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日小说网>毗罗迦延第一部玉山神隐>第一百四十八章
阅读设置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八章

杜君献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入情入理,雍巽不住的点头。

只是待听完杜君献的话,雍巽却笑着道:“杜兄一番高论,高屋建瓴,自有醍醐灌顶之感,但杜兄所言朝廷整顿吏治、振奋民心之举,依在下看来,当今的朝廷已是朽木之躯,断难再枯木逢春了。

至于武备,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宋文官掌兵之制万难更改,而当今文官士人已经从根子里烂透了,为其所制的武将、官兵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当今之朝廷,用文恬武嬉来说已经毫不过分了,对于此节,我相信杜兄比在下看得要透彻许多,大宋已经无药可救了。

当今的世道,要用安平来说也自可当得,但要说到本质上,其实已是到了末世了,朝堂之上,君臣互不信任、群臣结党乱政,军中派系林立、将帅失和,黎民百姓看上去一派升平景象,其实只是对未来失去了希望,暂且自娱罢了。

今下的大宋,与靖康年间的大宋何其相似啊,亡国之象已现啊,反观蒙古,精兵甲于天下,国势日盛,北地汉人世侯均已归心,甘愿为其所用。

因此,在下斗胆猜测,蒙古大举攻宋之期必不远矣,方才杜兄所说蒙古在淮南会失去其纵横机动之所长,但不知杜兄想过没有,且不说当今的大宋能不能再抗住蒙古再次的全力攻击,权当大宋能顶得住,但若是蒙古发挥其骑兵所长,万里跨越吐蕃藏地,攻下大理之后兜击大宋后方,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我们今日所知所想,蒙古人必定也会这么想,他们会给大宋二十年时间么?”。

雍巽这一席话,,听的杜君献脊背发凉,虽值盛夏,但身上的冷汗却已湿透单衣,想起刚从西域回到临安之时,杜还在清波门里说过的话,与今日雍巽所说的话何其相似啊,而如今的大宋能有这般见识之人已是万中无一。

杜还在他身后站立多时,雍巽所言他都听在耳中,一时间顿起知己之感,但碍于身份,杜还只是在心中感慨一番而已,却无法插话。

雍巽见杜君献一时语塞,趁机又说道:“今日之朝廷已经无法将茶汤煮的尽合众人之口了,有朝一日,必将有善于煮茶之人取而代之。

但依在下想来蒙古人习俗与我汉地迥然,即使一时得了这煮茶的材料,其所煮出来的茶汤也必不和天下人之口。

所以中原汉地之事,还得中原之民来治,而今天下风云涌动,正是豪杰方起之时,在下心慕杜兄已久,雍某不才,愿与杜兄一起做一番大事,不知杜兄意下如何?”。

杜君献听后,沉默了片刻,阴鸷的说道:“不知雍兄从何时开始着意在下的呢?而在下又有什么值得雍兄如此看中的呢?还请雍兄为在下解疑。”。

雍巽看了杜君献一眼,他似是在考虑,又似是在犹疑,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在这一瞬间里,雍巽似乎是下定了决心。

他绝然道:“在下不敢欺瞒杜兄,其实在下对杜兄的身世确是有些了解的,若是杜兄的身世被人知道了,也难保一些有心人挂念啊,尤其是当今朝廷,必会视杜兄为心腹大患,到时,杜兄就算心中无所图,但却又有谁相信呢?

到时候摆在杜兄面前的无非是两条路,一是黄袍加身,二是族灭身死,可不知杜兄愿意选哪一条呢?”。

杜君献听了雍巽这话,心中杀机大盛,眼中厉芒一闪而过,但只是转瞬间,杜君献就换了一副面孔,笑容可掬的道:“雍兄的话,在下已然是听不懂了,雍兄识见非凡,在下对雍兄敬重至极,还望雍兄莫要害了在下啊。”。

雍巽听了他这话,心中不禁暗骂杜君献城府深沉、狡诈如狐,但他面皮上还是那副高贵宏阔的样子,同样也是笑意满面的说道:“呵呵呵呵,杜兄说笑了,在下岂敢谋害...□□后人啊。

□□皇帝共有四子,只有次子魏王殿下(1)与四子秦王殿下(2)活了下来,其余二子都已早夭,后来太宗皇帝御极,太平兴国(3)年间,魏王殿下死的不明不白,其后人虽大部分已经被找到并归入了皇室宗谱,但另有一支却一直流落民间。

当今天下尽人皆知,孝宗陛下(4)乃是秦王殿下的后人,但自古皇位神器传承,有立嫡、立长之说,魏王殿下与秦王殿下虽然都是嫡子,但魏王殿下为长,秦王殿下为幼,如此算来,似乎魏王殿下的后人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吧。

如今的官家虽为魏王殿下之后(5),但杜兄与当今官家系出同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在下想来杜兄明白,当今官家也自然明白,难道杜兄就一点都不为自身安危着想么?

