户三万以上者

八命从二品:

四征征东南西北将军、左金紫光禄大夫、中军、镇军、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刺史二万户以上者、京兆尹

正七命正三品:

六卿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伯爵、四平平东南西北将军、左银青光禄大夫、前后左右四将军、右银青光禄大夫、帅都督、柱国大将军府长史、司马、司录、刺史万户以上者

七命从三品:

冠军将军、太中大夫、辅国将军、中散大夫、都督、刺史户五千以上者、郡守万五千户以上者

正六命正四品:

小冢宰、小司徒、小宗伯、小司马、小司寇、小司空、等上大夫、子爵、镇远将军、谏议大夫、建忠将军、谘议大夫、别将开府长史、司马、司录,刺史户不满五千以下者、郡守万户以上者

六命从四品:

中坚将军、左中郎将、宁朔将军仪同府,正八命州的长史、司马、司录,右中郎将、郡守户五千以上者、大呼药雍州牧主要僚属之一,下有小呼药,职司无考,开隋后罢

正五命正五品:

天官:司会、宗师、左宫伯、御正、御伯、主膳、太府、计部等中大夫

地官:乡伯、左右遂伯、每方稍伯、每方县伯、每方畿伯、每方载师、师氏等中大夫

春官:礼部、守庙、典祀、内史、太史、大司乐等中大夫

夏官:军司马、职方、吏部、右武伯、兵部、大驭、司右、驾部、武藏等中大夫秋官:司宪、刑部、蕃部、宾部等中大夫

冬官:工部、匠师、司木、司土、司金、司水等中大夫

男爵、宁远将军、左员外常侍、扬烈将军、右员外常侍、统军骠骑、车骑将军府,八命州的长史、司马、司录,柱国大将军府中郎掾属、郡守千户以上者、长安令、万年令

五命从五品:

伏波将军、奉车都尉、轻车将军、奉骑都尉、四征中镇抚军将军府、正七命州的长史、司马、司录,开府中郎掾属、郡守户不满一千以下者、县令户七千以上者、正八命州呼药

正四命正六品

天官;小宗师、小左宫伯、小御正、小膳部、大医、小医、小计部等下大夫

地官:小乡伯、乡大夫,每乡小遂伯、遂大夫,每遂小稍伯、稍大夫,每稍小县伯、县大夫,每县小畿伯、畿大夫,每畿小载师,小师氏、保氏、司仓、司门、司市、虞部等下大夫

春官:小守庙、小典祀、小内史、外史、典命、小史、小司乐、太学博士、太卜、太祝、司车路、夏采等下大夫

夏官:小职方、小吏部、小右武伯、小兵部、小驭、戎驭、齐驭、小司右、戎右、齐右、司射、小驾部、小武藏等下大夫

秋官:小刑部、掌朝、布宪、小蕃部、小宾部、司要、田正、司隶等下大夫

冬官:小匠师、小司木、小司土、小司金、小司水、司玉、司皮、司色、司织、司卉等下大夫

宣威将军、虎贲给事、明威将军、冗从给事、仪同府中郎掾属、柱国大将军府列曹参军、四平前后左右将军府、七命州的长史,司马,司录、县令户四千以上者、八命州呼药、八命州别驾

四命从六品

襄威将军、给事中、厉威将军、奉朝请军主开府列曹参军、冠军辅国将军府、正六命州的长史、司马、司录,县令户三千以上者、正七命州呼药、正七命州别驾、正八命州治中、七命郡丞

正三命正七品:

天官:司会、小宗师、宗正、小右宫伯、右中侍、小御正、主寝、御伯、掌式、小膳部、内膳、外膳、小医、医正、疡医、太府、玉府、内府、外府、左府、右府、缝工、染工、小计部、掌纳、掌出、司内奄等上士

地官:民部吏、小乡伯、乡正、州长、每州小遂伯、遂正、小稍伯、稍正、小县伯、县正、小畿伯、畿正、小载师、司农、司均、司赋、司役、小师氏、保氏、司谏、司救、司媒、小司仓、小司门、小司市、小虞部等上士

