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冬日小說網>不抱怨的世界>第二部分有意識的無能
閱讀設置

設置X

第二部分有意識的無能

第三章抱怨與關係

真誠的分享

我的事業到達了一個瓶頸階段,我意識到應該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一天上班時,我給我的妻子打了個電話,讓她從圖書館幫我借回來幾本有助於自我提升的書。

晚上回家後,我看到櫃子上放着六本妻子給我借的書。我一本本翻看着它們,突然一本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我真的非常喜歡這本書所傳達的信息。對於其中的故事,我感同身受,並且開始挑戰二十一天不抱怨。

我自己買了一本書,用橡皮筋作爲我的不抱怨手環。我的一些同事也開始接受不抱怨的挑戰。這變成了一場比賽,我們會互相詢問彼此處於哪一天,並且分享是什麼事件讓我們發出抱怨,重新回到第一天。

很快,我們發現,我們很難再在一起喝咖啡閒聊了。我們得字斟句酌,才能在對話中避免抱怨與講閒話。

最大的變化還是出現在我的家裏。一天晚上,我和我的妻子在廚房裏接吻,她問我:“你注意到了嗎,我們現在接吻的次數比以往多了。”

我們發現,之前回到家後我往往會抱怨當天的工作,這讓我們倆心情都不愉快。抱怨並不能幫助我們形成良好的關係。而現在,回到家後我不再抱怨,這讓我們倆情緒愉快,更加享受在一起的甜蜜時光。

我用了差不多六個月才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挑戰。我改變了與別人交流的方式,這讓我變得更加快樂。我現在還經常在車載cd設備中播放這本書的音頻,激勵我自己繼續保持,永不抱怨。

肖恩奧康奈爾

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

不抱怨者收穫幸福。

阿布貝克爾abubakr

當你進入“有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可能會不太舒坦地察覺意識到,自己有多常抱怨無能。你開始能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但是等你發現時往往爲時已晚,並且,你彷彿根本無法停止抱怨。你不斷地移動手環,但是你的抱怨好像並沒有減少。有人曾戲稱此階段爲“在我再次抱怨之前制止我”階段。

很遺憾,許多人在這個階段就放棄了。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經常抱怨,並且意識到自己的無能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抱怨。這一切都是那麼令人難受,所以很多人把手環丟到抽屜裏或者是惱羞成怒地丟到窗外,暗自希望沒人會再問起他關於手環的事情。

如果你現在感覺不大舒服,那就對了不舒服意味着你正在進步。你上道了,你只需要繼續堅持下去。神學家查爾斯h.司布真charlesh.spurgeon曾經說過,不論你的進展是不是慢如蝸牛,你其實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標進發。意識到自己的抱怨,儘管你現在還沒有辦法控制它,但這確實是通往勝利的必經之路。

“只要堅持不懈,蝸牛也能爬上挪亞方舟。”

查爾斯h.司布真

最近,我更新了筆記本電腦的操作系統我就是用這檯筆記本電腦寫作此書的。我已經用這臺電腦好幾年了,非常喜歡它。但是,新操作系統的佈局設置與我電腦觸控板的方向相反。此前,如果我想讓屏幕向下滾動,我的手要在觸控板上向下移動。而現在,大部分的觸摸屏幕都採用了相反方向的動作,以模擬用手翻頁的實際效果。我剛剛更新的操作系統就是這樣。

在我寫到“有意識的無能”階段時碰到這一問題,這真的是太意味深長了。使用這臺電腦兩年多後,現在卻要將手指朝反方向移動來控制它。之前的幾天,我的手指總是習慣性地按照原來的方式移動;如此,屏幕上的頁面總是朝着我所期望的方向的反方向移動。可想而知,對此我是有多麼沮喪。我明明知道觸摸板的方向變了,也一直告訴自己應該朝反方向移動手指,但是這一切都沒用。兩年多來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我無法一下子就改變過來。我花了好幾天的時間訓練自己,以重新適應新的操作系統,而這很難受。在這方面,我非常無能,同時我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無能。

現在,操作系統升級一週後,我的手指開始自動地朝着新的方向移動。我甚至根本用不着去想它了。事實上,新的操作方法變得如此自然而然,就好像一直以來我都是這樣操作電腦的。所以說,當你感覺到你處在這樣一個階段你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抱怨,同時急切地想要抑制抱怨但是做不到請你放鬆下來。記住,過一段時間,你就能夠控制自己了。

