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设置X

第14章 兴学

李世民两人走后。

温轮来报“公子,学堂已经建设好了,待将配套的桌椅板凳搬进去,便可投入使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何杨在村委会建立以后,发现几大部门负责人,虽能按要求正常开展工作,但各部门之间、分管的小组之间,信息传达等工作,还存在口口相传的情况,出现传达错误的情况。文书记录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鉴于目前村子大多数人还没有接受过教育,且村里大多孩童,在流民大量补充后,何杨也逐步停止对童工的使用。见这群孩子每日闲着无事,于是学堂成立的事情,便提上了日程。

在何杨调动温轮修建学堂后,何杨也让李铁去长安城里,聘请愿意到终南村教授学童的教书先生。

这段时间,李铁也物色了不少,但大部分人一听要到偏远山村教授孩童,哪怕何杨开出的薪资,每月高达100钱,大多先生还是拒绝了。

要知道目前大唐的俸禄,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

也就是说,八、九品官员一等俸禄也就每月也就350斤米,可以开出100文每月的薪资,基本媲美八品官员的月收入。

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大多抱着“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念,自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读书人的气节,让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找个事情谋生。

当然,抛开这部分曰夫子(指读书读傻的人)之外,也有部分人自愿放下身段,为了生计愿意来山村教书的先生。

跟随温轮验收完学校后,何杨便让人通知李铁,安排马车到长安,将愿意面试的夫子,接到终南村面试。

关于学堂的修建,暂时无法修建多层教学楼。何阳参考了后世80、90年代,建设了一排普通的砖瓦房充当教室。虽然看上去简陋,但诸如操场、厕所、食堂等基础设施,还是一应俱全。

根据村里孩童的年龄构成,何杨将暂时将班级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成人班。

初级班收录3~5岁的孩童,其培养时间最长,乃是何杨此后发展的中流砥柱。何杨打算将这部分人培养到高中乃至大学水平。

中级班收录6~10岁的孩童,何杨打算将这部分人培养到初中至高中水平。

高级班收录10~15岁的孩童,何杨打算将这部分人培养到小学至初中水平。

成人班收录16岁以上,30岁以下的青年。则是利用晚上下班之余,作为夜校生到学校就读。

何杨打算让他们满足基本读写要求即可,当然有天赋,有悟性,愿意学习的人,也可进一步再深造。

同时,为了鼓励大家学习,何杨还特意设立了奖学金。每个班级前十名,有100文到10文不等的奖励,年级前十也有奖励。所教科目夫子根据课程平均成绩,也有相应的奖励。

为了劝学,包括已经迁到终南村附近的流民在内,何杨给每个家庭发放了教育补贴,根据每个孩童年龄,每月1-5文钱不等。

同时,在教材第一篇便抄录了《孙权劝学》,用以鼓励大家积极学习。

教授内容,何杨准备先教授5门基本课程,即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体育。

使用的教材,在何杨确定要办学后,便亲自开始编写。

语文课本,何杨按照后世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材统一进行编写,其内容涵盖了拼音、常用字、阅读理解、诗词等内容。

数学课本,讲阿拉伯数字的用法以及“加、减、乘、除”基本算术规则、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

自然就比较实在了,将通俗易懂的科学现象,比如植物光合作用,气体燃烧试验等知识进行科普。

思想品德方面,则是结合村子的一些规定,提倡大家讲卫生、懂卫生、爱国、敬业等内容。

体育教育,除开常规的体育锻炼,何杨加入了准军事训练内容,即列队,站军姿,走正步等内容。

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因何杨使用毛笔对着电脑进行抄录,无意中触发了书法技能。

何杨使用能量将书法升为精通,在惊喜之余,回过头将前面抄的丑字全部撕毁。炫技般的,使用各种字体,抄录每篇内容。

当然何杨编写的教材只有一份,在没有时间印刷的前提下。何杨准备让应聘的教书先生自行誊抄,也算是对他们的一次考核。

有马车接送,面试的教书先生来得很快。

在新建的学堂里,何杨见到了前来应聘的教书先生。

“见过各位先生。”何杨拱手拜道。

“见过公子!”一众先生也是拱手见礼。

来的时候李铁已经和他们交代了,眼前这位面相俊朗之人,便是终南村的主事人,也是众人此后的东家。

见过众人后,何杨让他们逐一自我介绍一番。

只见一个中年人率先走出来自我介绍道:“在钟庆字云祥,祖籍原州,武德九年三月二十八,突厥侵犯灵州时,带着家人逃到长安。此前在大户人家交过书,熟读论语..........。”

