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人间百戰>第5章 三代之战之夏商之战1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5章 三代之战之夏商之战1

33.1.1题记

本篇述三代以上的改朝换代之战。凡四战:

名称伯益之战,时间约BC21世纪,地点箕山,对阵九州军伯益对大夏军姒启。

名称少康之战,时间约BC21世纪,地点斟鄩,对阵大夏军少康对大夏僭君寒促。

名称夏商之战,时间约BC16世纪,地点斟鄩,对阵商军成汤对大夏军姒桀。

名称妇好之战,时间约BC12世纪,地点四方,对阵武丁富豪商军对四方蛮夷方国。

33.1.2三代之夏

这一回说到,九州大鼎尽归启,一旅之师可复夏。

俗话说得好,“三代之下无圣人”,三代以上是令人浮想联翩、圣人辈出的时代,为了证明那个时代的和谐,所以历史总是用描写大同世界的笔触,歌颂那个时代的政治。比如禅让。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皇帝不是紧紧把持大权不放的,虽至亲父子、兄弟,亦然。自古无情帝王家,焦兰殿三弑,历历在目。所谓禅让,曹丕说得好,“舜禹之事,朕知之矣。”哪有什么代让江山,不得以而已。后世宋朝又流行过一阵禅让,那位说了,宋室是内禅啊,是自家人啊,不算禅让。可是,创立禅让制度的三代之上,什么少昊禅颛顼,颛顼禅帝喾,帝喾禅唐尧,唐尧禅虞舜,虞舜禅大禹,大禹禅伯益。。。但且慢,颛顼是少昊的侄子、黄帝之孙,帝喾是颛顼的侄子,唐尧是帝喾的儿子,虞舜是颛顼的后代,大禹是颛顼另一支的后代,伯益也是黄帝的后代。。。这难道是禅让吗?(愈发觉得如今还有人推崇所谓的自古“举贤任能”制度之可笑、之恶心。)

而所谓的“三代圣人”,也在民间传说中变成“三大圣人”。什么“圣人以下,皆是蝼蚁”,“重开风火,另立宇宙”,拜现在洪荒流修真意淫小说泛滥所致,巫妖横行,魔神大战,上古时代的故事倒也传播得颇有广泛度。只可惜多是信口演绎,只是借用几个名称罢了。

当然,世道可以变,人心不会变。三代之上的故事,既不像历史流传得那么温馨,也不像现在的洪荒流那么失真。三代以上,与后世也没有多大的区别,战争频发,阴谋横行。

就说大禹禅伯益,照我看来,就是“大禹传大位,名份传于伯益;小心扶小儿,实力扶植姒启。”开始是禅让,结果是王朝,妥妥的阴谋论。大禹死后,夏启就起兵与伯益对干,这要是事前没有准备是不可能的。

《史记》记载大禹死后伯益继位称王,但是各方的诸侯部落更愿意拥戴大禹的儿子夏启,拒不服从伯益,伯益迫于压力只能让位于夏启而后隐居到箕山南麓。(这个是政治手段之争。)但是《竹书纪年》却记载不一样,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王位,伯益因为和夏启发生了争执,所以在夏启登位6年后被夏启所杀。(这个是军事手段之争。军事是政治的延续,道理是一样的,故事没有差别。)夏启继承了大禹一部分政治资源,并以此向伯益叫板,最终搞掂了伯益。所谓大义、名分,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大义、名分是由胜利者来诠释的,现在照样有伯益为夏启贤臣的说法。如果没有实力,还是老老实实地“许由洗耳”罢。

夏家父子都是奇葩。当时还是神话时代,各种奇闻异事百出,比如《山海经》。(西汉刘歆就说伯益著《山海经》。实际上眼见着是刘向、刘歆父子整出来的)大禹他爹鲧,就是被之前的君主大舜杀死的,杀其父而用其子,违背人性,所以可能的史实是,鲧禹父子掌握了一定的朝堂实力,大舜怕尾大不掉,斩杀了鲧,参见曹操与马腾马超父子的博弈、刘玄与刘寅刘秀兄弟的博弈。大禹于是走外放实力路线,长期在外,三过家门而不过。最终获得突破,令大舜不得以禅让大位(舜下场有说遭流放云梦大泽,见湘妃竹的来历)。就算这样,大禹还装模作样,《史记》说“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于是禹与舜之子商均争位。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大禹自己有亲身经验,又怎不会在自己传位大事上不作好万全之策?古人只不过因为时代原因在总结历史教训方面比今人欠缺,其心智水平怎会比今人差?