耐心點。改變自己,不再抱怨,以後有的是好事情等着你呢。

我們在前文探討過,抱怨使你的關注點集中在錯誤的事情上,將你的注意力從你期望的事情上分散開來;並且,抱怨有礙健康。此外,抱怨還會破壞關係。我寫過一本名爲不抱怨的世界2:關係決定命運的書,書中詳細介紹了抱怨對關係的不良影響。在這一章節中,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抱怨是如何妨礙甚至破壞我們的關係的。

早在1938年,心理學家路易斯特曼lewistern採訪了多位精神病專家以及心理諮詢師,試圖找到不幸婚姻的共同癥結。他的研究發現:幸福的夫妻和不幸的夫妻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更多不幸福的夫妻認爲自己的伴侶愛爭辯、尖刻、愛嘮叨;也就是說,不幸福的夫妻更愛抱怨。

在夫妻抱怨性互動分類adescriptivetaxonoofcouplesintinteracns一文中,j.k.阿爾伯茨j.k.alberts博士寫道:“各種研究表明,消極的狀態和溝通方式,常會導致不和諧的關係。”

換句話說,不幸福的關係的最大特點就是在這段關係中抱怨常存。

抱怨能夠扭曲、減弱,甚至摧毀一段本應帶給我們幸福快樂的關係。當我們抱怨時,我們的關係也會停滯不前,漸漸變味。抱怨使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彼此的問題上,而不是最初讓我們相互吸引的優點上。這種注意力的轉向使我們身陷一種無法得到滿足的感覺中,並且使對方也感到不滿足、不滿意。

抱怨也許能夠幫助你獲得某些社會效應,如賺取別人的關注和同情。有些人的關係甚至就建立在抱怨的基礎上。但是,在這樣的關係中,那些抱怨的人也應該小心。研究表明,長期習慣性抱怨者如果過度抱怨、負能量過大,最後往往會被那些自己也同樣愛抱怨的人排斥。

咯吱作響的車輪能夠得到潤滑油的滋潤。但是,如果叫聲過大,它就該被換掉了。

有趣的是,人們往往更願意向朋友、家人、同事抱怨,同時,大部分人更願意與比自己抱怨得少的人交遊。我們喜歡那些樂觀向上、能夠激勵我們的人,不管他們比我們積極多少。所以,要想改善你與愛人、朋友、同事、孩子的關係,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抱怨。

對於這個問題,你可以這麼理解:如果你有機會的話,你是更願意與小熊維尼,還是小驢屹耳動畫片小熊維尼中的人物,經常自怨自艾共度一天呢

你可能認識這樣一些人,他們的負能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你在跟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會感到精疲力竭。滑稽演員丹尼斯米勒曾經說過:“這世上有些人以焦慮著稱。”這樣的人能夠耗盡你的精力。對於同樣一隻只盛有一半水的杯子,樂觀的人會說杯子裏有一半水,悲觀的人會說杯子有一半是空着的;而愛抱怨的人可能會告訴你,杯子中的水沒準兒有毒。

“這世上有些人以焦慮著稱。”

丹尼斯米勒

暢銷書作家、精神導師艾克哈特托爾說,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個“痛苦體”。痛苦體是你身體的一部分,當聽到不好的消息,或者是要與別人對峙時,痛苦體就會快速行動起來。也許某些情況並不理想,甚至十分惱人,但是它們能夠刺激到你的痛苦體。有些人對這種感覺非常迷戀,對他們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種無法戒除的癮。

我們管這種現象叫“疼痛成癮”。當你感覺到疼痛,不管是真實的疼痛還是想象中的疼痛,你的身體都會向血液中釋放內啡肽。內啡肽其實是一種人類體內自身形成的嗎啡和麻醉劑。當你感覺到痛,或者當你在抱怨時引發了情緒上的痛苦時,身體就會釋放這種麻醉劑。

它的運作原理是:抱怨引發疼痛,疼痛釋放麻醉劑,麻醉劑令你興致高昂。你可能沒有注意到這種因麻醉而高昂的精神狀態,因爲這種麻醉劑的劑量很小,差不多和濃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差不多。但是,就像喝咖啡成癮者想要戒掉咖啡因時會屢屢失敗,人們若想戒除抱怨也會屢屢受挫。