有了钟庆抛砖引玉,其他人也开始自我介绍。

在听完众人自我介绍,何杨发现仅有几人,勉强在君子六艺的“数”方面有一定研究。当中大部分人,都是有过教学或读书经历的普通学子或教书先生。

但这其中,唯有一人引起了何杨的注意。

这人名叫马周字宾王,自述家境贫寒却爱学习,尤其精通《诗经》《左传》,长大后因放荡不羁而不被乡亲尊重。此前补授博州助教,但因自身问题,辞去教务。在曹州、汴州之间游荡,又被浚仪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在激愤之下奔赴长安。在看到李铁招聘教书先生后,便前来一试。

何杨问其名叫马周,便已知晓,此人乃是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的大唐名人。

此时也正值博州刺史达奚恕多次批评他每天都饮酒,不把教学当回事,扬长而去游历长安之时。

见到大唐名人,何杨也不激动。毕竟此时马周未经人情冷暖,还有些桀骜不驯。

虽然此后马周出侯入相,但现在该有的考核可是一个不能少。

于是,简单面试过后,何杨便开启了测试。

这次考核也很简单,就是何杨将写好的语文教材贴在黑板上,让所有应聘者誊写一次。

只见何杨将教材贴上去,开篇便是劝学文中的经典《孙权劝学》。众人一边抄写,一边朗读这篇传世之作。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短短百余字,不但道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其字体的优美,也让一众人叹为观止。

而当抄写到第二篇《师说》时,更让在场所有读书人惊叹。

《师说》乃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所作。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今大唐“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外,散体中掺入对偶与排比句式,使奇偶骈散结合,也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待抄写完成,何杨一一观察他们抄写的情况。对于誊写的结果,何杨还是比较满意。一众人字迹算不上出众,但也规整。至少没有面对高薪,有人冒充读书人混进来面试的情况。

笔试完成后,便是面试环节。

面试内容很简单,只是由何杨询问,是否愿意搬迁到终南村。

当然,回答愿意搬迁的人便能入职,不愿意搬迁的只有淘汰。

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原本在来的路上,对村子抱有偏见的众人,在路上看到崭新的房屋,优良的环境后,这些先生还是都选择了留在村里。

何杨点点头,将他们分成了几个小组。

首先是语文组,共计10人。

初级班因幼童较多,故安排了4个班级,每个班配备一名语文老师。

中级班分三班,配备三名语文老师,高级班分两班,配备两名语文老师。

至于成人班暂时配置一名老师,考虑到上班时间在晚上,在人数增加忙不过来时,选择增加老师或者抽调白班老师补充。

然后是数学组,有一定数学基础的老师确实不多,只能每个年级配置一名,而多出来两位老师,则是机动的,根据课程,随机调派。

思想品德上,选择脾气较好,年纪较大,吃过苦的一些年长教师。初步也是一个年级安排一名老师。

体育老师暂由保卫部众人轮流兼任,自然老师确实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能何杨暂时挂职。

至于马周的安排,因其孤身游历长安,在面试结束后,便直接留在村子。

住所是分配给他的新房,乃是何杨为了吸引人才,专门划区域建设,并留置下来引进人才使用,也就是后世的人才公寓。

当天晚上,何杨找到马周,与之畅谈一番后,任命其为教育部长,兼任终南小学的副校长。至于校长,那肯定是何杨。

第二天,当着新来的老师以及几位部长,宣布了马周的任命,何杨便开始上课。

学生不是别人,正是这群新任职的老师。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山村小神农宠后心头有个权臣白月光追妻火葬场男神攻略:国民影帝,轻点亲西境战神叶锋苏凝霜漂亮姐姐近卫狂兵上门龙婿(又名:狂婿当道)柯南与逆转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