春官:礼部、小守庙、小典祀、司郊、掌次、小内史、著作、小典命、司寂、小史、冯相、保章、小司乐、太学助教、小学博士、乐师、小卜、小祝、小司车路、守陵等上士

夏官:军司马、小职方、小吏部、司士、司勋、司录、小右武伯、右虎贲率、右旅贲率、右射声率、右骁骑率、右羽林率、右游击率、小兵部、武环率、武候率、司固、道驭、田驭、小司右、宾右、道右、田右、小司射、司仗、小田驾部、左厩、右厩、典牝、典牡、兽医等上士

秋官:司宪、小刑部、司刺、乡法、遂法、稍法、县法、畿法、方宪、小掌朝、掌察、小布宪、小蕃部、小掌交、司匡、小宾部、司仪、东掌客、南掌客、西掌客、北掌客、小司要、小田正、小司隶等上士

冬官:工部、小匠师、内匠、外匠、掌材、小司木、小司土、小司金、锻工、函工、小司水、典壅、小司玉、小司皮、小司色、小司织、小司卉等上士

威烈将军、左员外侍郎、讨寇将军、右员外侍郎、幢主仪同府、正八命州列曹参军、镇远、建忠、中坚、宁朔将军府的长史、司马,柱国大将军参军、县令户五百以上者、七命州呼药、正六命州别驾、正七命州治中、正六命郡丞

三命从七品:

荡寇将军、武骑常侍、荡难将军、武骑侍郎、戍主开府参军、骠骑车骑将军府、八命州列曹参军、宁远、扬烈、伏波、轻车将军府长史,县令户不满五百以下者、正六命州呼药、正六命州治中、六命郡丞

正二命正八品:

天官:司会、宗正、右侍、右前侍、右后侍、主寝、司服、给事、掌式、内膳、外膳、典庖、典饎、酒正、肴藏、掌醢、司鼎俎、掌冰、医正、疡医、玉府、内府、外府、左府、右府、缝工、染工、掌纳、掌出、小司内、内小臣奄、内司服奄、典妇功奄、巷伯等中士

地官:民部吏、小乡伯、乡正、州长、每州小遂伯、遂正、小稍伯、稍正、小县伯、县正、小畿伯、畿正、司封、司农、司均、司赋、司役、掌盐、每地中士、掌遗、典牧、典牛、司谏、司救、司媒、土训、诵训、神仓、黍仓、稷仓、稻仓、豆仓、麦仓、米仓、盐仓、典曲、典舂、典磑、掌节、宫门、城门、司关、均工、平准、泉府、山虞、泽虞、林衡、川衡、掌禽、掌囿、掌炭、掌刍等中士

春官:礼部、司几筵、司樽彝、掌郁、司鬯、充牺、、司鸡、司郊、司社、御史、著作、典瑞、典服、司寂、司玄、治礼、司谒、冯相、保章、小学助教、乐师、乐胥、司歌、司钟磬、司鼓、司吹、司舞、籥章、掌散乐、典夷乐、典庸器、龟占、筮占、梦占、视祲、司巫、丧祝、甸祝、诅祝、神士、典路、司车、司常、守陵、掌墓、职丧等中士

夏官:军司马、土方、山师、川师、怀方、训方、司士、司勋、司录、右虎贲率、右旅贲率、右射声率、右骁骑率、右羽林率、右游击率、倅长、司固、司火、司辰、衔枚、司仗、左厩、右厩、典牝、典牡、典驼、典羊、兽医、司袍袄、司弓矢、司甲、司、司刀盾等中士

秋官:司宪、司刺、乡法、遂法、稍法、县法、畿法、方宪、掌囚、掌察、司约、司盟、职金、掌璧、司厉、修闾、掌墐、禁杀戮、禁游、禁暴、司寤、掌交、司匡、司仪、东掌客、南掌客、西掌客、北掌客、掌讶、司环、野庐、象諝、掌财贿、司烜、伊耆氏、司调、司柞、司薙、掌犬、司迹、弋禽、捕兽、掌皮、弭妖、翦蠹、庶蠹、掌罪隶、掌夷隶、掌蛮隶、掌戎隶、掌狄隶、掌徒等中士