在人與人的關係方面,請記住你和對方身上都存在着一種激活身體的痛感、產生麻醉劑的傾向。知道了這個,你就能夠在不自在的交流交往中,時刻保持神志清醒。

在不幸的關係中,一個人單方面或兩個人雙方面都會向對方抱怨,或者抱怨對方。抱怨令人精疲力竭、空虛失落,並且能夠使你自己感到躁動不安、戒備十足。

當你不再抱怨了,也不要指望別人能夠立馬停止抱怨。這時,你還是應該把抱怨看成是一種毒品。我們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周圍的其他人酗酒、吸菸、吸毒,如果其中一個人脫離了組織,其他人會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我自己是這麼理解的,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爲其他從事不良行爲的人打內心深處知道自己這麼做其實不好,因此當別人不再繼續這麼做了之後,他們會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當我們身邊的人都多多少少有所抱怨時,我們會感覺到不舒服。我們的振動能量不同,振動能量不同的人會互相排斥。

理查德巴赫richardbach在夢幻飛行ins中曾寫下一則簡單深刻的真理:“同類相吸。”同樣類型的人,不管他們是樂觀還是悲觀,總是吸引具有同樣能量的人。我們都是散發着能量的人,如果我們的能量具有不同的頻率,我們是不可能合得來的。

其他人也許不僅不會支持你,反而會在你不抱怨的積極轉變的旅途中妨礙、阻撓你。這很遺憾,但事實往往如此。

1967年,一個獼猴實驗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實驗人員在猴子的籠中放了一個玩具,一旦猴子們試圖接近這個玩具時,實驗人員就會懲罰它們具體懲罰措施沒有披露。

後來,實驗人員往籠子裏放了一隻新的猴子,這隻猴子沒有因爲靠近玩具而受過懲罰。但是,其他的猴子會在新猴子接近玩具時懲罰它;那些沒有參與懲罰襲擊的猴子也挑釁地弓起背來,躍躍欲試。

朋友、家人、同事,甚至只是認識的人,他們都會成爲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威脅,特別是當我們想要接近美好生活這個“玩具”時。儘管你在努力地嘗試着去做一件對你真正有益處的事情,但是很多人會阻撓你的行動。諷刺的是,一旦你真正變成了一個更快樂幸福的人,同樣的人又會過來問你快樂的祕訣。這時,你就笑着給他一隻手環吧。

關於抱怨,人們最大的誤會就是:他們覺得只有抱怨才能讓別人做出改變。然而,事實上,當你向別人抱怨的時候,你其實是在認定對方會做你所抱怨的這件事情,而對方往往更可能會重複這種使你產生抱怨的行爲。

你對別人包括自己的抱怨從來都無法帶來積極的改變。

當你說“你總是把襪子扔在地上”時,對方會繼續把襪子扔在地上。這就像是星球大戰starwars中絕地武士的那些控制對方思維的小把戲。你的評論使他們在心目中認定自己就是一個把髒襪子隨手扔在地上的人,所以他們會繼續做出這種行爲。更好的方法是:說出你的期望;當對方開始朝你說的方向努力時,給予真誠的表揚。

我認識一羣女性,她們生活在堪薩斯市,每週都舉行聚會進行“小組治療”。她們會在一家墨西哥風味飯館碰面,一邊喝點小酒,一邊抱怨男人。據我瞭解,她們的主題主要是:“所有男人都是狗”

想想看,你和朋友們在一起花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抱怨你身邊的男人是狗,回到家後,毫無疑問你會認爲那個坐在沙發上的男人其實就是一隻狗。你的頭腦會爲你的預言尋找依據,你的抱怨會變成一個必然會實現的可怕預言。

無怪乎,這些參與“小組治療”的女人沒有一個能和男人維持健康幸福的關係。她們想不想要健康幸福的關係當然想。但是通過抱怨,她們向外發送出“男人是狗”的振動能量,使得她們不由自主地在男人身上尋找“狗才會做出的行爲”。

尋找就必尋見。她們用自己的抱怨創造了自己的現實。

也許你會覺得,你的伴侶並不理想,你只是和一羣有着類似問題的人一起交流經歷、互相扶持。但是,仔細想來,抱怨其實會使人更加不快樂,因爲抱怨使人認定自己的關係是有問題的。

