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好莱坞观察日记[美娱]>第15章 第 15 章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15章 第 15 章

奈莉盘算了一下95年奥斯卡的女主和女配提名名单,如果肯拿六百万出来公关,以《Léon》的角色设定,她还是很有可能捞到一个提名的,不过只能是女配提名,女主没戏。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那年的奥斯卡女主提名者所属影片都是一水儿的纯文艺片,比起那些影片,《Léon》的商业属性还是相对浓厚的。

而且除了薇诺娜·诺德之外,全都是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中老年演员,薇诺娜能提名女主,还多亏了《小妇人》的加成效果,这部影片的影响力可不小。

理论上来说玛蒂尔达是《Léon》的女主,是不能报女配奖项的,但这其中有空子可钻,在申报奥斯卡的资料中可以直接把男主定为第一主角,那她这个女主就自动降格为配角了,可不就得加入最佳女配角的竞争了嘛。

而那年的五名最佳女配提名者中,除了《低俗小说》的乌玛·瑟曼之外,其实也以老演员居多,但其中有两个人的提名稍微有点水,六百万足够挤掉其中一个。

至于获奖,她根本没想过,奈莉并不觉得自己是足以获奖的水准。

没有好作品的时候获奖,那纯粹是找骂。

“这部影片是吕克·贝松在筹备《第五元素》中途突发奇想创作出来的,筹备时间很短,也许他只是刚完成剧本,所以知道的人较少,但我确实从哪里看过这个项目的梗概,对它很感兴趣。”

奈莉这么一说,米勒也知道了她的意思,这明显是还不想放弃,只能无奈地应下来,“好吧,我知道,我会继续关注《Léon》的消息,一打听到就联系你。”

在米勒看来,《Léon》是个相当不靠谱的项目,它的相关信息太少了,而且包括制片公司在内的所有信息都由奈莉这个小姑娘提供,偏偏她还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信息的了,如果不是确定奈莉不会说谎,米勒甚至觉得这姑娘是在拿一个子虚乌有的项目耍自己玩呢。

退一步来说,就算项目是真的,她也不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她们花费过大精力去争取的作品。

她会这么认为,主要问题还出在项目的编剧兼导演吕克·贝松身上。

吕克·贝松出生于1959年,在导演这个行当里算是相当年轻的了,也正是因为他的年轻,再加上他基本没怎么在商业电影领域证明过自己,所以尽管总有人投资他拍电影,但每个人出的钱都不多,这导致他的导演之路相当飘忽,时而发展顺利,时而又没人搭理。

在这种状况下,一般人都会循环渐进地提升自己,先创造出一些稳赚不赔的作品,博取投资人和制片厂的高度信任,然后再把自己最想拍的、最需要外界支持的、也最离不开大额投资的剧本拿出来,让投资人们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但吕克·贝松显然不是一般人,他曾经在1988年拍出过非常出名的《碧海蓝天》,并成功捧出了一直跟着自己拍戏的老搭档让·雷诺,也正是因为这部影片,他有了和好莱坞几大制片厂谈合作的机会,可这部经典影片只有艺术上的成就,票房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之后吕克·贝松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向商业片导演转型,谁都知道商业片导演的平均报酬要远远高于艺术片导演,哪怕为了自己的钱包着想,这个转型策略都是绝对正确的,何况他本人对真正的商业大制作也很感兴趣,心底里最想拍的项目所需的投资也是个天文数字。

但事与愿违,他试探着转型的《尼基塔》票房只能算一般,也就比《Léon》好上一两成,口碑再好都没用,投资人可不买口碑的账。

本质上就不是个成功的转型。

然而吕克·贝松头铁就铁在,就算上一次失败了也不懂得循序渐进,而是非常快地尝试第二次,而且这次还直接把自己最想拍的大项目拿出来找投资,不知道是不是害怕自己要是再失败一次,以后真就一点投资都拉不到了。

据米勒所知,贝松正在筹拍的那个项目叫做《第五元素》,是个预算成本相当高的科幻电影,剧本构架写于贝松的少年时期,之后多次修改,最终在90年找到第一笔投资,磕磕绊绊地开始了前期筹备。

很快,第一笔投资花光,原本的投资人不愿意继续出钱,于是贝松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继续找投资,然后找到了第二笔钱,于是继续筹备,接着又缺钱……就这么反反复复地挣扎了好几个来回。

如今的《第五元素》甚至还没开始选角,米勒有些怀疑这个项目到底还能不能最终完成制片,怎么说都是科幻电影,后期做特效要花的钱只会比现在更多,光是前期筹备都这么艰难了,之后的制作流程只会更难走,何况这个筹备多年的项目已经是圈内人尽皆知的烫手山芋了,就连哥伦比亚影业内部都在犹豫要不要砍掉它。

《第五元素》一时半会儿拍不出来,贝松只能在中途拍一些其他的小制作电影,一方面保持自己制作项目的手感,另一方面也期望着新作品上映后能吸引来更多投资人的目光,为难产的《第五元素》奠定基础。

《Léon》就属于这种引流项目,米勒私心里认为《Léon》只是贝松的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肯定比不上亲儿子《第五元素》,那待遇自然也有不小的差别,如果在《Léon》拍摄期间,亲儿子那边突然传来了很紧急的消息,可真说不好贝松会不会暂停拍摄后紧着那边先来。

