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设置X

第9章 交集

畦田之北,三个村人各持一把石锹,开始按照槿荣划的位置挖坑。

有人再度确认尺寸:“长两丈一尺,宽九尺,深,深多少来着?”

槿荣以自己小臂的长度仔仔细细估量过,村里的一尺与现代社会的一尺差不多,三尺可为一米;十尺即为一丈。

家家户户都有抄量的刻度,纵然有误差,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槿荣答道:“深四尺,无须多挖,最终砌砖时还会冒出地面一些。”

“好嘞!”

三百多人的蓄肥池,容积以二十立方为佳。

考虑到桃花村的牲畜数量远胜过现代农村,槿荣将容积扩至二十五六立方,得出了以上的数据。

这边坑刨得热火朝天,挖出的泥土堆在田地两旁,没一会儿便被盖房需要用的人家运走。

那边陶窑也是烘烘地开烧,蓄肥池里要用的陶管并不多,更多的是得埋在地下,作“下水道”用。

槿荣匆匆瞧了两眼,有裴松盯着,她很放心。估摸着蓄肥池的基坑该挖得差不多了,槿荣沿途往回走。

路过从前的家门口,槿荣同邻居刘婶打了声招呼。

“槿荣啊,正好你在。昨儿后来我没听清,既然蓄肥池开挖了,咱们的茅厕是不是也可以改了啊?”

“先不急刘婶,这几日依旧正常用。”

“为什么啊?”

“因为还早。”

槿荣解释道:“等那边蓄肥池筑好,陶管也在地下埋妥,最后再改造茅厕就成。一个上午就能搞定。”

“那村东的蓄肥池啥时候挖呢,我家是不是得等到最后一波才能改好了?”

唉,先前劝说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勉强,如今开始干上了,都希望早一点,再早一点。

“急不得婶婶,稳妥为上。”

槿荣看了看天,估算道:“七日,顺利的话七日就能全部完成。”

“好,好。孩子你辛苦啦,等一下。”刘婶端着藤筐进院,一串咯咯鸡叫响起,出来时刘婶围裙里兜着四颗鸡蛋。

“这,这不必了。婶留着家吃吧。”

刘婶往槿荣手绢里一裹一塞:“拿着,午饭的时候记得让做饭的给煮了或者加油煎。你们干活儿的都辛苦,槿荣你又是个姑娘家,吃点营养的补补。”

鸡蛋摸着温温的,槿荣的心里也暖呼呼的。

“谢谢婶儿。”

回去时基坑恰好挖好,三个村人靠在树下稍作歇息。

槿荣夸赞道:“好极了,下一步铺池底板。砖石打底,上浇筑三寸的糯米砂浆,再贴上一层薄石板。”

“多少,三寸?”村人们以为自己听错了,“是砂浆与石板统共三寸吧?”

槿荣摇摇头,重复道:“是三寸厚的糯米砂浆。自下而上分别是砖、糯米砂浆、石板,最后再抹上一层糯米砂浆。”

“我的乖乖,这得多少糯米啊。”村人诧叹道。

也还好吧。二点一立方米的糯米砂浆浇筑在坑底,再加上后面涂抹表面的用料,算起来顶天再添零点三立方。

按照村里的配比,石灰浆与糯米汁三十比一掺和,一个蓄肥池最多需要六十升糯米汁即可。

而熬成这些糯米汁,则需要三十斤糯米。

好吧,槿荣承认,她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村里拢共收集了百余斤糯米,三个蓄肥池恰恰刚好。”

“两人铺底砖,一人同我一起熬糯米汁。”

灶是简单堆好的,石锅架上,放入二比一的糯米粉和水,文火熬煮,直至糯米成汁。

香腾的水汽从锅盖缝隙中渗出,槿荣掀开盖子,用小石耙推搅着,使其不至凝滞。

第一次干这样的活,没一会儿槿荣额头上便沁出汗来。一旁的村人主动接手。

“倒挺像熬浆糊的。”槿荣闲话道。

小时候她见过长辈用面粉熬浆糊粘春联,效果比买的胶水、胶带美观多了。

“还是不一样的,浆糊粘个竹条什么的可以,盖房子的材料咱们都用的糯米。”