語言表明思想,並且能使思想更加根深蒂固、無法改變。所以,在抱怨的時候,你其實是在排斥那些你期待、渴望的東西。抱怨讓你親手送走那些你聲稱想要擁有的東西。

一對夫婦在此我們暫且叫他們羅蘭德和洛林有一個女兒,他們認識了另一對夫婦,那對夫婦正好有個兒子和他們的女兒同齡。四個大人間有很多共同點,小孩也喜歡在一起玩,所以兩家人經常在一起相聚。然而,過了幾個月之後,羅蘭德夫婦開始有點害怕四人相聚了。

一天晚上,洛林說:“我真的很喜歡他們兩個人,可是她每次一跟我說話,就只會抱怨她先生。”羅蘭德回答說:“他也是,他總是抱怨自己的妻子。不僅如此,他好像還打定主意要找出我倆之間的問題來。”

若你直接跟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交鋒,那也就算不上是抱怨了。

覺得自己悲慘的人不但喜歡把別人也拖下水,還喜歡從別人身上找自己抱怨的依據。久而久之,這對夫妻找藉口疏遠了這家人,最後終於和他們斷了聯絡。

想要不再抱怨,那麼你就需要開始練習掌握一種健康的溝通方式。上文故事中提到的那對愛互相抱怨的夫妻,他們其實應該直接與對方好好溝通一下,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而不是去向自己的朋友抱怨。

這看上去是個不言自明的道理,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當人們在老闆那邊受了氣,他們會向自己的伴侶抱怨;在伴侶那邊受了氣,他們會向自己的朋友抱怨他們會和所有的人抱怨,唯獨不去跟那些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溝通。因此,他們在生活中常常會感覺到失望透頂,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改善與別人的關係。

關係有兩個作用:

1.帶來快樂。

2.助人成長。

快樂是我們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獲得的寶貴感受,成長則是源於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會想起那些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當我們與別人結交了一段時間後,一些之前就存在的舊問題會開始重新浮出水面。美國“我的姐妹”樂團shedaisy曾經在一首名爲別擔心dontworryboutathing的歌曲中這樣唱道:“我們的身體裏存着一些垃圾。”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能讓你意識到之前就已存在的問題,解決體內的垃圾。

“人們不可能自己白白受苦,讓別人好過其實,每一句抱怨都含有報復的成分。”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nietzsche要解決這些問題,大部分人並不會直接與當事人溝通,而是會責怪別人,向朋友抱怨,並在自己的抱怨中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而關係的存在,能夠幫助人直面問題,並一步到位解決問題。

不去和引發問題的人談,反而去找另一個人說,這就相當於製造了一個“三角問題”也就是說,你和某人之間有點矛盾,但和另一個人討論這個問題,而不是直接找當事人解決。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之間存在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

三角問題是一種無效的抱怨,它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永遠存在。

在你的人生中,你可能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你的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手足很不滿,卻跑來找你投訴。於是,你這個睿智、仁慈的家長便介入了孩子們之間的事務你要不就是勸誡這個不滿的孩子,要不就是雪上加霜,親自去找另一個孩子興師問罪。短期來看,你可能化解了當下的困境,但你沒有給予孩子他們在未來解決類似問題時需要的方法,沒有教給他們如何處理他們未來生命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你允許這個抱怨的孩子在當前的情況下繼續當受害者,而且讓他繼續維持這樣的“三角”模式,去應對此後人生中的挑戰。

當然,你是想幫助、支持孩子,但是當你試圖解決他們彼此之間的問題時,你並沒有樹立起健康溝通的榜樣。甚至,你還無意中給予孩子錯誤的鼓勵,讓他們今後習慣性地請你介入他們的衝突中,不管情況嚴不嚴重、事情重不重要。

你最好讓他們彼此溝通,相信他們能夠自己化解彼此之間的衝突。這麼做等於是給了他們一份重要的禮物,教他們學習健康溝通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你這麼做也幫助他們意識到:他們自己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角問題在一些教會里也存在着。最近我聽說,有位牧師向一位牧師說起另一位牧師領導教會的方式。滔滔不絕講了幾分鐘之後,那位傾聽的牧師他一直保持沉默按下了電話的擴音器,打給被非議的牧師。