剧组真要因为导演的私人原因停摆,别管是停一两天还是一两周,对演员来说都很不友好,可太耽误事儿了。

也别指责米勒用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反正她对那些导演的职业道德没有丝毫信心,何况吕克·贝松还是个法国导演,总所周知,法国那块儿地方出来的部分文艺工作者们在“性”方面都比较离谱,有不少导演都具备恋/童倾向。

奈莉才14岁,如果真的在吕克·贝松身边工作,米勒兴许会紧张到给她雇几个全天候的贴身保镖,不然实在没办法放心。

想到这里,米勒的心情更糟糕了,考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不继续恶心自己了,暂时把这件有点糟心的事儿放到一边,重新谈起另一个让她愉悦很多的项目。

“我从哥伦比亚那边回来之后联系了《夜访吸血鬼》的制片人斯蒂芬·伍利,他说影片的第一轮选角时间定在10月初,如果我们在《真实的谎言》剧组工作顺利,这边结束正好能赶上试镜。”

奈莉的第一目标是《Léon》,她希望靠这部影片刷几个女配提名,但她也不能把希望全都放在一个地方,备选方案该准备还得准备,《夜访吸血鬼》的角色也很适合她,选不上玛蒂尔达她还可以演克劳迪娅。

当然,这两部影片目前的筹备进度不一样,《夜访》明显进度更快,最好的结果是两部戏都选上,然后行程全部错开,拍完《夜访》再无缝进《Léon》剧组,如此安排对奈莉最有利。

但现实究竟有没有这么美好就不知道了,如果两个项目的拍摄时间有大范围的重叠,她就算都选上了也只能二选一,反正像她这种无名小卒,剧组是不可能为了她调整所有人拍摄时间的。

“所以他们打算在年前开始拍摄吗?”十月初第一轮选角的话,在十二月之前还是可以定下全部演员的,前提是剧组得稍微有效率一些。

“不,斯蒂芬说《夜访吸血鬼》最早也要圣诞假期之后才会开拍。”

奈莉还想再说什么,就听见远处的场记助理在喊自己的名字,“克拉克小姐,下一场马上开拍了!”

“我先去拍戏了,待会儿再聊。”

奈莉把手上的水杯交给助理,然后起身往布景内走去,抬手让工作人员在身上挂威亚的时候顺便打量了几眼面前的战机模型。

这东西是真的战机外框架,不过是已经退役的型号,卡梅隆通过军.方渠道买来的,而且还买了两架,一架用做全景拍摄,而另一架就被分解成了好几个部分,用于特效制作前的局部拍摄。

眼前这部分就是战机被肢解后的前二分之一,一直从机头延伸到后面的整个驾驶舱,在拆掉其中重量超标的几个部件之后,用几条和威亚同样材质的钢线固定住前后左右四边,就能在机器和轮轨的拉力下让战机部件升空,并做出左右移动的状态,好符合剧本要求的运行轨迹。

施瓦辛格已经坐在了驾驶舱里,他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白衬衫,上面有灰黑色与血红色的脏污痕迹,脸上也画着刚与人打斗过的狼狈妆容,从剧情轨迹上看,这时的男主刚与大反派有过一次惨烈交锋,与同事汇合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女儿被绑架了,自然是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不顾同事劝阻地开战机赶了过来。

奈莉重新被吊回之前的位置,站稳脚跟后复原了双手抱住横杆的姿势。

不得不说,米勒的到来缓解了她对表演形式的迷茫情绪,人在对着一个问题使劲钻牛角尖的时候就需要一个人适时的打断,当注意力稍稍分散之后其实更容易做出决定。

放飞自我就放飞自我呗,菜鸟演员犯错是很正常的,也许卡梅隆并不介意她连续NG个五六条。

对面的阿特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演员,阿特进入状态的速度特别快,本来思绪还有些飘散的奈莉一看到他逐渐阴沉下来的面色,下意识地就低了头,瞬间找回上一场戏的状态。

奈莉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她其实一点也不怕阿特,生活和工作中也不会轻易被面色难看的人吓住,可是站在摄像机前,她就是会对其他演员的表情变化有反应,也不知道是不是放飞自我的附带症状。

而且这种无意识变换动作的症状好像还会随着时间逐渐加剧,卡梅隆还在等所有演员就位、场记助理打板之后才会喊开拍,就在这一小段时间里,奈莉抱着横杆的手收得越来越紧,整个肢体动作都有一股瑟缩感。

“Action!”

又是那种开拍口令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的感觉,奈莉还没有更多反应,阿特就已经沉着脸迈着大步朝她的方向走来,仿佛对脚下的高空失去了畏惧,一心只想抓到面前的女孩儿。

这一段接的是刚才阿特想要掐死她的表情,显得尤为气势汹汹。

“不要过来!”

奈莉的台词总是那么简单,都是简短且能透出慌张情绪的短句,因为阿特的前进速度快了很多,她看起来有些手足无措,挣扎着想要继续后退。

但在狂风的鼓吹下,她紧抱着横杆的手显然有些僵硬,双腿明明在向后移动,可手却还慌张地粘在横杆上,以至于失去了身体平衡,脚下一滑就踩空了栏杆。

直直向下落去……

《好莱坞观察日记[美娱]》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全世界都以为大佬她没背景秦时:开局拜师李牧,剿灭匈奴重生后我成了一品将军夫人腹黑校草的冷丫头玄幻:挂机百年,我举世无敌伏羲卦仙我养的纸片人崽崽他不对劲顶流今天不营业双面少女:恶魔少爷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