他取过灶上的半个葫芦瓢,舀起一瓢糯米汁,任其缓缓滴下。

“成丝了,这便可以用了。”

槿荣忙将其盛出置于瓦缸内晾着。锅倒是无需再刷,直接加入另一份材料,熬制下一锅。

二十升的桶装水就已经很大分量,槿荣他们要熬出六十升糯米汁来。

恰逢底砖铺好,又有人送来石灰浆。村人们将二者兑在一起,掺合搅匀,便制成了石灰砂浆。

浇底,熬浆;铺石,再抹面。同时进行,有条不紊。

其实若是有钢筋混凝土和水泥浆的话,并不用如此费料。

槿荣为了保险起见,在最为重要的池底采用双层底板,防止肥水渗漏进土地。不然,轻则养料损失,严重还会污染水源。

“好了!该砌池壁了是不?”村人抹抹头上的汗,问道。

“正是,留出我画在木板上的几处不用管,等明日埋管后再砌。”

她提醒道:“记得用左边这堆砖来砌筑池壁,右边这些回头我叫人拉走换一批。”

“为啥呢?”村人们看右边的也都是好砖。

槿荣捡起一块青砖,横过来给他们看:“咱们需要的砖不能少于三寸厚,这些砖有的勉勉强强,有的还不够。”

“用来盖别的建筑都行,可若是砌蓄肥池,会渗漏的。”

村人们纷纷点头:“这样啊。”

槿荣越是较真,他们反倒越踏实了。

有人开起玩笑道:“那右边这摞砖,砌皇宫行不行呢?”

槿荣笑道:“皇宫也不能比咱们的蓄肥池郑重!”

因为这是正经的科学。

“我去换砖,再把陶管带回来。你们记得三个池的长度比例,分别为二、一和三。”

“好嘞。”

一日忙中不乱,太阳落山前蓄肥池的池底全部完工,池壁大体筑成。

这三位村人干活踏实细心,时不时还向槿荣请教设计的原理,合作得相当愉快。

关键的底子都打好了,明日换另一班来埋管和抹面,估计比今日还要快些。

第二日,烈日藏在云朵里,天气闷闷的。

“等一下。”槿荣蹲下,拿着绳结丈量,“进肥管上端距离池顶应该是六寸,如今砌了这块砖,就成四寸的位置了。”

“要改。或者削砖,或者挑一块厚度合适的横着砌,尺寸一定要对。”槿荣收起绳结,又去丈量其他两池的开管处。

“哦。”村人其实记得槿荣说的话,但直接垒上去一块砖比较方便,他便想着差两寸也没啥。

补补凿凿,又多费了两倍的功夫,终于将进肥管按要求埋好了

然而并不是只有这一处存在马虎眼。

槿荣眉头深锁:“不对,二三池之间的过肥管下端应该自二池底起两尺高,这已经两尺三寸了。”

这里差两寸,那里差三寸,她从未监过如此费心力的工。

村人急忙解释:“我记着尺寸的。但是陶管太长,要想上端离三池顶四寸,啊不是,四寸半,这底下就得往下延点啊。”

槿荣与人一同共事,不怕对方问题多,就怕明明是小白还总要自作主张。

“管的长度是正好的。”昨日歇工早,她一个个量过的,分毫不差。

这人做错了事,不想着自己变通,总以为错在别的地方。

“啊?那我怎么试都是长的啊,真不怪我。”

不思考如何解决,还在推诿责任。

“槿荣你看,这管都架上了,砌完砖就成了,没必要再改吧。”

呵,最后想糊弄了事。

槿荣抬头,记住这人的脸,打算以后再不用他参与施工。

“按照我说的高度架管,最终的效果该是再放平一些。”

就像奶茶杯里的吸管,竖着放和斜平着一些放,管尾的高度自然不同。

此人没有调整好陶管的倾斜度,只看上方尺寸合适,就匆匆定好了支点的位置。后面发现不对,又妄想蒙混过关。

被槿荣检查出来,开始百般推诿。

“趁着没砌砖的时候改,还不算麻烦。接下来把粘土刨掉,重新找好位置再来。”

村人却没有动。

“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对。我们平时盖房也没这么细致,怎么就要一寸两寸地较真儿了?”