被非議的牧師接起電話,之前一直在傾聽的牧師說:“艾德嗎我是傑瑞。我和麥克坐在一起,他正在分享他對你和你們教會的看法。我不想變成這個三角問題裏的一角,並且我知道你一定很願意聽到他想分享的內容。所以,下面就讓麥克跟你講。”

麥克目瞪口呆地坐着,滿臉通紅。他囁嚅着說了些自己的意見,然後就讓傑瑞掛掉了電話,站起來顫顫巍巍地走出了傑瑞的辦公室。

那一刻,麥克牧師清楚地收到了這個訊息:在背後議論別人是不正直的事;而傑瑞也設定了明確、嚴正的界線,確保自己不會再被捲入麥克的閒言閒語裏。

還有一個事實你也必須認清:你之所以會注意到另一個人有缺點,是因爲你自己也有同樣的缺點。就像那些覺得“身邊的人都滿腹牢騷”而來索取紫手環的人通常也會習慣性地抱怨,你會發現別人身上惹自己厭惡之處,就是你和他們的共同點。只是,你對自己個性中的這一部分,還處於“無意識的無能”階段。在另一個人身上注意到這個缺點,是宇宙指引你在自己身上認出它,並且加以修正的一種方式。

“如果我們自身不存在缺點,那麼我們也就不會那麼樂於挑別人的毛病了。”

拉羅什富科franoisderochefoucauld如果你非要指出別人的不足,不妨先審視一下自己,看看你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傾向。然後,請心懷感恩,慶幸自己有機會察覺到這個缺點並進行改正。當你發現並開始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的性格,也就是說當你開始接受自己的癖好後,你也就不會再因爲別人身上的同樣問題感到心煩意亂了。

還有,相反的道理同樣也適用。出於同樣的原因,你會在別人身上看到某些自己欣賞的優點你自己也有這些優點,這也是你的特質。你欣賞的別人的優點其實也是你自身的一部分。這些優點可能正在你的體內潛伏着,如果你聚焦於此,在自己身上認真尋找而且好好培育,你就會憑藉着專注力,讓這些優點浮現出來。

你不只是通過思想和言語創造了自己的現實世界,同時也在影響着周遭的人。每個人的能量都會影響到關係的發展。關係就像一條大河,蜿蜒前行;關係中的人也被水流裹挾着,有時候可能根本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就被水流衝離了原來的方向。

有一種很簡單的方法,能夠幫我們認清關係如何影響人,以及在關係的影響下人們如何趨同。下次坐在觀衆席裏,當大家開始鼓掌時,請注意一件事:如果掌聲持續時間夠長,人們就會漸漸開始以同樣的韻律拍起手來。掌聲會漸漸形成一種韻律,人們會保持同步的節奏鼓掌。這種現象被稱爲“曳引”作用entrainnt。

人們在關係中互相曳引。

這樣的現象,在我面對大批觀衆演講時曾經證明過多次。演講中我讓觀衆持續鼓掌,直到我請他們停下來爲止。有時候,同步的現象只需要幾秒鐘就發生了,有時候則要等一兩分鐘;無論如何,它最後一定會出現。掌聲漸漸有了一種拍子、一種節奏:觀衆們開始有韻律地鼓掌,就像是同步的人類節拍器他們之間相互曳引了。

曳引正如地心引力,它也是一種原理。它不好也不壞,只是存在着;而且它也像地心引力一樣,隨時都在運行。你一直都會與周圍的人們保持同步;你曳引着他們,他們也曳引着你。當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邊時,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抱怨也越來越多了。當你自己漸漸不再抱怨,你身邊人的抱怨也會越來越少。

要想改善自己的關係,不要坐等別人停止抱怨。你應該矢志成爲關係中釋放積極能量的那個人。你所追求的改變從來不是在“別處”;相反,改變就在你的自身。

“你所尋找的正是自己。”