于是姒启登位,把大夏轰轰烈烈地开张了起来。(关于夏朝,经常有人以没有考古发现为贬低,其实这只是个史料裁剪的问题。我向来认同辉格史观,一切史都是现代史。我中华向来是文化立国,《禹贡》有,就当它有。否则,黄帝怎么办?作为一个文本主义者,连神话都是可以解读出历史细节的,更何况我们这就是踏踏实实的历史文献。。。)

咱们接着说,大禹治完水,在会稽山会天下诸侯,斩防风氏,铸九鼎,分九州(九州者,按《尚书·禹贡》的说法: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确立唯我独尊的权威;后启虽是二代但要担负起打压群雄重任,确立父子相传的合法性,是真正的王朝开启者;真正的二代是第三代太康。太康像所有的二代一样,吃喝玩乐、不像样子,“盘于游田,不恤民事”,当时天下武功最盛的诸侯是后羿,(关于后羿,有很多传说,也有说上古大神叫羿的,什么“射日”什么“奔月”,也有说就是这个后羿射的日。反正有说两个人的,也有说一个人的。在这里本着《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羿”故事也说得通,就没有必要搞两个“羿”了。后羿大概率是先古的擅射部落首领的指代称呼,如神农是农耕部落首领的指代称呼。)

这个故事的开始一点新意也没有,《尚书序》“大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太康时无道,天下散乱,作为有穷国的国君、大夏朝战功卓著的勇将,后羿渐渐膨胀起来,进入朝内把持朝政,当起权臣来。到最后驱逐太康,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国君。玩起废立的把戏来了。在仲康死后,又立他儿子夏相为君,后来索性取而代之。屈原在《天问》中所说“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古今一体,这么玩的不知有多少。不过,作为我们印象中的射日英雄,也这么玩,是出人意料的,只能说中华的帝王术实在是太发达了。)

不管哪个后羿,身边都有女神,一位叫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的那个嫦娥),是帝俊的公主;一位叫宓妃(“宓妃留枕魏王才”的那个宓妃,李商隐泥垢了),是伏羲的公主。不管哪个后羿,身后都有小人,一个后羿死在逢蒙手里;另一个后羿也是被他最宠幸的家臣寒促所杀。所以有理由怀疑两个后羿是从一个版本敷衍而来的。《竹书纪年》:“八年。寒浞杀羿。使其子浇居过。”(浇者,寒浇,寒浞之子与主要帮凶。)

史书上说寒浞即位后,曾残酷屠杀有穷氏族人。他吩咐手下人将后羿的尸体剁成肉泥,加入剧毒的药物烹制成肉饼,然后送给后羿的族人吃,吃下的便被毒死,不吃的便让士兵用乱刀砍死。其状惨不忍睹。一部分有穷族人恐遭杀害,纷纷逃往边远地区,留下来的也都隐姓埋名,投靠在其它诸侯门下。从此,中原地区再也找不到有穷一族。

寒促不但杀了后羿,抢了后羿的权力与老婆(弈的另一个老婆纯狐),还追杀夏朝的第五个国君夏相。当时,相的妻子已经怀孕,她从墙洞侥幸逃生,生下了儿子少康。少康长大成人后在有虞氏部落居住下来。有虞氏首领十分器重少康,把两个女儿二姚嫁给了他,还给了他一小片土地和500名部属。史称一方之地、一旅之师。《左传》有“昔有过浇(寒浇,封地在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大夏后相王)。后缗(后相老婆)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少康一直把杀父之仇记在心上。但是仅凭一小片土地和500之众要想复仇绝非易事,少康思来想去,想到了用谍。少康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女将名字叫女艾。少康把自己的想法对女艾说了,女艾欣然赴行。女艾到了浇所统治的地方过,骗得了他的信任,源源不断地把浇的情况报告给少康,又暗杀了浇,终于一举占领了过。随后,少康乘胜出兵,派自己的儿子杼(发明了甲)又剿灭了豷(寒促的另一个儿子)。紧接着便进军攻打寒浞的老巢鄩都城。此时寒浞已经年近八十岁,无力征战厮杀,只好躲在深宫里苟延残喘。他的部下见大势已去,他们在夏军围城的时候突然反叛,杀入宫中,打开城门将他献给了少康。少康下令将他处以极刑,同时命令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大夏终于“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中兴了起来。

这真是一部狗血戏,各种狗血剧情中,充满了戏剧张力,个中不乏女性的身影。比如与寒促私通,谋杀后羿的后羿老婆纯狐,帮助寒促稳定朝政、清除后羿势力;在寒促灭夏之后,带孕逃走的后相老婆后缗,教导少康成才、矢志复兴;更有在少康中兴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作为的女艾。三代以上的故事中,女性色彩颇为浓重。

???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球王无双三月三,龙王娶后权少独宠:国民男神是女生盗贼的永恒之旅盘龙之刀魔黑莲真千金她儿子穿来了我们的冰河末世不正常的宇智波遇到柯学人在东京,恋爱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