另两名村人不约而同停下手里的活儿,没搭腔,却也没有反驳。

槿荣都要被气笑了:“首先,这回差的是三寸。”

“再者,盖房细不细致那是各人家的事情,而蓄肥池是全村的设施。不能相提并论。”

村人仍旧不服,干脆说出心里话:“我盖了那么多间房,粗中有细从没出过差错。槿荣你啥也不懂,非要较真。根本没那个必要嘛!”

来了来了,说到底还是自以为是,不信任她。

“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盖房归盖房,蓄肥池从头到尾都是我设计的,没人比我更了解它。”

“为什么要两尺高。二池又名厌氧区,最为狭窄,管道接在池深的一半处,才能刚刚好确保进入下一池的肥料中没有虫卵病害。”

真听到道理后,村人不作声了。

槿荣强压着火气,重申道:“干活的时候对事不对人,吩咐尺寸的时候没有异议,后头也不能再出差错。”

磕磕绊绊。埋管,抹浆,制作池顶板和池盖。第一个蓄肥池终于完成。

槿荣最后带着三人砍了几棵竹子,制成长长的简易引水渠,连到不远处山脚溪边。

眼见着水缓缓流进蓄肥池,槿荣交待道:“明早标记水位。两日后检查,下降不超过三分即为合格。”

三分,即一厘米。

“三分?那也太少了吧。”村人们这次学乖了,公布标准时商量,比后面干完活儿再商量能讨到好。

“不少了。如果两天下降三分的高度,说明这两天内渗漏或者蒸发了四两的水。”

“高过这个数目,长年累月下去不但肥料损失得多,周边的环境也会一团糟。”

村人还想讨价还价,至少得一寸啊。

槿荣对自己监工的东西还是有把握的,安慰道:“放心,只要咱们严格按照标准修建,最终下降的怕是连三分都没有。”

“那,那如果超了呢。”

“检查池底和内壁,重新涂刷糯米砂浆面层。”

三个村人默契地在心里祈祷:老天保佑,一定别超啊。

这槿荣干起活来,简直是魔鬼。

本以为轻松的收尾工作反折腾了一天。槿荣回到药屋,哥哥卡着点做好了饭摆桌。

“辛苦了。”

“哥哥也辛苦。”

多亏裴松监督村人们烧的陶管半点差错也无,不然今天能不能完工都两说。

饭间,裴松闲聊道:“这三五日看起来要有大雨的样子。”

“是啊。”槿荣心想。最好是白天下雨,能阻拦渔人他们一阵是一阵。

裴松看槿荣进饭没前几日那么香了,想了想,提议道:“要不要东西两个蓄肥池同步开工?也好早些完成。”

还同步呢,她不错眼地盯着都有人想要蒙混过关,同步的话还不知道会修出个什么豆腐渣工程。

槿荣没好气地回答:“不行。”

之所以一个一个来,而非同步,就是因为担心质量出问题。

古代个人家的施工固然用心,但很多地方未必有现代讲究。

哪怕是再熟练的工匠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盲目地将其他经验用到陌生领域,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这也是当代建筑从业者必须要考一大堆证的原因,从心里就要树立一个准绳,时时提醒自己。

槿荣当然着急,全桃花村上下不可能有人比她更急,她每天早上醒来喉咙都是干痛的。可施工不是着急就能成的事,何况……

裴松轻声叹了口气,转身进入厨房。

槿荣一下慌了神。哥哥走了?

她可真出息,在外面“工作”不顺,回家冲哥哥发脾气。

槿荣忙起身,想去道歉。险些在厨房门口撞上端着菊花茶的裴松。

“看你上火的,饭都吃不下。”裴松安慰道:“村里人没经验,一时跟不上如此详细的东西。你多担待些,会好的。”

槿荣担待了,她这会儿着急只是因为愧疚:“对不起哥哥,我不该朝你撒气。”

裴松摸摸她的头,笑了:“没事儿,心里不舒坦总憋着怎么行。你对我发火,我更高兴。”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小妾的奋斗旅途风起归歌国公夫人她人美心黑护国上将开局领到灭世妖帝做宠物行道剑欢心何处归[宠文]最狂战神快穿之男配你从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