聖方濟各st.francisofassisi若想改善關係,就繼續提升自己吧。你的爲人以及你的語言,影響甚至決定了你的關係。

兩個人在一起時,他們之間的對話是有機的、不斷展開的。你一言我一語的評論,使對話不知不覺地從一個話題轉移到另一個話題。一羣人之間的對話就好比一羣鳥的活動。

你是否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幅畫面一大羣鳥在陰沉灰暗的天空中慢慢地飛過,不時調整轉移方向這羣鳥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整體,它們慢慢地飛往一個方向,盤旋一會兒,然後又懶懶散散地飛回來。然後,彷彿是聽到了什麼信號,他們在降落到空地之前突然高飛,形成一個緊密的螺旋形狀。

研究鳥類飛行路線的專家們推理認爲,鳥羣中一定有一隻鳥是領路者,指導鳥們的活動。他們做了許多相關研究,試圖找到領路的鳥在引導整個鳥羣時發出的微妙信號,但是他們根本無法辨別哪隻鳥是領路者。每隻鳥的行動都影響着鳥羣的飛行路徑。當其中任何一隻鳥決定要往左飛或往右飛、加速或減速、飛高一點或飛低一點,它周圍的鳥也會隨之做出反應,整個鳥羣也就隨之改變了飛行路線。每一隻鳥的行動都決定了整個鳥羣的形狀、行動、速度、高度以及方向。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鳥類千變萬化的行動,都是千百萬只鳥做出的個體決定造成的結果。

人的對話也是這樣。其中一個人也許會提到一本書,然後人們就會討論一會兒這本書。如果這本書是關於野營的,那麼對話主題可能會轉移到野營這個話題上來。對話就像是交響樂:一段旋律響起,其中一件樂器悄然變奏,然後引出一段新的曲調如此,管絃樂隊不斷演奏下去。

在對話中,抱怨往往悄然出現,慢慢演變發展。就像是一隻鳥的一個小小的動作最終影響了整個鳥羣,一句小小的抱怨也可能最終影響所有談話者,使人漸漸地情緒低落、語氣沉重起來。

這一切都是在不自覺中發生的。一個人會先抱怨一句,如此一來,他吸引到了別人的同情或者關注。而其他人也許根本沒意識到自己也想要吸引同情和關注也開始抱怨起來,並且抱怨的內容好像也比第一個人更加糟糕。你可以想象,人們對於第二個人的抱怨非常同情,異口同聲地給出迴應。第一個人不想被比下去,於是添油加醋繼續抱怨起來;或者第三個人摻和進來,想要把前面兩個人都比下去。很快,一場全員參與的抱怨比賽開始了。

在人與人的對話中,抱怨往往越來越重。下一次當你和別人在一起時,你可以注意觀察一下當一個人開始抱怨時,後面會發生什麼。一般來說,第二個人會說一個主題相同但是結果更加不盡如人意的故事。另一個人想要把前兩個都比下去,於是很快所有人都絞盡腦汁想要找出與主題相關的最慘痛經歷本來飛往閃耀光明的鳥羣,卻墜落在幽暗的山谷。

抱怨是一場競技活動。抱怨總是不斷髮展。如果一個人抱怨在滑雪時扭傷了腳,另一個人就會說摔斷了腿的故事。然後,第一個人就會抱怨說扭傷更痛,而且恢復時間更長。對此,第二個人會說,儘管一些扭傷比摔傷更痛苦,但他的摔傷無疑是非常嚴重的,然後向人們亮出自己受傷的腿,展示自己治療時釘鋼釘留下的疤痕。

抱怨是一場競技活動。

抱怨往往都會走向一個方向更悲慘的經歷。想象一下:你與朋友們聚在一起,這時一個人抱怨說自己在一週之內既丟了工作,又被女朋友甩掉;然後,另一個人訴苦說自己在同一周手上生倒刺、臉上長粉刺。如果是這樣的話,其他人肯定會奇怪地看着第二個人,彷彿他腦子有病。抱怨的程度總是不斷增強的。

關於抱怨的特點,有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英國喜劇巨蟒劇團之飛翔的馬戲團ntypythonsflyingcir在1974年發行專輯皇家劇院現場演出liveatdruryne,其中有一個段子四個約克夏人thefouryorkshiren就諷刺過這樣的情形。

在這段短劇裏,四位嚴謹優雅的約克夏紳士坐在一起,品嚐着昂貴的紅酒。他們的對話起初是積極而正面的,然後就微妙地轉爲消極而負面的;隨着時間進展,他們開始以抱怨來互相較勁,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剛開始,有一個人表示,幾年前他能買得起一杯茶就算很好運了。第二個人想把第一個人比下去,便說他能喝到一杯冷掉的茶就算慶幸了。