杜兄...或者说在下应该称呼你一声赵兄,或者是...殿下才更为妥当吧,不知杜兄以为在下所言是否有理呢?”。

杜君献闻言心下大惊,他身世被人说破,心中惊骇之际,不觉杀心又起,但转念一想,此人莫不是在诈我,想到此处,杜君献强忍心中杀机,直盯着雍巽道:“雍兄莫要说笑,此等皇族家事,足以要了我等升斗小民的性命,还望雍兄慎言啊。”。

雍巽见他如此说,心中不觉又暗骂杜君献狡诈,但面皮上却依然笑意盈盈的说道:“当年行在南渡之后,许多失散在民间的皇族都南来投奔朝廷,一来为了躲避金人追捕,再者便是为的封妻荫子,得以世代富贵。

但杜兄的祖辈许是见到家国沦丧,又见朝廷亦无恢复故土之念,于是便散尽家资招揽义军,同时为了避开朝廷眼线和江湖上的一些有心之人,早年便将赵姓改为了杜姓,从此后便隐姓埋名,为的就是行事方便。

令尊大人曾经行走江湖多年,也是领袖江湖的武林大豪,令尊对杜兄的培养真可谓是费尽苦心,令尊大人曾与一众江湖人士联络北方义军联蒙抗金,在此过程中,结识了北方汉人世侯杜博彦。

那杜博彦祖上本是世代效力大金的汉人,但大金朝到了末世,人心思变,当时杜博彦便是心向大宋的众多汉人世侯之一。

本想着早日归宋效力,但令尊大人与之倾心长谈了一番,杜氏便全族留在了北方,而最令在下钦服的便是令尊大人能忍下父子亲情,将当时少不更事的杜兄留在了杜博彦府中,得到历练数年之后方才得返临安。

待到后来,杜博彦辞世,其族中之人早已忘记了家族投宋的初衷,反过来为蒙古人效力,而杜博彦有一子名为...杜君献,其年龄似与杜兄相仿。

只是此杜君献却并非杜兄这般英武绝伦的非凡之人,及至蒙古大汗蒙哥钦命其御弟旭烈兀统兵西征蛮荒异域,汉人世侯都要出子弟一名随军出征,杜氏族中议定由杜博彦长子杜君献随旭烈兀西征,一来是蒙古大汗之命不可违逆,二来杜氏也是为了家族日后能有军功光耀门楣,好在新的朝廷里博得一席之地。

但杜氏族人可是万万想不到,此杜君献却是个酒色之徒,在前往旭烈兀大军集合营地的路上,一路的寻花问柳,但令人奇怪的是,此人到了旭烈兀的大营后,似乎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据说弓马武艺都极为出色,用兵韬略也是出类拔萃。

在蒙古大军集合后,旭烈兀用了数年练兵,在此期间,此杜君献更以出众的才能得到了旭烈兀和一众蒙古将佐的赏识,以上的事情,在下虽未亲见,但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如有不对之处,还请杜兄斧正。”。

杜君献与身后的杜还闻听雍巽这一番话,心中都大惊不已,如此机密的事情,本是杜君献家族内最大的秘密,数代以来,全族上下都对此讳莫如深,但今日今时,这些秘密在雍巽口中娓娓道来,似是如数家珍一般,而且此人竟然对杜君献替身前往蒙古大营一事了如指掌,莫非此人是妖孽不成,因为只有妖物才能窥伺人心最隐秘之事,但细细想来,这世间却哪里会真的存在妖孽呢。

最不可思议的是,自己的家族已经隐匿民间百年之久了,如何在这人口中却好似这百年来的事情彷如亲见一般呢?自己家族最隐匿的内情,这人是如何得知呢?

想到此处,杜君献与杜还互相看了一眼,他们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杀机。

雍巽何其精明,一望便知对方已是起了杀心,他突然仰天大笑,笑罢,雍巽直视杜君献的双眸,沉声说道:“杜兄,在下今日说破杜兄家世,非是要借此要挟杜兄。

在下只是向杜兄陈说厉害而已,杜兄请细想此事,当初杜兄先祖为何要舍去皇族的荣华富贵而甘心隐匿民间呢?

以在下想来,当初建炎南渡之际,高宗陛下的皇位危若累卵,朝廷更是朝不保夕,而太宗一系的皇族子弟全都随着徽钦二宗被金人押往北方。

其时人心动荡,各地将领多拥兵自重,摇旗观望者居多,而勤于王室这少矣,朝廷内部更是波诡云谲、人心危不可测。

当时的大宋皇权实是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但朝廷在江南半壁站稳脚跟后,各地将领都变得忠于皇室,高宗陛下更是下旨寻找失散在外的□□子孙,并对前来投奔的皇室成员给予了极大的恩荣。

这表面上看来嘛,高宗陛下似乎是对骨肉亲情十分看重,但以杜兄之敏锐其实不难看出,当时金宋连年大战,有道是兴兵十万、日费千金,当时真可说是国用大窘,但国家用度如此窘迫之下,高宗陛下为何还要靡费万金来养这些失散的宗室呢?杜兄可知这其中真正的因由啊?”。

注释(1):魏王即宋□□赵匡胤次子赵德昭。

注释(2):秦王即宋□□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

注释(3):太平兴国为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

注释(4):孝宗即宋孝宗赵眘(1127-1194),宋高宗赵构因无嗣而立□□第四子秦王赵德芳六世孙赵眘为养子,初封建国公,后封建王,采石大战之后高宗禅位于赵眘,是为宋孝宗,即南宋第二个皇帝,此时宋朝帝系又回到了宋□□赵匡胤一系。

注释(5):指当时在位的宋理宗赵昀(1205-1264)为魏王赵德昭九世孙,而当时的帝系又回到了魏王后裔一事,小说中杜君献生活的年代即为宋理宗后期,其时南宋距离灭国只剩下十几年时间。

上一章 下一章

足迹 目录 编辑本章 报错

随机推荐: 将军家的彪悍小娘子嫁给前未婚夫他爹重生2017西游第一猪八零之田园小夫妻最强农女修仙指南害眼重生之绝世剑帝凡人斗天仙