冬官:工部、内匠、外匠、司量、司准、司度、掌材、车工、角工、彝工、器工、弓工、箭工、卢工、复工、陶工、涂工、典丱、冶工、铸工、锻工、函工、雕工、典壅、掌津、舟工、典鱼、典彘、磬工、石工、裘工、履工、鞄工、韗工、韦工、胶工、毳工、缋工、漆工、油工、弁工、织丝、织彩、织枲、织组、竹工、籍工、罟工、纸工等中士

殄寇将军、强弩司马、殄难将军、积弩司马、四征中镇抚将军府、正七命州列曹参军、正五命郡丞

二命从八品:

扫寇将军、武骑司马、扫难将军、武威司马、四平前左右后将军府、七命州列曹军、戍副,五命郡丞

正一命正九品:

天官:司会旅、宗正、右骑侍、右宗侍、右庶侍、右勋侍、主玺、食医、外膳、典庖、典饎、酒正、肴藏、掌醢、司鼎俎、掌冰、主药、正医、疡医、内小臣奄、内司服奄、典妇功奄、巷伯奄等下士

地官:党正旅、每党司封、掌盐、掌、典牧、典牛、土训、诵训、神仓、稷仓、黍仓、稻仓、豆仓、麦仓、米仓、盐仓、典曲、典舂、典磑、掌节、宫门、城门、司关、均工、平准、泉府、山虞、泽虞、林衡、川衡、掌禽、掌囿、掌圃、掌炭、掌薪、掌刍等下士

春官:礼部旅、小守庙奄、司几筵、司樽彝、掌郁、司鬯、充牺、司鸡、司郊、司社、掌次、御史、校书、典瑞、典服、司玄、治礼、司谒、乐胥、司歌、司钟磬、司鼓、司吹、司舞、籥章、掌散乐、典夷乐、典庸器、龟占、筮占、梦占、视祲、司巫、丧祝、甸祝、诅祝、神士、典路、司车、司常、小夏采、掌幕、职丧等下士

夏官:军司马旅、土方、山师、川师、怀方、训方、右虎贲倅长、右旅贲倅长、右射声倅长、右骁骑倅长、右羽林倅长、右游击倅长、武环倅长、武候倅长、司火、司辰、衔枚、右厩闲长、典驼、典羊、兽医、司袍袄、司弓矢、司、司甲、司刀盾等下士

秋官:司宪旅、小刑、掌囚、掌察、司约、司盟、职金、掌璧、司厉、脩闾、掌墐、禁杀戮、禁游、司寤、小蕃司行、掌讶、司环、野庐、象諝、掌货贿、司烜、伊耆氏、司调、司柞、司薙、掌犬、司迹、弋禽、捕兽、掌皮、弭妖、翦蠹、庶蠹、掌罪隶、掌夷隶、掌蛮隶、掌戎隶、掌狄隶、掌徒等下士

冬官:工部旅、司量、司准、司皮、掌材、车工、角工、彝工、器工、弓工、箭工、卢工、复工、陶工、涂工、典丱、冶工、铸工、锻工、函工、雕工、典壅、掌津、舟工、典鱼、典彘、磬工、石工、裘工、屦工、鞄工、韗工、韦工、胶工、毳工、缋工、漆工、油工、弁工、织丝、织彩、织枲、织组、竹工、籍工、罟工、纸工等下士

旷野将军、殿中司马、横野将军、员外司马、冠军辅国将军府、正六命州列曹参军

一命从九品

山林都尉、武威将军、淮海都尉、武牙将军,镇远、建忠、中坚、宁朔、宁远、扬烈、伏波、轻车将军府列曹参军

至于周武帝宇文邕时,所建六官并徒属及府史杂色职掌人,二万一千七十三人。二千九百八十九人诸色官,万八千八十四人府史、学生、算生、书生、医生、倅长、虎贲、骁骑、羽林、游击、奉车、驭夫、武环、武候、卜筮、占梦、视祲、相生等人也。