其他兩個人也加入了,抱怨的聲浪加速蔓延,他們的論調迅即演變得荒唐可笑,每個人都試圖證明,自己過的纔是最艱困的生活。其中有位紳士一度談到自己成長時所住的房子有多麼破爛,第二個約克夏人則轉動着眼珠子說道:“房子有房子住就很不錯了呢我們以前只住一個房間,一共有二十六個人,什麼傢俱都沒有,地板有一半不見了,我們怕掉下去,就擠成一團縮在角落裏。”

抱怨就這樣你來我往,持續不斷“噢你真幸運還有房間住呢,我們以前都住走廊”

“噢,我們以前還夢想能住走廊呢我們是住在垃圾場的舊水箱裏。每天早上醒來,都有一堆臭魚倒在我們身上。”

“呃,我說的房子只是地上的一個洞,用防水布蓋住,這對我們來說就算是房子了。”

“我們還從地上的洞裏被趕出來,只好住在幹掉的湖牀上。”

“你們有湖已經很不錯了我們曾經一百五十個人擠在路中間的一隻鞋盒子裏住。”

最後,其中一個紳士覺得抱怨太離譜了。他深吸一口氣,坐直身體,眼神堅定地說道:“好了,好了。我曾經每天早上十點起牀,每晚睡覺前半小時喝一杯硫酸;每天在磨坊裏工作二十九個小時,還得自己付錢求老闆讓我工作。當我們回到家,我的父母會殺了我們,然後在我們的墳墓旁邊唱哈利路亞邊跳舞。”

想要變成一個不抱怨的人,首先你要把自己的情緒從消極模式調整到積極模式。然而,你身邊可能會一直有人向你抱怨或者抱怨你。他們的消極表達可能會誘使你也加入抱怨的活動中,並將這根抱怨的接力棒傳送給其他的人。

有一天,我來到一家自助餐廳喫飯。老闆領我入座時,我無意中聽到有人在輕輕哼唱披頭士樂隊thebeatles的太陽出來了hereesthesun。當我排隊取餐時,我發現我自己也在不自覺地哼唱着這首歌。

喫完飯後,我到旁邊的商店買東西,看到了一個剛纔在自助餐廳取餐時站在我旁邊的女士。她現在也哼着太陽出來了,沒準兒就是因爲在排隊時聽到了我哼這首歌。我不禁開始想,有誰會聽到她哼的歌並開始哼唱,又有誰會聽到那個人哼的歌我真想知道這能傳遞給多少人。

我們的語言,不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都會以同樣的方式傳給別人。我們可以選擇通過抱怨來向世界傳遞負面的情緒,也可以下定決心讓抱怨傳到我們這邊就爲止。

我接到一個路易斯安那州的牧師打來的電話,她告訴我說:“不抱怨是個徹頭徹尾失敗的想法”

我問:“怎麼會呢”

“在我的教會中,我把手環發給大家,並做了一系列相關的佈道。但他們還是像以往一樣抱怨,一點都沒有改進。”

“你花了多少時間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標”我又問。

她說:“我沒有完成。我近來日子很不好過,所以我就把手環放到一邊了。”

我提醒她,偉大的羅馬哲學家普布利留斯西魯斯publilsy曾經說過:“大海上風平浪靜時,每個人都能夠掌舵。”並且,我建議她戴起不抱怨手環,給自己的教衆做一個榜樣。她不自在地嘟囔了幾句,然後很快地掛掉了電話。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接到過她的電話。

其實,不知爲何,這位牧師並沒有把握住領導的核心理念以及創造積極關係的關鍵點。我們必須以身作則,爲別人做出榜樣。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最好的訓誡就是以身作則。”如果你想要讓別人做出改變,如果你想改善關係,那麼你就要首先改變自己。

“我們必須活出想要讓別人效法的樣子。”

甘地gandhi

我之前提到過,由於不抱怨理念在全球的風行,我有幸在全球多個組織、企業進行演講。其中,有些領導人本人接受了不抱怨的挑戰,努力達到了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標。在他們的組織、企業裏,工作人員士氣增長得更快,效益增長得更多。因爲員工們受到自己領導的感召,也急於加入不抱怨的行列,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積極的氛圍以及強烈的集體感。

