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三国人雄>第二十三章 楷书出世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楷书出世

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一支军队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邓艽能如此平稳发展到,治下民众五十余万平稳培养贤臣将帅。全赖天下纷乱,朝堂纷争不断。

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使者巡行致医药。丁丑,司空宗俱薨。

二月壬午,大赦天下。

以光禄勋杨赐为司空。

三月,太尉李咸免。

邓艽为鲁班安排一千工匠,兴建水力磨坊。这是西汉已有水磨水碓。

“石头层层不见山,路程短短走不完。

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纷纷不觉寒。”

如此生动、鲜活而形象的描述,足见人们对歌谣中描绘的水磨,多么熟悉。据史料记载,东汉,凉州刺史张既将水磨带入西北地区,水磨作为加工粮食的工具在青海东部的农业区逐渐传播。邓艽只是将其,提前了而已。从此,水磨将会成为,西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水磨以水为动力,对水流量的要求也不大,老人们常说:“只要一坝水”就够了。因此,秦边纪略记载:清朝初年时西宁及周边地区只要有小河处,便可以见到水磨的身影。为了控制水量大小,人们在建有水磨的河道边开渠引水,使水形成落差,然后在渠的下方跨渠建成磨坊。

水磨的构造主要由上下扇磨盘和木质的转轴、水轮盘、支架构成。上磨盘悬吊于支架上,下磨盘安装在转轴上,转轴下一端装有水轮盘平行于磨盘,悬在水面上空,以水的势能冲转水轮盘,从而带动下磨盘的转动。磨盘多用坚硬的石块制作,上下磨盘上刻有相反的螺旋纹,通过下磨盘的转动,粉碎谷物。

水磨的磨盘一般都是用花岗岩凿制而成的,上磨盘比下磨盘稍厚。磨面时下磨盘动下磨盘动。上磨盘用结实的绳子吊在磨坊的屋梁中央,调整绳子的松紧,便可控制上下磨盘间的空隙:只要拉起上磨扇上的绳子,下磨扇就会自动旋转;放松绳子,沉重的上磨扇便会死死地压在下磨扇上,迫使它停止旋转。

在上下磨盘咬合的一面,都凿有较规则的沟槽,这样磨好的面粉就可以随着这些沟槽落下来。上盘磨的上方悬有存放原粮的吊斗,这些原粮就随着上盘磨上的进口进入两扇磨中间,进口处还设有控制原粮进入量大小的开关。如果磨面的人控制不好原粮进量,势必会影响面粉的质量;如果两扇磨盘之间的存粮过多,磨出的面不但粗,而且影响磨盘的转动;如果原粮过少,就会损坏磨扇。

邓艽忙完这些事,就回了姑藏。过着每天,习文练武的日子。

半月过去,邓艽开始整理书籍。这些都是用楷书写成,经过几年的书写邓艽临摹。颜真卿的,颜体字总算可以见人了。邓艽带着整理好的千字文,来到老师张奂住宅。当然像里面的,“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杜度草书的手稿和钟繇隶书的真迹。涉及到现在没有,出现的人和事全部改掉。在古代想要注书立说,非常考验人的人生阅历。写出来的要言之有物,不像后世道理明白了就随便举例说明就完了。就像小学时,很多课本里出现的小明同学一样。

所以十二三岁的邓艽,能写出千字文来,很多人都会觉邓艽是神童。当然这是当时老师张奂,他们那些名士的看法,真正的原因大家都是知道的文抄公嘛

东汉自董仲舒独尊儒家,以来其它学说就很少出现了。儒家有很多弊端,导致后世无人愿意去学习它。甚至,有一段时期的课本中都看不到四书的影子。没有儒家为人立道德底线,所以现在的人做事没有底线。现今社会的一些乱像如老头老太太讹人啊笑贪不笑娼啊不会引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的事多不胜数。钱成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你没钱什么都不是,你有钱拉屎都有人抢着给擦屁股。甚至,更恶心的。逮住谁有钱人就叫爸爸,可想中国教育有的失败。

闲贤话不多说了,邓艽无耻的将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的千字文抄袭出来。言是自己所写,当然现在也无人反对。

邓艽将书给了张奂,张奂看完道:“好,真是绝妙好文章。”

邓艽:“老师过誉了,如有不对之处还请老师釜证。”

张奂继续品鉴邓艽的字体:“字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观字如其人啊”

颜体字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堂堂正正,这也是邓艽临摹颜体字的原因。

张奂一张满布,皱纹的老脸已经笑开了。自己的弟子有此风骨才情,能不高兴吗

当既道:“徒儿,再写几份吾去送于几位老友。”文人要将自己的作品,留传于世必先得到别人的认可。

张奂此举便是如此,一是认可,二是为邓艽扬名。

邓艽花了几天时写十余份,张奂便让家中仆役送各处。其中有东汉著名的书法家“蔡邕”,经学大家“郑玄”。只要得到这两位的认可,那邓艽这次就会被天下人所知了。

郑玄,字康成。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拿到千字文时已是一个月之后了。郑玄细心研读千字文,越读觉得越是有韵味。全书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四句一组,两组一韵,前后贯通,互不重复。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农工、园艺、饮食起居、修身养性及封建纲常礼教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涵盖面广泛,其最大优点又在于融知识性、可读性和教化性为一炉,诵读一遍即感到文采斐然,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其中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读完,郑玄感慨道:“有此书,天下蒙童无忧已”郑玄对千字文做评价,写在回信中,信极其推崇邓艽。

洛阳,蔡府。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看完后言道:“此书法堂皇大气,正气浩然。此人必是端方君子”

“阿翁,在说谁是端方君子啊”蔡邕刚说完,就听见一个甜甜糯糯的声音传来。走来一个五六岁小丫头,长得皮肤粉嫩,脸蛋婴儿肥,煞是可爱。

蔡邕:“是,琰儿,为父正在说那西凉张然明的弟子。”

蔡琰:“他是谁”

蔡邕:“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蔡琰也是后世留名的才女,虽然不能全解其中之意。但就是这字体与押韵,这点也是很好的。

蔡琰看完,口中还在念道邓艽的名字。

蔡邕:“不错,就是这个邓艽,所著更惊奇的是,此子今年才十三岁”感慨完蔡邕也写了回信,次日蔡邕带着千字文去了太学。

邓艽此时又在写造纸流程,在东汉蔡伦改进过造纸术。但还是因为成本太高无法普及,说实话没有纸真的太不方便了。

夏五月,以司隶校尉段颎为太尉。沛相师迁坐诬罔国王,下狱死。

六月,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

秋七月,司空杨赐免,太常颍川唐珍为司空。时间匆匆,转眼就到了秋收时节。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墨道归元都市魔尊小傻子的倾城老婆木叶平民忍者至尊凌天王一颗珍珠柯南,但是酒厂刘丧之大佬崛起双飞雪梦魇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