其六官之外,兼用秦汉等官及州郡官吏之数,并未详。按九命之中,分为正命,若今之上下阶。

谓王朝之官为内命,谓诸侯及州县官为外命。

4、北周军制:府兵制

北周行“府兵制“,确立军职名号。以12大将军领24军府,上统於“八柱国“。

府兵制影响及於隋唐。

勋官之号有柱国大将军,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开府仪同大将军,上仪同大将军,仪同大将军。

戎号有二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四十三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中军将军、镇军将军、抚军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冠军将军、辅国将军、镇远将军、建忠将军、中坚将军、宁朔将军、宁远将军、扬烈将军、伏波将军、轻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襄威将军、厉威将军、威烈将军、讨寇将军、荡寇将军、荡难将军、殄寇将军、殄难将军、扫寇将军、扫难将军、旷野将军、横野将军、虎威将军、虎牙将军。

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4.1起源:

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

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汉族从周至两汉三国传统的上马为兵,下马为农的耕战三军制度变为纯耕种的农民,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的色彩。

到了北周后期,迫于形势,汉人也被募充作府兵。

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

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归入州县户籍,受田耕作,士兵仍有军籍,但兵士本人则由军府统领。

这一改革措施不但使农业户口大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更适应了民族融合和时代趋势,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4.2府兵制的形成

府兵制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西魏大统八年到恭帝三年556年,主要把乡兵和增募豪右纳入六柱国统领系统之内,构成一个新的军事体系,即宇文泰当政时期;

第二阶段,北周明帝元年557到建德元年572年,主要是乡兵经过初步整顿,二十四军确立和巩固,即宇文护专政时期;

第三阶段,建德元年到大象二年,主要是进一步扩充府兵,府兵担任侍卫及制度化,主要是北周武帝掌政时期。

4.3性质特征

府兵具有中央禁卫军性质,番上宿卫的府兵“十五日上,则门栏陛戟,警昼巡夜;十五日下,则教旗习战。无他赋役“。

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北周武帝建德二、三年间573~574改府兵军士为“侍官“,意思是侍卫皇帝,表明府兵是皇帝的亲军,不隶属国。同时,又广募汉民入伍,免其服役。

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属州县。军人及其家属居城者置军坊,居乡者为乡团,置坊主、团主以领之。这种军民异籍的制度直到隋代才改变。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年590下诏:“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这是个划时代的改变,标志着兵农合一的完成,但府兵本身归军府统领的组织系统不变。

4.4法令法规

军府所在有地团,兵士不能随便迁徙出界;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其主要任务是番上宿卫和征防。番上宿卫,即轮流到京师宿卫,按照距离长安的远近分别给番。

法令规定:百里外五番即各府内兵士以五人为一组,此五人轮流上长安宿卫,以下类推,但七番、九番分组不尽,当有剩员,五百里外七番,一千里外八番,每番一个月;二千里外九番,每番两个月。

内府卫士三卫除两京及其附近诸州必须番上宿卫以外,余州都纳资代役。府兵到长安宿卫,由十二卫将军分领。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

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

最后要说明是,北周时期的将臣,因为以马背上打来的天下,往往臣属不分文武,除冬官府工部这种专业技术型人才,大都“上马为将,下马为臣”。也就是说,很多知名的北周名将,比如独孤信、杨素等耳熟能详的高官,往往既是军事大拿,也是治理州郡朝政的能臣。

而且,一个大将军,同时会兼职军制上的职司、也兼着朝堂的职司,官位有高有低,并不同时都是同品级的,就看他的具体职责了。

没有了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贪财不好逆天灵兽:妖女燃翻天变成一只毛绒绒执行利剑三国之极品纨绔快穿:女王殿下,请吻安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正派的我为了拉仇恨竟然人设崩塌海贼之百鬼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