然而,有些組織、企業僅僅是邀請我過去演講,並希望藉此堵住內心不滿的員工或客戶的抱怨。一般來說,這樣做幾乎不會起到什麼作用。

當老闆、家長、牧師、教練、一家之主想要訂紫色手環,希望“使身邊所有人停止抱怨”時,我都特別想隨手環寄給他們一張小字條,上面寫着:“注意:若你自己都做不到,那麼這是不會有用的。”

如果我自己沒有在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之前不懈努力、移動手環千百次,如果我沒有誠實地與大家分享自己是怎麼一步步改變、進步的,不抱怨的理念就根本不會有任何影響力。

你想不想讓自己的朋友、孩子、家長、配偶、兄弟姐妹、老闆、同事以及其他人都不再抱怨那就必須得有個人帶頭。必須得有個人敢於堅持自己的路線,雖然這意味着得一次次與身邊的人產生摩擦。

如果你是一個領導人物,並且想要讓自己負責管理的人們變得更加積極向上,那麼,你要時刻謹記:領導就是衝鋒陷陣、永遠走在最前面爲其他人指明道路的人。

如果你發現周圍的人都愛抱怨,並且認爲自己屬於這個圈子,那麼在你短暫的不抱怨之旅中,你會發現自己抱怨得其實比想象的多。並且,同類相吸,你周圍的人也是如此。

當我進行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挑戰時,在差不多一個多月後,我發現自己能夠連續幾天不抱怨了。唯獨每次一和老友斯科特化名通話,我總是會口出怨言。

有一次通電話,我的手環換了四次。我對一個我們共同的朋友說:“在我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挑戰之前,我得躲着斯科特。他總是會把消極情緒傳給我,每次我們一說話我就會抱怨。”

她說:“我從來沒有覺得他消極。”

我問:“這是真的嗎”

她回答道:“是啊。每次談話,我們都會快活、樂觀地說說彼此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我過了段時間才反應過來這是爲什麼。也許,是我將自己與斯科特的交流模式預設爲抱怨模式。下次他打電話過來時,我下定決心即使是沉默也絕不抱怨。我沒有抱怨,而且,他也沒有抱怨

漫畫人物波戈pogo有一句話說得對:“我們已經遇到了敵人,敵人就是我們自己。”當我不再跟斯科特抱怨時,我們的對話就不再充滿了負面情緒和表達了。

不計其數的人告訴我,他們努力做到不再抱怨,愛抱怨的人現在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吸引力了。所以,要想讓你周圍的人也減少抱怨,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自己先學會不抱怨。他們會感受到你身上的正能量,因此也會在交往中減少自己的負面情緒、負面表達。

想要做出積極的改變,第一步就是接受現狀。逼別人做出改變只會讓他們更頑固地堅持現狀。

前幾年,日本遭遇了該國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地震襲擊。之前,中國也發生過大地震。

這兩個國家用不同的口號號召人們做好準備,應對自然災害。在日本,人們用了“忍耐”“承受”等字眼,而中國用了“戰勝”。在日本,如果一棟建築在地震中屹立不倒,人們會說這棟建築“承受”住了地震,而在中國,人們會說這棟建築“戰勝”了地震。

地震時,衝擊波從震中釋放,摧毀其力所能及之一切地面建築。人的抱怨也是如此:抱怨由內而外釋放,對所有聽到抱怨的人都會產生影響。我在前面曾經寫到過,因爲你閱讀了這本書,因此你會開始注意生活中的抱怨,並且注意到那些發出抱怨的人此前,你從來不曾留意過這些。此外,你還會發現,你會討厭甚至痛恨那些整天抱怨的人。這時,想一想中日兩國應對地震時所用詞語的不同吧。

如果你想要成爲戰勝抱怨的人,那會比接受它們難得多。你必須學會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不然,你就可能會把別人歸類爲愛抱怨的人,並且無意中使不良的關係一直維繫下去。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跡 目錄 編輯本章 報錯

隨機推薦: 山裏人家:巧手農妻腹黑夫蠻荒之貌美如花[系統]穿越:我有萌寵美男走天下體壇偶像女霸總穿越七零做鹹魚寂行紀熱吻萌妻總統老公寵上天荼蘼花事了氣械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